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正是《热辣滚烫》撬动前期票房的最有力的杠杆
人文 | 2024-02-20 00:37:00原创
于国鹏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今年的春节档,贾玲导演并主演的《热辣滚烫》又成了大赢家。影片宣传的一个卖点是减肥,这轻松挑动起那些正为减肥苦恼的人的敏感神经,他们想要亲眼看看贾玲到底是如何减肥的。其实,就是并未在减肥方面动过心思的人,也很好奇她是怎样先增肥40斤又在一年内成功减肥100斤的。仅从这部分内容和这个角度看,影片讲述了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我们从中能够自然而然地产生某些关于目标与坚持的联想和感悟。
在电影上映前,贾玲对这部新作发表过这样的阐述:“这是一部讲述善良的人如何找到自我,学会爱自己的电影。”
不知有多少观众感受到了这一点,也不知看过影片的观众是否理解了贾玲想要告诉大家的内容,但不可否认的是,减肥的话题还是成为焦点,并且正是这个话题不断翻着花样登上热搜,给影片带来了持续的热度,尽管贾玲明确表示:“这部电影跟减肥无关,甚至跟拳击关系都不大。”
关于减肥,很多人是从励志的角度来解读的,因为那些曾经或者正在减肥,而又觉得减肥目标遥不可及的人,正好可以把贾玲当成楷模。这恰好又能升华影片的主题。
比如,微博上拥有130万粉丝的大V蔺会杰在一篇博文里评论:很显然,贾玲这部《热辣滚烫》是一部妥妥的励志剧。其所宣传的努力拼搏“改变自己”的精神,跟当下年轻人热衷于“躺平”的社会氛围明显格格不入。若票房大卖,或许能激励一些社会正能量吧!?
这篇博文认为,贾玲为了拍片增肥减肥,“其中的自律努力和艰辛,非常人所能及”。
我觉得,这里提到的“自律”正是《热辣滚烫》撬动前期票房的最有力的杠杆。从当前关于贾玲减肥的各种各样的话题中,大家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自律”。其中的逻辑很简单:一个人一旦设定了一个努力的目标,只有严于自律才能坚持,才能一步一步接近目标。
古往今来,很多人正是因为严于自律,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自律很难,需要强大的定力,也需要巨大的毅力,与此同时,自律也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形成一种撼人心魄的“软实力”。读一读这些严于自律的杰出人物的故事或传记,不由自主地就会产生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敬意。
在这类人中,有一位给我留下特殊印象——三国时期吴国的重臣顾雍。顾雍才干超群,每到一处,为官一任,皆有令人称道的治绩。与其才干相表里的,是他高度自律的品性。他能获得吴主孙权的赏识与重用,直至担任丞相之职,莫不与此相关。
顾雍的自律,其一体现为不喝酒,且无论什么场合都能坚持。在那个时期,名士常以纵情饮酒不拘礼法来标榜自己与众不同的“风度”,而顾雍不以为意,不为一时风气所动,就连吴主孙权都颇敬畏。
史书有明确记载。《三国志·吴书·张顾诸葛步传第七》中说:“雍为人不饮酒,寡言语,举动时当。权尝叹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至饮宴欢乐之际,左右恐有酒失而雍必见之,是以不敢肆情。权亦曰:‘顾公在座,使人不乐。’其见惮如此。”
从这个记载可知,顾雍不喝酒。他不喝酒,应当是为了避免酒后失言失态,为了杜绝醉酒误事。即使官职越升越高,他也并未破戒。在一些宴会庆典上,那些好酒之人见顾雍在座,也不敢过度饮酒,唯恐酒后失态被他看到而有所责罚。就连孙权都感慨,只要顾雍在,酒宴上就没人敢沉溺酒中,纵情豪饮。由此也能感受到,顾雍之自律表现出何等的威仪。
当然了,孙权一直放心任用顾雍,重用顾雍,直至擢拔为丞相,自然不是仅仅因为他“不饮酒”。这只是一种生活上的自律。顾雍赢得孙权的信任,还在于其能够坚持选贤用能,且处事公平公正;不求个人名利,有功劳也不到处张扬。《三国志》中明确记载:“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时访逮民间,及政职所宜,辄密以闻。若见纳用,则归之于上,不用,终不宣泄。权以此重之。”这也是一种自律,是一种由生活延伸到从政的严格自律。孙权看重的在于此,放心的也在于此。
当这种从政自律达到更高境界时,则表现为一种敢于坚持自己基于事实作出的判断,不逢迎、不阿附的品质。在顾雍身上,这一点也体现得特别明显。
《三国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权尝咨问得失,张昭因陈听采闻,颇以法令太稠,刑罚微重,宜有所蠲损。权默然,顾问雍曰:‘君以为何如?’雍曰:‘臣之所闻,亦如昭所陈。’于是权乃议狱轻刑。”
孙权通过手下官员了解自己执政的得失。先问张昭。张昭奏上自己的所见所闻,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孙权听后不语,又专门转过脸去询问顾雍的意见。顾雍奏称,闻见与张昭相同。至此,孙权才开始放心地作出决策。
为什么先问张昭?因为张昭被称为东吴的第一谋士。以张昭如此高的地位,孙权还要再征询顾雍的看法,之后才放心地进行决策,足以看出孙权对顾雍的信任,也充分体现出顾雍在孙权心目中的分量。
当然也有反面典型。与顾雍同时的许攸,则因缺乏自律而招来杀身之祸。许攸原为袁绍帐下谋士,降曹后积极为曹操出谋划策,终使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胜袁绍。这一战的胜利,也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坚实基础。之后,他又献计曹操,决漳河之水,使曹操顺利攻下袁家大本营冀州,随后平定辽东。凭借这些功劳,许攸本应有大好前程,曹操确实也给予他很高的礼遇。可惜,许攸居功自傲,张狂无度,且不知收敛,早早即死于非命。许攸但凡有如顾雍那样的自律意识,绝不至于如此。
顾雍的世俗知名度并不太高,我觉得,很大原因与《三国演义》并未给他太多笔墨有关。另外,小说中对他的描写也过于平淡。比如说,同样是丞相,他的故事就远远没有诸葛亮那般传奇和有趣。
自古至今,像顾雍这样能够严于自律的人不胜枚举,这也与我们独特文化的涵养有关。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自律,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是如此。儒家讲求自律,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从多个角度强调自律的重要意义。道家也非常讲求自律,老子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又说:“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认为,自我夸耀的人很难建功立业,也难有长进。显而易见,道家不仅有主张“无为”、崇尚“逍遥游”的一面,也有强调自律的另一面。
这种追求自律的文化观念与哲学思想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不仅影响到社会成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退取舍,也深刻影响到文学艺术的兴衰。仅对文学艺术领域的影响而言,自律意识既影响着文学样式的更新和发展,也深度关联着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创作与生产。例如,一种文学样式,若缺乏自律,必然会慢慢走向衰落或消亡,不知不觉就被新样式取代。曾经在六朝时期极盛的骈文,后来逐渐演变成“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的面貌,正是因为这种不加节制的堆砌词藻,没有感情的无病呻吟,终被抛弃。
至于对艺术家和作品的影响,贾玲和她的《热辣滚烫》的成功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大众新闻客户端 于国鹏)
责任编辑:吕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