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有医说医|青大附院曹景玉教授:两种恶性结节病需警惕,一旦确诊,可能已到中晚期

医苑 | 2024-03-11 16:15:22原创

来源: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半岛全媒体记者 齐娟

  结节是常常是某些疾病的一种常见表征,是疾病早期表现。常见结节的有肺结节、肝结节、甲状腺结节等。青大附院肝胆胰外科主任曹景玉介绍,结节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常常是一些疾病的最初表现,随着环境、检查手段提高以及人们健康意识提高等多方面的因素,各种结节的患者在临床上被发现的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临床上,大多肝结节是良性

是否发展成恶性有明确区分点

  近些年,曹景玉在临床上接诊的肝结节的患者越来越多,患者被查出结节后往往会感到紧张,担心是不是生大病的前兆。曹景玉介绍,大多数的肝结节是良性的,比如常见的肝硬化结节、肝血管瘤、肝腺瘤、肝囊肿等等。除了肝硬化结节、肝腺瘤存在癌变的可能性之外,其他大多数结节都是 " 良民 ",不会癌变。

  像肝囊肿,一般小于 5cm的囊肿不需要特殊处理,每半年至 1 年复查一次,监测囊肿大小是否有变化即可;如果逐渐增大,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像肝血管瘤,虽然名字中带有“瘤”字,但是个头小的话基本不会引起不适症状。首次发现可以增强 CT 明确结节性质,如果血管瘤持续增大,引起腹部不适,可以通过手术治疗。

  肝硬化结节是良性结节中相对比较凶险的一种,有恶变的风险,所以要定期随访复查,每3—6个月复查一次,一旦发生癌变倾向需要及时处理。肝腺瘤也称为肝细胞腺瘤,比较少见,常与长期口服避孕药物相关,有恶变的风险,一般建议尽早手术。

  曹景玉特别提到,判断结节是否恶性还是良性,需要通过多种检查手段,比如超声检查、甲胎蛋白(AFP)检测等都是检查手段。甲胎蛋白属于肿瘤标志物中的一种,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癌及其他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可通过采集血液进行检测。若以上两个检查发现有异常,或者不能明确诊断是否存在异常,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增强CT 或核磁检查,必要时可配合肝功能化验、肝炎病毒等其他检查,以综合判断患者情况。

两种恶性结节需格外注意

以下高发人群要定期检查

  在所有的肝结节中,有两种恶性结节危害性极高,曹景玉教授在临床上深耕多年,对这两种疾病的研究颇深。一种是原发性肝癌,另外一种是继发性肝癌。曹景玉介绍,原发性的肝癌包括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混合性肝细胞癌等。早期症状比较隐匿,到了晚期可能出现乏力、消瘦、低热、肝区不适等症状。继发性肝癌是指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如胃部、结肠、神经内分泌瘤、胰腺、乳腺、肺等部位的恶性肿瘤都可能发生肝转移。

  曹景玉介绍,肝癌的发生常常具有隐匿性,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很多就诊的患者都已经到了中晚期。曾经有一位年轻姑娘,在当地医院做B超检查考虑为肝血管瘤,就没有特别在意,一直随访检查。但是随着结节进一步长大,最终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而此前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的症状。由于识别晚,患者发生了身体多处转移。“肝脏是比较沉默的器官,就算长了这些恶性结节,症状也不会十分明显,因此等发现它们的时候,这些恶性结节大多数都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治疗手段有限,患者生存期极短。”

  曹景玉建议,对于有乙肝、丙肝等肝炎;有肝癌或肝硬化家族史;有酒精性肝病、脂肪肝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病史;生活中有过度饮酒、喜欢吸烟、喜好淡水鱼生(肝吸虫感染)、长期食用含有黄曲霉素霉变(霉变花生,超毒,一口别沾)以及亚硝胺的食物(腌制食品)等不良习惯的人,尤其是年龄大于 40 岁的男性高危人群,建议 3-6 个月做一次检查,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做好精细化管理,密切监测肝脏变化。

  目前肝脏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术方式是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传统的肝切除术是开腹来做,随着腹腔镜技术和肝切除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腹腔镜肝切除术(微创手术)已经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据了解,青大附院肝胆胰外科致力于肝脏外科疾病的综合治疗,擅长原发性、复发性或转移性肝脏肿瘤的精准手术切除、微创消融和肝癌规范化综合治疗,大力开展肝脏微创外科,达芬奇手术、腹腔镜手术在肝脏切除术的手术量逐年增加。

责任编辑: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