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解锁营商环境“活力密码”
东营县区 | 2024-02-27 11:02:52原创
来源:黄三角早报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燕昭王筑下黄金台,四海贤士齐聚来。这几句诗,用以形容东营区“枝繁巢暖,引凤来栖”的营商环境,恰到好处。
截至2023年12月,东营区市场主体总数达95053户,位居全市第一。而吸引企业安居乐业的,正是东营区这座城市构筑的营商环境“黄金台”。
东营区营商环境评价在山东省各县(市、区)中位居第一序列。不仅如此,2023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公布显示,东营区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90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61位。同年,东营区还获评“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等称号。
在全省各城市、县区都高度重视营商环境,推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大背景下,东营区的营商环境何以能在省内排到第一序列?
在记者看来,市场经济就是候鸟经济,哪里环境好、生态好,企业就会争相往哪里飞。东营区多次在全省、全国评价中取得佳绩,是其在发展优势与经济实力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勇于突破,为企业提供有效率、有温度的服务带来的必然。
一支队伍 成为经济发展“硬支撑”
春节长假刚过,东营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克克已经深入东营汉德石油设备有限公司,“订单和工人充足吗?一月份以来的产量和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如何?”作为企业服务专员,刘克克在生产车间详细了解企业今年的生产计划、发展方向以及目前在生产经营方面是否存在需要优先解决的困难问题,并逐一记录下来。
出了汉德公司,刘克克没回办公室,带着记下的问题调转车头去了区人社局就业科办公室。“订单满的,但是人手不够,特别是专业对口的人才,能不能给解决?”一番沟通,刘克克得知为了全力支持企业稳岗留工、节后复工,东营区人社局抢抓节后各行各业“招兵买马”的关键期,集中开展“惠企暖心”六送行动暨送岗位活动,40余场招聘会将陆续开展,刘克克立刻登记上企业需求,踏踏实实回到园区。
复工生产忙,东营区服务企业专员也忙着“点对点”送政策、解难题。文汇街道经发办负责人王建立是包靠东营赢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店小二”,节前在服务企业过程中了解到,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由于东营市缺少除油田单位外的综合工时办理经验,现有模式无法适应东营赢准三班倒的工作状态,导致综合工时审批迟迟无法办理。王建立与该企业业务负责人董婷主动对接了解企业发展瓶颈,通过多次跑项目现场、与行政审批沟通、准备申请材料等举措,终于成功申请下综合工时审批,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项目得以顺利开展。
不仅如此,东营区还深入开展“油地干部下基层”行动,干部“一对一”走访帮扶,企业有难处,上门服务、主动对接。2023年以来,全区49个部门单位的192名干部分别联系服务192家企业,汇编在办惠企及优化服务政策清单100项,聚焦企业所需,助力企业发展。
一个目标 当好项目建设好帮手
在东营区,每个“跑”起来的项目背后都有一个“跑”起来的专班。
走进东营区中心医院,一幢已然封顶的门诊综合楼映入眼帘。“一幢高楼拔地起,就盼着启用了,到时医院就能跟进调整诊室布局、改善就医流程、为患者带来全新的就医体验。”区中心医院满意办副主任李贝贝期待地说。建设初期,该项目还因历史原因导致移交的建筑物土地、规划、房产等手续不齐全,造成无法在短期内办理改造工程施工许可等必备的建设手续,一度面临停滞的窘境。
作为胜利油田移交医疗机构与地方医疗机构合并提升项目,该项目是东营区为油田职工和辖区群众办的一项民生实事,能否如期推进事关一方百姓福祉、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在了解到这一困难后,我们及时与住建、综合执法、自然资源和规划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作沟通、理思路,通过借鉴省、市房屋建筑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等方面工作经验,形成了手续办理的建议,并经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1+N’例会研究,进行事先‘容错报备’,保证了项目的按期实施。”东营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政务事项服务室主任、重点项目工作专班负责人刘伟介绍。
全力推动签约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投产、投产项目快达效。近年来,东营区探索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容错报备制度,该制度先后被山东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列入2022年第二批“揭榜挂帅”改革创新试点任务,被住建部《建设工作简报》2023年第50期刊载。自“容错报备”制度施行以来,东营区先后受理完成东营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有关公司房开资质延续等多个复杂疑难审批业务,涉及项目资金近12亿元。这一流程的优化实施有效解决了重大项目和审批部门因“材料不齐不能办”而发生的“两难”困境,打通了项目审批的“中梗阻”,为项目全面落地,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同样得到“保姆级”护航的还有亿科高端树脂新材料项目,作为省级重点项目,东营区在项目签约后就成立项目服务专班进行包靠服务,专班人员定期深入项目一线,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帮助协调解决项目遇到的问题。“专班为我们提供帮办代办服务,还抽调了史口镇、工信局、发改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分局、生态环境分局、供电公司等14名工作人员在园区建设项目现场定点办公,7天的审批工作,他们3天左右就完成,在东营区搞项目建设‘推背感’十足!”项目负责人史波涛说。
近年来,东营区以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为目标,为在建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持续开展重大项目落地和服务企业行动。聚焦重大项目列入服务企业攻坚行动清单,梳理需保障要素共20余项。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开展督导专题会,对促进项目推进需支持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第一时间提出、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协调,形成重大项目督导的快速反应机制。
一种作风 一揽子“政策红利”惠企业
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东营区委、区政府组织开展领导干部“进企业、送政策、解难题”活动,区级领导同志直奔企业现场、直面企业问题,“市场销售情况怎么样?”“新产品研发进展怎样?”“企业发展还有哪些困难?”……活动中,区级领导同志深入基层、走进车间,与企业家面对面、心连心,调查研究、把脉问诊、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引领带动各级迅速打消“年气”。
政府有为,企业有感。
“这一年来,我切身感受到企业在办事流程方面、职能部门在政务服务方面的改善提升。”永利精工石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成立感慨,“园区提供24小时在线的包靠服务,很多审批手续也能提前告知、网上办理,真正做到了‘最多跑一次’,让我们企业有更多精力和时间干企业、跑市场。”
过往实践中,东营区深刻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以满足企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东营区聚焦企业发展中的堵点、痛点,在提升全要素保障和服务上做“加法”,在降低企业负担上做“减法”
2023年,东营区共优化政务服务、企业准入退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3个领域37项改革任务。打造企业服务中心新模式,提供“一站式”集成审批服务和惠企政策集成包,实现涉企事项集成化、场景化服务。不断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体系,梳理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事项服务指南,共涉及12个领域,64个应用场景,169件事。同时,不断扩容政务服务“跨域办”,深化让“数据跑腿”服务模式,跨域通办地区达到685个。
面对未来,东营区还在持续发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为东营区引进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同时,推动落实企业落地全部享受一站式服务,更有科技创新、人才资助、金融扶持等一系列帮扶措施。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始终在路上的东营区,还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宽的视野谋划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力争让更多企业和企业家在东营区感受到有地位、有奔头、有信心、有干劲。2024年,东营区将与各位企业家携手,在机遇与挑战中书写新的篇章。(黄三角早报记者 孙乐佳 通讯员 彭小帆)
责任编辑:王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