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援疆医生王霞霞:先进医疗技术“扎根”边疆,开展多例首例技术
医苑 | 2024-03-01 16:25:27原创
来源: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半岛全媒体记者 齐娟
她一头齐耳短发,一张青春的脸庞,说话干净利落。她是青大附院心内科的医生,同时也是中组部第23批援疆博士团成员王霞霞。近日,她结束了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见到了久别的家人,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在新疆一年的时间,她坚持“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同时抓,开展当地首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植入术、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等,为新疆留下带不走的医疗技术。同时兼任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推动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医院管理能力持续提升。
她是国家第23批援疆博士团成员
将先进医疗技术和理念扎根边疆
在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近日援疆回来的副主任医师王霞霞已经和自己的主任李健以及其他同事成功完成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植入术等多项技术,实现了心衰治疗的新突破。王霞霞告诉记者,自己在2023年2月9日,受中组部选派,作为第23批援疆博士团成员,王霞霞告别亲人,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来到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石河子现在有两家三级甲等医院,但是医疗资源和质量相较于内地仍显匮乏,医保资金不足,很多重症患者常常要转到内地或乌鲁木齐就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作为一名援疆医生,我要沉下心,为当地患者解决困难。”王霞霞到了当地之后,先是走访了当地,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人员布局。
她发现,老龄化必然带来心脏病发病率的提高,同时,重症患者和复杂病变患者的比例也会随之增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提高当地医院的技术水平。她从自己的所长开始入手,规范医院心衰、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提高医院心血管内科对缓慢心律失常的治疗、心衰慢病管理以及起搏电生理技术水平,尤其是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植入)技术,补齐心血管内科发展短板。
经过数月努力,王霞霞成功开展了石河子首例8F三维超声导管指导下左心耳封堵手术,首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完成了石河子市首例射频消融术后ICD植入术,术后患者胸闷、憋气、乏力的症状明显改善。今年的1月份,青大附院心内科廉哲勋主任也带领专家团队顶风冒雪,不远万里来到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慰问心内科援疆专家王霞霞,并为当地医院送来了先进的诊疗技术。据悉,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廉哲勋主任带领市南病区副主任谭凯成功完成了4例复杂冠脉病变的介入手术,开展了石河子市首例冠状动脉冲击波球囊斑块碎裂术。
“传帮带”式与青大附院合作
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
300多天的援疆生活,王霞霞克服种种困难,日日奔忙在查房、示教、坐诊、手术、调研、联络等各种事务中,足迹遍布天山南北和新鲁两地,毫无保留地为边疆人民看病治疗、传授技术,也把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青大附院与第八师石河子市总医院在2023年就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同时揭牌青大附院远程医学中心分中心。远程医学中心的建立也是王霞霞中间不断“牵桥搭线”的结果。
青大附院党委书记蒋光峰会上指出,青大附院将与合作医院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建立“紧密型”对口帮扶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医院的人才技术优势,为合作医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提升及远程医疗建设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借助这种条件,王霞霞定期联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北京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等医院,在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进行疑难病例线上讨论,取长补短,提升每一位同事的理论水平。
同时,王霞霞在进行科室技术带教的同时,也将原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管理经验应用于心内科,在医院开展主诊医师工作之前,已经开始进行科室分组,各种管理指标的梳理,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整个心内科运营在医院体系中持续名列前茅。
曾在飞机上抢救患者
在援疆期间,王霞霞在陪同石河子医院领导回访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航班上,遇到一例短暂意识丧失患者,出于职业反应,给予快速救治,使患者转危为安,收到乘客和航班空乘人员的表扬。2023年11月24日,山东航空公司运营的青岛飞乌鲁木齐的SC4921次航班上,王霞霞正在休息。突然,走道对面有人惊呼:“乘务员,乘务员!有人晕倒了!”
王霞霞一个激灵,连忙坐起来,解开安全带,从座位上冲了出来。只见走道边的座椅上歪躺着一位70多岁的老人,王霞霞赶忙凑到老人耳边呼唤,没有回应,老人已经意识不清了;王霞霞又连忙触摸老人的桡动脉,脉搏很微弱……
空乘人员赶了过来,了解情况后,要广播呼叫乘客中有没有医生。王霞霞接话说:“我就是医生!快拿听诊器和血压计来!”
“要按压胸部,做心肺复苏吧!”有空乘人员和乘客这样议论。王霞霞量完血压、听过心音,作出初步判断:老人处于低血压状态。老年人血管调节功能差,衣服穿得多,又在密闭的高气压空间,迷走神经反射可能性大,暂时不需要按压胸部做心肺复苏,免得造成不必要的肋骨骨折等并发症。
“快给老人补液、降温!”王霞霞利索地给老人脱外套、喂水、反复测血压,乘务员不停地给老人扇风……慢慢地,老人额头上的汗没了,血压逐渐回升了,最后苏醒过来了,能说话了,直到转危为安、恢复正常。这个事件也在全国引起轰动,大家纷纷为王霞霞竖大拇指。
“援疆一年,希望给新疆留下不可磨灭的东西,那就是技术和理念,也希望等我学到了新技术再回去传授,为新疆不断输血,造福社会。”王霞霞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国也积极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一批批医疗专家赴西藏、新疆、青海等地,不断增进当地群众就医获得感。
责任编辑: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