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李进让教授 | 健康睡眠,人人共享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2024-03-22 09:35:22

健康睡眠,人人共享关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治疗后的随访

睡眠占我们一生1/3的时间,它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和整体幸福感都至关重要。2024年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为“健康睡眠,人人共享”,这个主题旨在呼吁人们关注睡眠对健康的重要性,并倡导每个人都能享有高质量的睡眠。健康睡眠不仅意味着充足的睡眠时间,还需保持稳定的睡眠周期,即深度睡眠和浅度睡眠交替进行,同时避免出现频繁醒来、过早醒来等现象。高质量的睡眠不仅可以帮助身体恢复、调节代谢、增强免疫力,还有助于大脑记忆、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以及调节情绪、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等原因,许多人都面临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的问题,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

全球数百万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面临着严重的健康挑战。这种疾病导致患者在睡眠中反复经历呼吸暂停、间断性缺氧以及频繁的微觉醒,严重损害了他们的睡眠质量。这些症状常常使得患者在白天感到过度嗜睡和疲劳,进而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此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还可能增加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从而严重影响健康。为了改善症状并提升睡眠质量,患者可以通过佩戴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使用口腔矫正器或接受外科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近年来,医务工作者通过大量的科普宣传,使绝大多数患者意识到该病的危害,积极寻求治疗。然而,患者在接受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不足以及手术治疗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复发仍然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的依从性不佳主要由患者的不适感和使用不便引起。首先,部分患者可能因为面罩不适而影响睡眠质量,甚至出现皮肤过敏等问题,这使得他们不愿意长期佩戴;其次,一些患者认为佩戴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设备睡眠不便,尤其是在出差时,这也降低了治疗的依从性;再者,患者在家庭环境中单独使用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设备时,缺少医护人员的专业监督和指导,可能会导致使用不当或不规范,影响治疗效果,进而导致患者放弃治疗。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和宣传,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危害及治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治疗的主动性;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设备和面罩类型,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的舒适性;此外,建立定期复诊和随访机制,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评估和问题解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持续的支持和跟踪,通过综合性的治疗管理和关怀,帮助患者克服治疗中的困难和障碍,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长期有效地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术后复发的因素主要包括体质量增加,这是因为术后没有控制饮食,导致全身脂肪增多,使得气道再次狭窄;另一个因素是随着年龄增长,肌肉紧张度降低导致呼吸道组织塌陷,上气道再次受阻,从而引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复发。因此,接受过手术的患者,应实施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体重变化、睡眠质量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特别是指导患者进行规范的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以控制体质量。通过全面的评估和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减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水平。

我们还应当关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咽喉反流情况,近期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中咽喉反流的发生率高达45.2%。普遍认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发生睡眠呼吸暂停事件时,为了对抗阻塞的上呼吸道而用力吸气导致胸内负压增大,食道下括约肌跨膈压力增大,导致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被“吸入”咽喉部。

反过来,咽喉反流可通过直接损伤咽喉部黏膜,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使上呼吸道组织水肿、狭窄,咽喉反流还可以通过引起上呼吸道感觉障碍,导致上呼吸道扩张肌的反射中断,进一步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的症状。这种相互作用使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咽喉反流之间容易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对伴发咽喉反流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及时治疗咽喉反流有利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状的改善,减少手术后复发风险。

健康睡眠,人人共享。最后,借《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这一优秀专业平台,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拥有健康的身心和幸福的生活。 

专家简介

李进让,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咽喉嗓音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自1985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以来,一直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工作。

研究方向:专长于咽喉疾病和头颈肿瘤的诊治;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主导全国性《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主编《咽喉反流性疾病》专著,主持举办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CME)一类项目《咽喉反流及相关嗓音疾病的诊疗新进展》九期,对国内咽喉反流性疾病知识的普及和提高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在国内较早开展咽期吞咽障碍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最早开展内镜下CO2激光辅助环咽肌切断术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引起的吞咽障碍,推动了国内吞咽障碍研究的开展。在国内最早开展内镜下CO2激光辅助声带后端切开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成功率达90%,成果发表于《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受到国内同行的推崇。在国内最早开展了喉接触性肉芽肿的系统化、规范化治疗,治疗数量世界领先,包括口服抑酸药物、接触性肉芽肿激素及肉毒素注射治疗,多篇论文发表在SCI杂志,受到国际同道关注。

学术任职:现任《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副总编及其他9本专业期刊编委,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咽喉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科研成果:在国内外杂志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7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20部,获包括军队后勤重大专项研究基金在内的各类科研基金资助1000余万元。获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医疗成果三等奖等奖项6项。

科室介绍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咽喉嗓音外科是2020年随着解放军总医院体制改革而建立起来的,是国内少有的几个专科之一,科内目前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5名。

科内专家兼任《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副总编以及国内10余本专业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委员,咽喉组组长、嗓音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任职。

设有国内一流的睡眠监测室,可同时为10名患者进行睡眠监测,已经监测患者超万例,通过独创的腭帆成形术、呼吸机验配、口腔矫治器等技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在国内最早开展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具备腔内多通道阻抗-pH监测技术,研制了唾液胃蛋白酶检测试纸条,使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诊断无创、客观、便捷。

在国内主导了《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出版了《咽喉反流性疾病》专著。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吞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最早开展了经口内镜下CO2激光辅助环咽肌切断术治疗吞咽障碍,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国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治疗了第一例逆行性环咽肌功能障碍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嗓音疾病诊断、评估和嗓音训练治疗,设有专门的肉毒素门诊,配备专业言语病理治疗师,开展了各种喉框架手术、声带自体脂肪注射填充术等手术治疗男声女调、女声男调、单侧声带麻痹等嗓音疾患。在喉显微外科手术和喉内镜手术治疗早期喉和下咽恶性肿瘤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喉接触性肉芽肿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是全世界治疗该病最多的单位,形成了激素、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的技术特色。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双月刊,中国知网(CNKI)单篇数字优先出版,国内统一刊号:CN 37-1437/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3770。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被全球知名数据库DOAJ、IC、CASSI、CABI、Ulrichsweb收录。

来源: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责任编辑:张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