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走在前 开新局——东营市利津县人社局长谈创业

东营县区 | 2024-03-25 23:50:50原创

来源:黄三角早报

今年来利津县人社局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坚持创业带动就业,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完善政策扶持和创业服务,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通过积极推进落实“创业齐鲁十大推进行动”“乐创东营十大行动”“源来好创业”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创业创新能力,打造有特色、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环境。

优化创业环境,创业政策扶持。线上线下开展“春风送岗”系列活动、民营企业服务月等招聘服务活动60场次,线上借助山东公共招聘网、利津人社微信公众号等发布岗位4800余个,线下先后组织利津县春风行动招聘会、“送岗进社区”“职选利津”高校行校园招聘活动等40场次。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组织开展创业实训,支持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支持就业困难人员创业,支持各类人才创业,加大对初创实体、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目前已组织创业培训700余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31万元,创业补贴25.4万元,惠及创业者200余人。

积极开发创业场景,推出创业免租房。

积极打造利津数据(内容)产业园、津兴社区创业商圈、“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黄河口滩羊产业园、智联农创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创业场景,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支持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发展措施决策部署,促进高校毕业生稳就业、再就业,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利津籍未就业大学生,整合推出津元广场创业商铺20套,鼓励进行创新创业。创业期间,减免房租1年,1年到期后,如继续选择创业的,可享受第二年减半、第三年减免30%租金的优惠政策。激发广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热情,积极搭建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平台,提升高校毕业生创业积极性,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融合社区微业,打造津创社区。

结合社区不同特点,积极推进“社区微业”行动,先后打造了新青潮、创未来“创业场景社区”—津兴社区、非遗创业特色社区-利津县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等就业创业特色社区,使服务阵地延伸到家门口,将服务队伍沉入网格里,把就业创业服务及时送到社区居民手中,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在就业创业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中利津县“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突出非遗文化商圈服务,按照“以非遗为路径、文旅为业态、研学为产业、传承为核心”的发展思路,打造非遗文化“创业场景社区”,精准化服务非遗文创人员,目前老街已入驻有35项各类非遗项目。其中,利津水煎包、刘氏布偶、留年旗袍、黄氏酒坊等省级非遗4项,曲式酱园、十八梭布艺坊等省级非遗工坊2家,利津剪纸、北岭丸子、老扬琴、黄河口夯号等市级非遗8项,黄河澄泥印、南岭八阿碗等县级非遗24项。

选树创业典型,提升示范带动作用。

积极推荐企业参加省市创业大赛,在省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等4部门联合举办的“源来好创业”第五届山东省“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大赛决赛中,山东津益恒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崔盘盘,作为全市唯一入围决赛人员,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山东省十大创业之星”;在“东营市大学生创业之星”和“东营市返乡农民工创业之星”竞赛活动中山东津益恒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崔盘盘、利津县茂盛馆水煎包铺王强、东营老曲食品有限公司曲国栋获得“返乡农民工创业之星”称号。充分展现了利津县广大创业青年服务家乡、回报家乡、奉献家乡的良好形象。10月30日,东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发文公布东营市首批市级特色劳务品牌名单,由利津县人社局指导推荐的盐窝镇“黄河滩牧羊人”劳务品牌成功入选。近年来,利津县人社局始终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点工作抓实抓细。依托我县产业发展优势,紧盯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从业务指导、技能培训、品牌培育等方面精准发力,积极培育特色劳务品牌,打造“以品牌带就业、以品牌扩规模、以品牌促效益”特色劳务经济圈。目前,已培育打造“黄河滩牧羊人”、“古窑十八梭传承人”、“三阳纺纱工”等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特色品牌10余个。(黄三角早报记者 段学虎 崔立慧 马瑞琳 陶敬玉)

责任编辑:马瑞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