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促进残疾人充分、高质量就业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4-03-07 17:03:39
记者 连宁燕
近日,威海市残联牵头研究制定《威海市“精致暖心·助残共富”专项行动计划》,计划锚定“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目标定位,着眼缩小残疾人在城乡、区域、收入、物质精神等方面与社会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广泛凝聚资源力量、共同创造残疾人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残疾人就业增收是“精致暖心·助残共富”专项行动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促进残疾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落实残疾人就业奖补政策,激发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增强残疾人就业的稳定性。
实施“共享阳光·残疾人就业创业工程”。奖励残疾人就业基地、残疾人自主创业标兵和致富能手、扶持盲人按摩机构。每年对安置残疾人5人以上和10人以上的就业基地,分别给予5-10万元的奖补资金,对残疾人致富能手和自主创业标兵给予每人5000-10000元的奖励。对每年新开办盲人按摩机构(店)一次性给予1万元奖励。
加强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宣传。对用人单位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进行奖励,对本市行政区域内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上年度每超过规定比例安置1名残疾人就业,奖励用人单位6000元。
对威海市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促进残疾人就业进行奖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每介绍或吸纳1名残疾人稳定就业满1年(含1年),给予700元的一次性职业介绍奖励。
开展辅助性就业,重点解决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就业难题。每年对安置5人以上和10人以上的辅助性就业机构,分别给予每个机构5—10万元奖补资金,同时对安置智力、精神残疾人就业的每人每年再给予2000元的补贴。
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广泛发动市场主体,提升岗位供给量。实施农村残疾人居家就业项目。帮扶困难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掌握1-2门实用技术,从事相对稳定的种植、养殖、加工、零售、电商等项目,帮助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助力残疾人家庭收入增加;拓宽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渠道。探索实施“企业按比例就业+如康家园集中就业”模式;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的要求。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有关规定指导部门单位做好残疾人定向招录工作。动员企业挖掘一批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进行定向招聘;创设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开发一批适合残疾人的公益性岗位,安置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或残疾人亲属。五是培育残疾人网络灵活就业形式。积极顺应网络零售、直播带货等新就业形态发展趋势,采取“培训实操闭环”模式,帮助残疾人掌握直播带货技能,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就业创业的机会。
优化就业服务,赋能残疾人就业更加充分。完善残疾人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将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作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重点对象,通过“一人一策”精准服务,推动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开展残疾人专场招聘活动。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集中为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以及有残疾人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帮扶;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定期组织开展培训需求状况调查,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电商创业培训,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水平。
责任编辑:王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