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话发展|杨国华:强工业,抓产业,兴农业
张环泽 李子锐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2024-03-08 18:50:51原创
3月初,大众日报记者站枣庄高质量发展镇街调研行第二站来到素有“百泉”之称的山亭区水泉镇,镇党委书记杨国华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水泉镇党委书记杨国华入户走访,右二)
记者:在过去的2023年,水泉镇有哪些工作亮点?
杨国华:2023年,在枣庄市委、市政府和山亭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水泉镇全力以赴强工业,抓产业,兴农业,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动能增强、预期改善的良好局面。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8亿元,同比增长31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47.98万元,税收收入1632.84万元,同比增长10.09%。规上工业产值完成1.75亿元,同比增长47.48%。先后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我喜爱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书香之镇”等荣誉称号。
记者:围绕“1473”总体工作思路,水泉镇是如何落实枣庄市委、市政府“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水泉镇一二三产业如何协调发展?
杨国华:推动特色林果产业提质提效,推动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推动第三产业做优做特。
围绕“1473”总体工作思路,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和“工业倍增、产业突破”任务目标,集中精力大抓农业、主攻工业、育强文旅产业。
特色林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高质化。引进优良高质品种,加快优质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持续擦亮“火樱桃”“地瓜枣”品牌,全力打造总产值量级达15亿元的特色林果集聚区。
实施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行动,大力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围绕火樱桃多种功能和多元价值的深入挖掘,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优质企业,推动农产品初加工向健康食品方向发展。
做优做特第三产业,紧抓临滕高速开通机遇,大力发展文旅及康养、电商及物流产业。发展农村电商和物流产业,创新优化产销模式,畅通镇村物流体系,让更多的农特产品搭上“电商快车”,让商贸物流更具规模。
(水泉镇党委书记杨国华了解智慧果园建设情况,左一)
记者:围绕打造“民生福区”,水泉镇推出了哪些便民惠民、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举措?
杨国华:水泉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倾力为民,突出保基本、兜底线,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23年,下湾村“暖心之家”投入使用。落实亲情护理(邻里互助)82户,落实“雨露计划”,发放补助17.4万元。全力支持群众创新创业,2023年枣庄市乡土特色品牌技能人才大赛暨返乡人才创业大赛中22人获奖,并荣获枣庄市“突出贡献单位”。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7227人,完成率93.95%,山亭区第二。为340余名优抚对象发放抚恤定补生活补助240余万元。新建文体广场7处,文化惠民演出活动56场,电影放映430余场次。开展首届“水泉好人”评选工作,评选出10名“水泉好人”,推荐3人参评“山亭好人”。
记者:在2023年,水泉镇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我喜爱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书香之镇”等称号,水泉镇樱桃谷片区列入市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水泉镇在乡村振兴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
杨国华:2023年,水泉镇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樱桃谷”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衔接推进区入选枣庄市“双十百千工程”。扎实推进现代农业火樱桃研发育苗基地、高效农业设施栽培、火樱桃高标准示范园建设。完成省级甘薯产业园项目建设,建设标准化示范园500余亩,实施200亩水肥一体化管网铺设。建设大樱桃新品种脱毒苗木基地,推广新品种栽植面积1万亩。举办“山泉水润·“樱”你而来”首届樱桃花节。山亭火樱桃获2023年度受市场欢迎樱桃区域公用品牌,“山亭地瓜枣”入选山东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三禾火龙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荣获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对伏山湾等10个村道路硬化提升,对棠棣峪、袁庄、上龙庄等12个村进行道路硬化、残垣断壁整治、河道治理、飞线整治和绿化提升,惠及农户1051户、4355人。寄宝山古法酿造坊、水泉奇石盆景工坊被评为“山东手造·匠心枣庄”市级非遗工坊。
记者:水泉镇是如何常态化开展思想能力作风建设的?
杨国华:扎实开展“四比四提升”活动,做好理论学习、建章立制、考核激励、警示教育“四篇文章”,推动干部队伍“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狠抓理论学习,让镇村干部“有学头”。持续开展“机关干部上讲台”活动。狠抓建章立制,让镇村干部“有盼头”。研究制定《关于激励镇村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出台10条硬核措施。狠抓考核激励,让镇村干部“有劲头”。加大对片区联合党委和办事处经费保障力度,让基层组织运转更有力。健全干部评先树优机制,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让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鲜明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用人导向。
记者:2024年是枣庄市项目落地见效年,水泉镇如何落实,加快建设“樱桃之乡、活力水泉”,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杨国华:2024年,水泉镇将以“重点项目增量提质年”为抓手,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只争朝夕抓招商、上项目。把“双招双引”作为稳增长与调结构、促升级的关键,全方位、多渠道联系客商,瞄准新材料、新基建、特色林果产品深加工、观光研学等重点领域,力争引进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2家以上落户水泉。
抓实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紧盯项目建设节点进度,全力保障土地供应等要素,力争宏宜通液化气项目一季度投产达效,智菲特制冷设备、集强新材料项目上半年建成投产,嘉骏矿用设备项目年底竣工投产。
锲而不舍调结构、挖潜力,深入挖掘农副产品加工、新材料、智能家居产业发展潜力,提高效益,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探索建立规上企业动态监测库,加强对规上企业产值、效益等指标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控经营信息,进行精细化服务。力争年内实施金檀木业、智菲特、赫瑞森、集强新材料等技改项目4个,完成“小升规”企业2家以上。
全力以赴惠民生、保运转。将“三保”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兜牢民生底线,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好。计划投资1600万元,实施吉庄-赵岭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完成柴山前文化广场建设,力争村级文化广场覆盖率达100%;全面完成兆泉水厂、润泽水厂覆盖范围内管网铺设及通水工程。
持之以恒创安全、守底线。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开展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活动,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食品安全、校园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
策划:张环泽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李子锐 通讯员 张清辉
责任编辑:李子锐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