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走在前 开新局——东营市河口区人社局长谈创业

东营县区 | 2024-03-20 22:24:47原创

来源:黄三角早报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2023年,河口区从挖掘创业精英、打造数字创业、升级创业载体、发布创业场景、全程创业扶持、优化创业环境等方面多点发力,鼓励返乡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惠民生,“六位一体”赋能创业升级。

创业精英强势领军。

按照“创新型—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培育路径,全区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2家,“瞪羚”企业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依托“河口青年会客厅”,举办“2023河口青年金融会客厅-金融专场”活动,以青年创业团体为切入点,开发特色贷款品种,优化信贷流程,确保金融支持青年创业工作的有序开展,相继推广“东青惠企贷”“乡村好青年贷”等贷款品种20个。吸纳山东易谷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山东自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的12名新兴领域青年;举办“河口区直播电商培训班”,邀请东营银行、中国银行、东营农商行、邮政储蓄银行等4家银行业务经理根据电商直播行业青年发展需求,详细讲解相关金融产品,乡村好青年、直播电商行业、农业合作社等青年代表,培训40余人。

数字创业电商赋能。

创新“平台赋能+基地实训+政企服务”孵化模式,电商产业园建立孵化“流量池”,每半年动态考核,筛选一批潜力大、成长性强的企业入驻。共孵化自营品牌23个,在各大平台新注册电商商家突破百家。充分利用电商直播优势,深入挖掘文创、文旅资源高效转化新路径、融合发展新业态,杨氏面塑、明德剪纸、高天木板年画等12个非遗项目,玲珑石头画、舒欣堂花饽饽、蒲嫂工艺草编等14个手造项目成为网上热销单品,网络销售额较传统渠道大幅增加,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创业载体提档升级。

制定了《黄河口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园入驻企业评估考核暂行办法》,对创业园在孵企业实行优胜劣汰的奖惩机制。设立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成果转移转化分中心3个,引进中介机构10家,提供专业、高效服务。引导新辰逸科、海创人才等中介机构主动对接在孵企业,提供专业化的产学研对接、成果转化、技术交易、人才引进、咨询培训等服务。以创业园为基础,建设河口科技赋能中心,围绕主导产业,汇聚60余所高校院所400余名专家,组建绿色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7个专家论证会委员会。整合高校、资本、中介、市场及孵化机构等5类N个第三方资源,提供注册登记、科技合作、评审论证、技术市场、资质平台、知识产权、人才引培、财税金融、法务企管、宣传推介等10项专业化服务。汇集在谈项目10余个,落地项目8个,在孵企业达到50余家。

创业场景筑巢引资。

吸引四支创业投资基金投资河口区彩客化学9600万元,其中海南芯创未来一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3600万元、山东舜恒沃泰股权投资合伙企业1000万元、平潭安亦达投资合伙企业2000万元、创新创业新动能股权投资基金(湖北)合伙企业(有限合伙)3000万元。组织线下发布本年度第一批创业应用场景项目清单,包含6个创业应用场景项目估计总投资5个余亿、涉及特色品种作物种养殖、旧工艺改造等方面,预计带动就业1000余人。

创业扶持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累计为41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25万元。经过对贴息申请人的营业执照注销情况、单位就业情况、退休待遇享受等情况的详细核查,完成2022年第四季度暨2022年全年贴息资格审核工作,共计为4505人次审核贴息资格、申请贴息资金共计802.75万元;完成2023年第一至三季度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格审核,累计为2561人审核贴息资金共计424.66万元。2023年至今,通过镇街受理初审、人社复审并开展入户核查共计为21名个人、4家小微企业发放各类创业补贴共计14万元。联合区财政局、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各镇街及合作金融机构召开2023年创业工作推进会暨“创业政策宣传月”部署会;深入乡村大集进行创业政策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各类创业政策宣传材料2500余份,增强了群众对创业政策内容和申请流程的知晓度。

创业环境全面优化。

依托66家油地企业、区内职业院校、山东化工技师学院等区外5家职业技工院校,组建河口区技能人才油地校企四方培育联盟,变各自为政为协同发力,构建起由政府统筹指导、企业实质参与、院校密切合作的技能人才培育格局。全区新设企业1013家,提供免费代帮办512余人次,免费寄递服务1024余次。举行“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30多个巾帼创业项目及非遗传承项目共100余种产品提升“巾帼好品”品牌知名度;联合山东易谷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在区文创产业基地举办“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电商精品培训班,共开展电商培训10期,乡镇级电商培训3期,累计参与妇女800人,培养巾帼电商达人25人,覆盖村30个、社区10个。常态化开展“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简化年报手续,实施多报合一,把个体工商户纳入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黄三角早报记者 段学虎 崔立慧 马瑞琳 陶敬玉)

责任编辑:马瑞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