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人,何以从“怕雪”到“盼雪”?
彭辉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2024-02-20 16:56:03原创
2月20日上午,威海市气象台发布暴雪黄色预警和道路结冰黄色预警,20日夜间至21日夜间阴有雨夹雪转大到暴雪,局部大暴雪,累积降雪量15~20毫米,积雪深度8~13厘米,局部15厘米,预计22日上午降雪结束。
大到暴雪对一个城市来说,不算是个好消息,由此带来的交通不便、清雪压力、供水供热、物资保障等系列问题,都是对城市运行的巨大考验。因此,很多地方都“怕雪”。但在威海,有很多人在“盼雪”:宾馆和民宿经营者盼雪来,众多游客闻雪而至,各种档次的宾馆和民宿红红火火;餐馆老板盼雪来,来客就要吃饭,大小餐馆里热热闹闹;奶茶、咖啡厅的老板盼雪来,各个网红打卡点,挤满了拍照的年轻人,手持一杯蒸腾着热气的咖啡,可以为靓照增色不少。
威海人曾经很怕雪。威海历来有“雪窝”之称,几乎每年都有三五场大雪、暴雪。2005年冬天,持续近一个月的强降雪,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导致了数亿元的经济损失,成为威海人心底的痛,也对雪烙上一个深深的“怕”字。但也就是从那年开始,威海开始不断积累抗击暴雪的经验,种养殖大棚、钢结构建筑的承重标准进一步提升,强降雪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逐步降低;机械化清雪成为主要方式,城市道路随下随清,即便下再大的雪,第二天主干道必定畅通无阻。在与天灾做斗争的过程中,威海人对雪的惧怕心理在逐步降低。
雪再大,市内交通可以保持畅通,但即便举全市之力,也不可能把通往市外的公路清理干净。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每逢暴雪,威海几乎成为孤岛,对外人员交流很是不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还是很大。2014年底,随着青荣城际铁路的开通,威海对外交通更加顺畅便捷,暴雪对威海的“隔离效应”在减弱。2023年12月8日,莱荣高铁正式通车,威海成为全省首个县县通高铁的地级市。正式通车不久,考验马上就来了。半个月后,一场暴雪突袭威海。截至12月22日早8时测到的数据,威海文登区降雪74厘米,打破全省历史记录。与这条新闻刷爆全网的另一条消息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把威海高铁站的站前广场当成滑雪场,一下车就迫不及待地玩起了雪。在外求学创业的威海游子,最怕的是春节假期下大雪不能及时回家团聚,高铁的畅通,让威海人把对雪的最后一点“怕”扔到了九霄云外。
从怕到盼,还有一个过程。随着威海建设“精致城市”的步伐加快,一条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把威海变成一个没有边界的大景区。2023年,威海全市接待游客超5600万人次,最多的一天,290万人口的城市,涌入85万外地游客。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火炬八街、猫头山、半月湾、小石岛、布鲁维斯沉船……在威海人眼里司空见惯的景象,让游客们沉迷期间、打卡拍照、流连忘返。尤以火炬八街为甚,从夏火到冬,降雪期间,火炬八街因天然的坡势成为最好的滑雪场,外地游客在这里彻夜狂欢。贴心的威海人,扫清了全市的大街小巷,这条短短的街道非但不扫,还拉来蓬松的积雪,让外地游客尽享冰雪之乐。尝到了下雪甜头的文旅产业从业者们,开始从心底里盼雪来。
2024年春节期间,威海全市客运量超过65万人,较2023年同比增长139%。这个冬季,可以称之为威海冬季旅游元年。冬季游威海,有泡温泉、赏天鹅这样的好项目,但缺少了漫天飘舞的雪花,似乎差了几分意境。数据显示,今冬以来,每逢天气预报有雪,威海的火车票就非常抢手,宾馆民宿预定量也是节节攀升。当纷纷扬扬的大雪洒落大地时,威海的网红打卡点和大街小巷,几乎一夜之间就冒出了几万人。
沉寂了多少年的冬日威海,第一次迎来这么多的外地游客,给威海人带来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盼雪”的背后,是这样一种心态:既珍视眼前这一切,又怕不持久,希望大雪带来更多的游客,让冬季旅游更火爆。其实,随着城市口碑的进一步叫响、更多冬季文旅项目的开发、游客体验感的进一步提升,威海的冬季旅游绝不会是昙花一现——有雪更惊喜,无雪亦欣然,不管下不下雪,威海的冬天都值得来看一看。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彭辉)
责任编辑: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