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呼伦贝尔的“冷”激发体验冰雪的热情
于晓波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2024-02-17 17:35:08原创
17日上午,呼伦贝尔市政府副市长孙微在十四冬组委会主媒体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诚邀各界朋友来呼伦贝尔嬉冰驭雪,体验极致之美!”向全国发出邀请。
孙微表示,“十四冬”筹备了八年,到了呼伦贝尔冰雪旅游厚积薄发、蓄势待发的时刻。
呼伦贝尔有多冷?达到零下47度!2月3日,海拉尔一餐厅老板告诉记者,今年一月最底温度在根河,零下47度。
想象中的大草原,适合在蓝天白云之下,纵马驰骋。到了呼伦贝尔才知道,这里的冰雪有着不一样的风情!
今年春节假期前六日,呼伦贝尔市接待游客131.29万人次、旅游收入9.09亿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9.2倍和11倍。
通过孙微的回答和在赛区往来的观感记者发现,呼伦贝尔市在借助“十四冬”平台发展冰雪旅游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就是一个目的——让呼伦贝尔的“冷”,激发你体验冰雪的热情!
借势“十四冬”,“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近年来,呼伦贝尔市以“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借承办“十四冬”的契机,牢牢把握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机遇,依托冰雪生态和民俗文化多元的优势,打特色牌、走差异化路子。
把冰雪旅游作为四季旅游发展的重点。呼伦贝尔市将文旅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高点谋划、高位推动全域全季全业发展,推进“自驾游首选地、露营游佳选地、度假游必选地、康养游优选地”四地建设。在做精做优夏秋旅游的基础上,做活做火冬春旅游,延长冰雪经济产业链,推进冰雪旅游产业向高端化、差异化、品牌化、特色化、品质化、开放化、融合化发展。
持续夯实支撑旅游的基础平台。让游客来得了,住得下,吃得好,走得方便。不断提升城市通达率,呼伦贝尔境内现有海拉尔、满洲里、扎兰屯等支线机场4个,开通国内外航线100余条,大幅提升游客便捷度,吞吐量为自治区支线机场之最。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全市新增旅游道路734公里,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实现充电桩全覆盖;推出“驿站+文旅”新模式,设立“中石油文旅微驿站”120个,开放旅游厕所864座。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2023年呼伦贝尔古城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根河冷极村等42个重点景区建设改造项目全部投用;扎兰屯市、牙克石市两地“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创建成功。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提升城市服务的能力和品牌。当地连续三年实施冬季旅游补贴和“揭榜挂帅”激励政策,调动市场主体开发冰雪旅游积极性。2023年全市旅行社增加165家,是上年同期的1.4倍;冬季开门营业的旅游市场主体达449家,是上年同期的2.23倍;限额与规模以上旅游经营单位数量增长2倍。
“呼伦贝尔号”草原森林高端旅游列车班班爆满,入境游、民俗体验游、多彩非遗游需求强劲,今年冬季星级饭店住宿接待人数是去年同期的11.9倍。
此外,依托呼伦贝尔“冷”资源,积极发展汽车、航空器等产品耐冷性测试产业,冬季汽车测试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已达到40%,中国商飞民用飞机“高寒测试基地”落户呼伦贝尔,顺利完成C919等飞行器的高寒试验试飞工作。
聚焦游客主角体验,丰富“冷”资源,让城市加上暖心的“热”服务。面对冬季旅游快速增长态势,呼伦贝尔始终以朴实、真诚的待客之道,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推出系列体验产品、发布旅游攻略,探索实行旅游先行赔付机制,千方百计提升游客满意度和体验感。发布4大主题14条冬季旅游精品线路,在新晋5A级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景区举办的“天天那达慕”、在网红“狍角帽”的诞生地鄂伦春族自治旗推出的“冰雪伊萨仁”体验活动,以及“跟着赛事去旅行”“冬运场馆来打卡”“安达赛努带回家”等旅游产品受到热捧,游客互动性、体验度、沉浸感、满意度持续增强。
2023年全市旅游人数将近3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500亿元。特别是入冬以来,2023年11月-2024年1月全市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分别是上年同期的2.2倍和2.7倍。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全域也呈现冰雪旅游迎势而上的大好势头。据介绍,春节假期前六天,全区接待游客2486.12万人次,旅游收入177.03亿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6.15倍和8.25倍。
(大众新闻客户端“十四冬”特派记者 于晓波 呼伦贝尔报道)
责任编辑:金雪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