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威海市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多模式创新疗法治疗顽固性失眠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4-03-22 17:51:10

记者 连宁燕

3月11日,威海市中医院麻醉与睡眠医学科主任于栋娟受邀参加中日友好医院介入医学科举办的“睡眠障碍介入治疗专题”的研讨会,并担当主讲嘉宾,与国内肿瘤消融领域专家王淑荣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睡眠中心主任李启芳教授等国内各地麻醉睡眠和超声介入专家们共同探讨介入治疗失眠的方法,推动相关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更好的造福失眠患者实现睡眠健康。

会上,于栋娟以“多模式创新疗法减停安眠药物治疗顽固性失眠”为主题,围绕中西医结合多模式创新疗法简介、失眠的诊断标准、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浮针疗法、睡眠日记等几个方面,结合临床经验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和解读。

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着,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手机短视频的普及、作息的不规律等因素,失眠人群不断增多,睡眠问题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健康难题,不少人或多或少地受到早醒、多梦、睡不着等睡眠问题困扰,失眠如今已成为现代人的“流行病”。 于栋娟介绍,“常规失眠治疗,基本以口服安眠药物为主。长期服用相关药物会出现药物耐受和依赖的情况,致使患者对失眠治疗没了信心。”

应届毕业生小李(化名)就是这样的例子,从最初的抵触安眠药到不得已服用安眠药,再到逐渐增大安眠药的剂量也“不管用”,一直得不到好好休息的小伙子越来越焦虑,四处打探治疗方式,最终通过线上了解到于栋娟在治疗失眠上有“妙招”,立马从四川来到威海,寻求于栋娟的帮助。

在问诊中小李表示,家里楼下新开了个小饭馆,起初失眠时以后受小饭馆夜间营业时声音嘈杂导致的,结果已经搬家小半年了,依旧入睡困难,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年纪轻轻就失眠了。但于栋娟敏锐的捕捉到,小李毕业后在求职过程中一直不顺利,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也可能是导致失眠的原因之一,“失眠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因此,在治疗失眠时,需要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也是治疗失眠的重要手段。”于栋娟介绍,采用了“多模式治疗”作为重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以神经调控和生活指导等多种方式的组合,最终在六次治疗后,从根本上治愈了小李的失眠的原因。小李回到四川后,不在被失眠困扰的他,很快就精力充沛的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中,特地打电话感谢于栋娟的诊疗。

于栋娟师从国内知名睡眠知名专家、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睡眠科学科带头人李启芳教授, 学习治疗技术包括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浮针疗法和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经颅磁刺激治疗等,特殊情况可以行麻醉药物诱导睡眠治疗。该治疗方法是麻醉医师基于麻醉学原理,通过抑制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微循环,改善神经元可塑性,恢复病人紊乱睡眠节律;通过浮针松弛颈肩部僵硬疼痛的肌肉,达到明显的助眠效果。“李启芳教授的团队在治疗失眠方法上新颖独特,减停安眠药恢复自然睡眠是其疗法的核心。”于栋娟介绍,这种方法是中西医结合多模式创新疗法,该疗法摒弃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可帮助失眠患者在戒停安眠药物的情况下,实现轻松入睡。

学成归来后,威海市中医院“麻醉与睡眠医学门诊”随之成立,“我在威海市首家开展了这项疗法,到目前为止,门诊失眠患者接受该治疗手段已达3000余人次。”在这些临床实践中,很多长期失眠患者,虽然失眠的类型各不相同,但通过这一全新的治疗模式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些患者均明显得到了改善。


研讨会上,专家们从理论、实践操作、技术细节等方面积极发言提问,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研讨过后,于栋娟通过演示深入讲解了“多模式创新疗法减停安眠药物治疗顽固性失眠”手术操作技巧,讲座和演示内容丰富全面、专业,患者睡眠日记详实,治疗取得的成效显著,赢得专家同行赞誉和肯定。

责任编辑:范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