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聚焦3·15|治理加油站“鬼秤”,要用科技打败“魔法”

热点新闻 | 2024-03-15 09:57:20原创

修从涛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近日,网络博主B太曝光了河南商丘两家加油站缺斤少两,在网络平台上引起较大反响。该博主带领团队,携带专业检测车辆,对当地加油站进行了一次暗访。暗访结果令人吃惊,有两家加油站分别出现了15‰和35‰的加油量短缺,误差远超国家规定的±3‰范围。

随后,当地市场监管和公安部门对问题加油站进行调查取证发现,这两家加油站都暗藏“鬼秤”,通过后台作弊软件可以随意控制加油量。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作弊软件,现场的加油显示器显示加了42升,而实际上加入到车子里的油只有20升。该作弊软件不仅能“偷油”还能偷税,可以实现加99辆车的油,只记录一辆车的税。

像这样的“鬼秤”作弊行为并非个案。

去年3月,浙江省江山市市场监管部门检查一家问题加油站时,发现该加油站5台加油机安装了既可“偷油”又可偷税的作弊计控主板;去年9月,重庆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加油站开展突击检查,在全市查获了计量作弊加油站31座。有统计称,2023年,在市场监管部门综合治理加油机“偷油”作弊中,查处加油机作弊违法案件829件,涉案金额10.87亿元,移送司法机关42件。

加油站“鬼秤”作弊是一种欺诈消费者的违法行为。《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使用以欺骗消费者为目的的计量器具的单位和个人,没收其计量器具和全部违法所得,可并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

作弊加油站之所以敢于挑战法律法规,背后有着巨大的利益驱使。据媒体报道,重庆一涉案加油站,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案发时,不当获利60余万元;浙江省江山市被查处的一问题加油站,涉案加油机隐藏了11.14万升的销售数据,涉嫌偷漏税90余万元。

在巨大利益驱使下,加油机作弊形成了产业链。2023年3月,黑龙江大庆公安机关在联合执法检查中发现,辖区内一加油站移动加油车存在“偷油”功能。经查,涉案作弊移动加油机系南方某公司生产,自2017年以来,该公司累计向全国多地销售此类作弊加油机4万余台,涉及20余个省份。

监管规定不可谓不严。根据加油站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加油机使用过程中,必须接受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一年两次的强制检定。同时,根据国家计量检定相关规定,2006年9月8日以后生产的加油机必须加装防作弊装置。在这些规定的监管下,加油机为何还能“偷油”?

有专家指出,问题加油机“偷油”,有的是物理铅封被人为破坏,市场监管部门无法及时发现;有的是部分问题加油机原装软件程序有猫腻,肉眼难以辨别。此外,问题加油机具有一键作弊、一键复位或断电清零等功能,执法人员面临违法行为发现难、取证难和固证难困境。

如何破解?

首先要加强日常监管。2023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商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综合治理加油机作弊专项行动方案》,从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开展综合治理加油机作弊专项行动。这需要监管部门在专项行动及日常监管中,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办法,发现作弊手段。

其次是加大惩戒力度。有法律界人士指出,当前的处罚规定难以形成有效震慑,应提高处罚额度,建立黑名单制度。一旦被逮到违规,除了高额罚款,还要拉入黑名单,影响以后的客源和生意,屡教不改者还要逐出行业领域,终身不得再从事。

除此之外,对于违规加油站的这种“高科技”作弊,还得用科技来打败“魔法”。有专家就指出,应加快建立以电子铅封、远程监控、数据联动为主要内容的燃油加油机智慧监管平台建设,特别是将加油站储油罐进出油量、加油计量、报税量纳入实时监管和数据共享范畴,通过大数据比对碰撞,让问题加油机无处遁形。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修从涛)

责任编辑:韩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