大众新闻山东事 大众情 天下志打开

案例分享 | 我校智能制造专业群“三同三融三段”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05-03 09:11

一、背景与起因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国家提出振兴装备制造业,以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随着工业4.0的到来、《中国制造2025》的印发,国家提出制造强国战略,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提出加快推动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完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打造国内一流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和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伴随着制造业转型,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针对制造业人才培养与岗位实际需求不匹配的,人才培养过程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专业群各专业资源分立、资源共享度不高等问题,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以省级品牌专业群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为契机,立足“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成长规律为主线,分析比对学生、技术人员成长成才过程,构建了“三同三融三段”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了专业群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制定了评价指标和标准,为装备制造类相关专业及专业群提供了可借鉴的培养模式。

二、做法及过程

1.以学生为本,构建了精准对接岗位需求的“三同三融三段”人才培养模式

参与对象“三同”:利用学生能自我反馈培养效果的特别之处,将学生作为主体对象纳入人才培养过程,和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调研、实施、考核评价全过程。育人内容 “三融”:厘清学生职业适应期集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全过程思政贯通培育学生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真工程”环境下实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真项目研究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技师、工程师、教师“三师”跟进人才培养全过程,工匠精神“润物细无声”渗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了专业职业相融合;依托生产性实训车间,构建了生产任务真项目、设备真生产、规范真标准、考核真验收的“四真”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实训工程相融合;依托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中心、基地协同发力,技术中心培创新、转化基地育创业,实现了创新创业相融合。育人过程“三段”:以学生成长规律为主线,分析比对学生、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过程,实施了“三段”培养,以满足学生“被动适应、主动适应、能动改善”学习的需要;学生被动适应专业学习阶段对应通识能力培养阶段、学生主动适应专业学习阶段对接专业能力培养阶段、学生能动改善专业学习阶段对接拓展能力培养阶段。

智能制造专业群“三同三融三段”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2.以学生需求出发,实施了学生主动教师主导的“三中心”教学模式

以学生需求和经验出发,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学设计设置了课前学、课中问、课末评、课后练等环节,形成“学生中心”;课堂采用了现场探究、分组讨论、老师释疑等教学方法,打造“活动中心”;教学内容围绕探究结论、实践结果等展开教学,形成“经验中心”。

“三中心”教学模式

3.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创建了“平台化、方向性、递进式”专业群课程体系

精准对接岗位需求,组织企业导师、学校教师调研、重构课程体系。通过“征新课、整基础、显特色、扬个性”,对接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吸纳前沿信息,筛选、整合课程。遵循“专业背景相同、专业方向互立、专业拓展互选”的原则,设置了通识能力、专业能力、拓展能力三大模块。通识能力模块,着力培养学生专业通用能力;专业能力模块,突出培养学生专业一技之长;拓展能力模块,在于满足学生大赛、就业、升学等个性化需求。区分专业特点,分设了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数字设计、增材制造、智能控制等五个方向。遵循工程技术人才能力养成过程,将课程划归到通识能力、专业能力、拓展能力三个能力中,构建了能力递进式的平台化专业群课程体系,实现了群内课程共享。

“平台化、方向性、递进式”专业群课程体系

4.以工作室为依托,组建了“三师”结构化教师团队

校企联合跨专业建设专家、名师工作室,以项目组建工作室;聘请技师、工程师带项目进工作室,遴选骨干教师跟项目进工作室,形成了工作室运行管理机制体制。“三师”合力研究项目,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与协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开拓了校内师资培养新路径。“三师”合力培育学生,从知识、能力、素养、规划等多维度言传身教,使工匠精神“润物细无声”融入育人过程,实现了群内师资共享。

“三师”合力育人、师资共享

5.以项目为载体,搭建了“中心+基地”技术技能创新平台

学生跟随导师,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完成项目构思、数字仿真、模型制作,其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得到认可、自信心倍增;在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完成项目方案设计、实物制作、安装调试、现场验收,其实践经验得以丰富、应变能力得以提升、创业意识萌生。多专业学生同台锻炼,实现了平台共享。中心基地协同育双创,为职业教育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提供了新路径。

6.以岗位标准为参照,创新了“过程+验收”考核评价体系

紧贴岗位考核标准,制定了爱岗敬业、环境适应、操作规范等基本素养指标作为过程考核指标,由导师和学生组长给出过程考核结论;制定了质量验收、方法应用、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指标作为验收考核指标,由项目专家组给出验收结论。“过程+验收”考核方式与企业技术技能人员岗位标准吻合,解决了考核形式单一的问题,综合评价了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水平,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保障。

三、成效与启示

1.人才培养成绩突出

“五全育人”成效显著。有救人楷模吴晓东、武宗金;有创业典型张在果、王腾飞等;学生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326项,其中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各1项;近几年专升本学生达208人,李伟等62名同学考取中国海洋大学等“985”“211” 的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企业提前一年到学校预定毕业生,企业用人满意度达95%以上。

2.专业建设成果显著

该专业群先后获省级品牌专业群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企校共建工科专业2个。获省级教学团队1个、黄大年教师团队1个、职业教育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教学名师3人、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1人、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1人;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3名教师受聘山东省职业教育智能制造类技能平台联盟专家会员、10名教师受聘济南机械工程学会会员。获省级课程思政1门、省级资源共享课1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专业群教学模式获评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及周边企业技术升级改造需要,专业群团队致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先后完成技术服务项目30余项,获批建设山东省高等学校新技术研发中心(智能制造)、山东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机电一体化技术)、山东省高等学校技术转化和成果转移基地(智能制造)、山东省企业实习实训基地、济南市重点实验室等。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完成省纵横向课题10余项;主编、参编《电工电子技术》等教材12部,获评教育部“十四五”职业本科规划教材1部;获批专利58项。

部分技术转化项目

3.广泛推广应用

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辐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等本科专业7个;吸引国内50余所高校前来学习交流,推广应用到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淄博职业学院等省内外30余所本专科院校,如: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借鉴了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依据重构课程体系,淄博职业学院借鉴了培养过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重构培养模式。我校教师受邀在第8届全国3D大赛交流研讨会“3D打印与智能制造”分论坛做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经验分享;李培根、卢秉恒两位院士视察后均给予高度评价。成果被新华网、山东省教育厅网站等媒体报道182次。

特别声明:本文由大众新闻客户端“大众号”入驻方发布,不代表“大众”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