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的微短剧背后,谁在埋单?
数据说 | 2024-03-22 15:58:32原创
大众新闻客户端 刘姝彤 闵晓萌
打开手机,相信你一定刷到过微短剧。霸道总裁、扮猪吃虎、重生梗,当这些在网文里常见的桥段被搬上屏幕走向动态,催生出了当下最火的产业之一——微短剧。“短剧爆款编剧月入可超10万”“月薪5000元看不起付费短剧”“短剧正利用人性下坠的力量赚钱”等话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微短剧并非新生事物,早在十年前,《万万没想到》等短剧就以其短小精悍、颇具创意的形式吸引了一大批观众。十年间,短剧相关企业注册量呈逐年增长态势,近三年来增速空前,一路狂飙。以山东为例,企查查数据显示,山东现存短剧相关企业7385家,2020年新增短剧相关企业735家,同比增长107.04%,达近十年增速峰值。2021年—2023年,山东省分别新增1234家、2328家、3194家短剧相关企业,同比增长67.89%、88.65%、37.20%。
2024年,微短剧进入了新的阶段。接下来,我们将主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接住流量的微短剧市场现状如何?
下沉市场?什么题材的微短剧更受观众喜爱?
为剧氪金?微短剧行业有哪些乱象?
首先,什么是微短剧?国家广电总局在2022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将微短剧内容标准定为“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网络微短剧”,后对微短剧的单集时长更新为20分钟以内。
与传统电视剧相比,时长大大缩短是微短剧最为突出的特征。随着碎片化阅读模式的兴起,节奏快、反转多、爽点密集的微短剧更能满足当代人的观看需求。想想看,45分钟的时间内,电视剧第一集刚刚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人物,而微短剧已经走完了重生后从普通赘婿变成叱咤商界的霸道总裁的一系列“drama”剧情,在看剧倍速的时代,“电子榨菜”非微短剧莫属。
目前,微短剧市场呈现出井喷的发展态势。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同比上升267.65%,预计2027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1006.8亿元,随着中国微短剧市场规则和体系的完善,网络微短剧市场将不断焕发生机。
当前微短剧主要集中在以腾讯、优酷、爱奇艺为代表的长视频平台,少量发行于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和独立小程序。国家广电总局数据显示,从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微短剧剧集数整体增加,发片部数和集数均大幅增长。由于受时长限制,微短剧篇幅精悍短小,观众对微短剧的需求量和观看量的增长体现在“30+集”体量的微短剧作品数量的增加上。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2022年10月1日—2023年8月31日,上新742部微短剧共17783集,其中体量为12—24集的微短剧共398部,占比53.6%,仍是短剧市场中的绝对主流,而31集及以上的作品共95部,占比12.8%,同比增加近4个百分点。
微短剧自诞生起就面对着分众市场而非统一市场,“人选剧”而非“剧选人”,观众的喜好很大程度上将决定短剧的走向。微短剧的受众画像如何?德塔文《2023—2024年度剧集市场白皮书_短剧版》数据显示,精品短剧的核心受众以女性和中青年为主,而小程序上的微短剧倾向于展现“男性逆袭”的主题,更能满足中老年男性观众的情感需求。在海外市场,微短剧通过融合国内常见的“霸道总裁”题材与“狼人”“吸血鬼”等独特元素,创造了符合当地成熟女性偏好的浪漫内容。因此,虽然以女性为主体,但不同渠道受众群体的不同导致微短剧并无固定范式。
从题材入手,哪些类型的微短剧更受观众欢迎?据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发布的《2023微短剧行业报告》,2022年10月1日—2023年8月31日上线微短剧中,“爱情+”占绝对主流,“爱情+民国/奇幻/古风/都市/女性”等复合类型占比超80%,这与女性观众占比高相吻合。不过与去年相比,爱情题材占比降低5个百分点,悬疑、喜剧、奇幻占比相对提升,表示微短剧观众口味出现分化,对于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题材的兴趣有所增加。
视频平台为了迎合受众,除了坚守大赛道,还进行了多题材小规模创新。以快手短视频平台为例,德塔文科技2023年快手播出短剧景气指数TOP5包含了奇幻、古装、年代、都市、青春等五种不同类型的短剧。其中《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全网,在微博、抖音等多平台转发,豆瓣评分7.6,号称年度短剧口碑之作。虽然《逃出大英博物馆》为用户制作,未进行网络微短剧备案,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能算作微短剧作品,但其破圈之道值得反思。除了精美的服化道,短剧应该讲好怎样的故事?
市场的快速膨胀是一把双刃剑,微短剧规模的爆发又何尝不是一种野蛮生长。市场中微短剧质量良莠不齐,同质化内容过多导致观众审美疲劳、主题情节过于猎奇和娱乐化、制作周期短导致影片质量粗糙等问题广泛存在于行业之中。短剧不应该只是流量收割机,讲好高质量故事、承担社会责任也是微短剧行业的必修课。
纵观微短剧产业链,上游的内容创作将决定作品的质量,剧本则是关键一环。据《2023微短剧行业报告》,2022年10月1日—2023年8月31日上线微短剧猫眼热度TOP50中,IP改编作品共10部,占比20%,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大多数微短剧创作者更愿意选择成本更低的原创剧本。日前话题“爆款短剧编剧月入超10万”冲上热搜,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微短剧赛道上,高质量剧本“一本难求”。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剧本创作相关企业5589家,2023年,我国剧本创作相关企业新增129家,同比增长13.16%。从区域来看,浙江现存1692家剧本创作相关企业,位居第一,江苏、广东、山东、天津随后。
你会为微短剧付费吗?《中国微短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调查显示,目前用户观看付费微短剧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平台会员、单剧集购买、平台充值和解锁激励广告。有41%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会付费观看,其中超过70%的被调查者每月付费50元以上。是谁在为短剧付费呢?结果有些意外,35-44岁的付费用户TGI指数最高,最为显著,45—64岁的用户付费表现也高于整体水平。
日前有媒体报道,四川成都一老人半年内在微短剧小程序上累计充值高达4万元的金额,平均每月花费6000元在微短剧上,如此高的消费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由于老年人不熟悉网络操作,很容易出现各平台引流跳转、开通自动续费等操作,让老人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多花了很多钱。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称,一些微短剧视频内容存在诱导消费等问题,导致不少中老年消费者遭遇侵权。同时,由于剧集付费的特殊性,还会面临退费难等问题。在黑猫投诉上,有700多条关于短剧缴费问题的投诉,其中不乏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的乱象。
据《法治日报》报道,相较于App,小程序类微短剧开发运营成本低,集数通常比较长,一集时长通常在3分钟以内,整部剧集看完消费在60—100元。由于其主体复杂、链路多元,给监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2023年11月10日,中央网信办下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1个月的专项行动,短视频平台加大了对第三方微短剧小程序广告投放和跳转的治理,快手平台也切断了第三方小程序跳转的行为。据行业媒体统计,从去年11月16日短剧专项治理以来,已经禁投或下架违规短剧超过3000部。
2023年以前,微短剧市场可以说是繁荣发展和无序生长并存。当前对于微短剧行业的监管和整治已经初见成效,市场正向规范化和多元化迈进。与2022年相比,2023年微短剧规划备案数略有减少,但上线备案数有所增加,这说明追求快速盈利的制作方退场,精品制作正在赶来的路上。2024年将会有哪些精品短剧出现?我们拭目以待。
*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
策划:代玲玲
统筹:赵小菊
数据/文案:刘姝彤
设计:闵晓萌
出品: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大数据和智慧融媒方向)
制作:大众舆情调查分析和数据新闻工作室
责任编辑:许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