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亭|诸暨“孟母孟子大典”,揭开山东和浙江特别“亲缘”
观澜亭 | 2024-03-29 13:33:21原创
大众新闻客户端 周学泽 吕光社
如果问国内哪一个省和山东在文化上最相近,笔者的答案是浙江。
浙江日报报道,农历四月初二是孟子诞辰日,这段时间,山东省邹城市非遗中心主任王崇印和浙江诸暨市博物馆馆长孟琼晖都有点忙,相隔800余公里的他们忙的却是同一件事——在孟子故里邹城举行的“纪念孟母孟子大典”。此前3月11日,在二月二诸暨南孟文化节上,邹城孟氏不仅率众南下浙江,还提供了不少“技术指导”。
诸暨南孟文化节。图源:浙江日报潮新闻
诸暨每年不仅举行南孟文化节,还在孟子诞辰日举行其他相关活动,其中,南孟祭礼在2016年12月被正式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举行南孟祭礼的是宋朝时期迁入诸暨的孟子后裔,在诸暨市应店街镇十二都村一带,现有孟子后裔2万余众。900年来,他们以耕读为主,崇尚孟子思想,提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主张道德第一、金钱第二,做人要有骨气,形成了独特的南孟文化。
诸暨纪念孟子,也揭开山东孔孟颜曾“四圣家族”的南迁史。儒家学派共有“五圣”:孔子“至圣”和其孙子孔伋“述圣”是一脉;此外是“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即颜回、“宗圣”曾子,后世形成“四圣家族”,后代辈分取名用字完全相同。伴随着历朝历代战乱等原因,“四圣家族”多次南迁,其中北宋灭亡之后南迁,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次“衣冠南渡”。
据文献资料和《暨阳孟氏宗谱》记载,南宋时期,金兵南侵,宋信安郡王孟忠厚(孟子47代孙)护帝南迁,为迁越始祖。其幼子孟德载,生于靖康元年丙午正月十五(1125年),封为诸暨开国男、环卫上将军、昭佑明应侯,于1147年择夫概里十二都定居,成为暨阳孟姓始祖。
孔子后裔南迁浙江衢州。南宋建炎元年(1127),金兵南下,高宗过长江来到浙江临安(今杭州)。在山东曲阜的孔氏族人孔端操守护孔庙、孔林,孔若鉴、孔端秉等辅佐,衍圣公孔端友和族长孔传则带领其余族人百余人,随高宗来到临安(今杭州)。这是历史上孔氏家族最大的一次迁徙,史称“扈跸南渡”。高宗念衍圣公孔端友家族随驾南渡有功,遂赐家衢州。从此孔端友和孔传便寓居衢州,是为孔氏南宗。
尾随孔孟,颜子后裔也南迁到浙江。《会稽颜氏宗谱》记载:曲阜颜回的嫡系后裔颜复于宋建炎年间从山东举家迁居嘉兴桐乡县(今桐乡市)石门镇,子孙自为村落,取名陋巷村。
和“孔孟颜”三圣家族不同,曾子的后代从山东嘉祥迁往了江西,再从江西迁徙到其它省份。
孔孟颜曾“四圣家族”南迁,是中国历史文化衍化中的大事,意味着代表儒家传统文化“四大”家族群体性开枝散叶,对提升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发挥出难以估量的作用。
第一,形成重视文化教育的浓厚氛围。孔孟颜曾“四圣家族”在当时是“诗书相继”的贵族阶层,家族人数众多,又普遍重视读书,不但四大家族人才辈出,而且影响了周边其他家族重视文化教育。
笔者几次到浙江,每次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特别是在绍兴参观鲁迅故居、周恩来祖居、蔡元培故居、王阳明故居、秋瑾故居,发现这些著名人物的背后,或是书香世家,或受到周边浓厚的读书氛围的影响。 明代大儒王阳明出生于诗书之家,父亲是明代成化年间的状元,他自己也是明孝宗时期进士,后来成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鲁迅的先人可追溯到北宋《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其祖父周福清,是清同治年间进士;当过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虽出生于商人家庭,“祖传无读书登科之人”,但家庭重视教育,受聘于徐树兰三兄弟创办的绍兴藏书楼中担任校书职务,四年间博览群书,于清光绪年间殿试中进士,后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儒家传统的尊师重教,赋予了浙江文化教育强大的基因。尊师重教和科教兴国古今传承,根据2023年11月公布的最新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增选结果,10位浙江籍科学家当选两院院士,浙籍院士累计达到425位,每万名院士数量全国第一,这也显示了浙江文化教育实力——不能不说,这与历史传承的文化教育氛围极有关系。
第二,孔孟颜曾“四圣家族”南迁,促进南方思想文化繁荣,催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代又一代儒商。
最近,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引发广泛关注。宗庆后背后,是一个影响力广泛的“浙商”群体。“浙商”以“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而闻名海内外。“四千精神”,说白了就是咬定“目标”不放松,不怕吃苦,不达目的不罢休,“千锤万击还坚韧” 。“四千精神”的内核与儒学传统高度统一。孔孟后人几次南迁,对浙江产生深远影响。其中,南宋儒家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叶适提出的“王霸兼行,义利并重”“崇义养利、以利与人”等思想,被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是浙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浙商代表人物不仅在各自的领域内有着显著的影响力和成就,而且他们的故事和成功经验在商界广为流传,成为浙商精神的象征。每一个人都是从历史中走来,“浙商”身上的儒家气质,与儒圣家族群体性南迁所孕生的文化氛围,有直接的传承关系。这些浙江商人有一些突出特征,一是敢为天下先、勇于闯天下、充满创新创业活力;二是一些浙商,富有同情心,宅心仁厚。像宗庆后在娃哈哈,从不开除45岁以上的员工,去世后受到舆论好评。
第三,孔孟颜曾“四圣家族”南迁,在注重文旅融合的今天,成为难得的文旅游资源,也为鲁浙文旅合作创造了契机。
孔子和孟子作为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大咖”,成为影响浙江文旅业发展的重要元素。衢州打造“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倡导的是以“今礼”祭孔,摒弃旧礼仪,穿现代服装,行现代礼节,弘扬儒家思想精髓。自2004年开始,衢州每年都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2023年9月,中国·衢州国际儒学论坛暨南孔文化季启动仪式在衢州举行,主题为“孔子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如今,衢州南孔祭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缙云轩辕祭典、绍兴大禹祭典合称为浙江“三祭”。除了祭孔,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展 “云尚南孔”数字化应用上线、开蒙礼、中小学生《论语》学习比赛、南孔家风家训研讨会等活动,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诸暨为进一步打响“南孟故里”的城市品牌,复建孟子庙、棂星门等历史遗存,修复清朝乾隆帝赠“端范夫人”(孟母)石碑、贞女碑等文物,还原南孟文化良好的生态生存环境;在十二都孟子完小设立南孟文化展示馆,开展了多场孟子文化与南孟文化研讨会、孟氏宗亲联谊等活动。
传统血源和文化,为鲁浙合作创造新契机,近年来,山东邹城围绕孟子故里做了不少文章。比如以儒家传统礼仪活态展示为重点,推出开笔礼、成人礼等24项传统文化体验项目,创建研学基地14处,开发“跟着孟子去研学”“重走孟母三迁路”等研学线路10条和研学课程30个,打响“教子有方·游学邹城”品牌,被评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仅研学游一项,每年接待游客就突破了300万人次。这次“纪念孟母孟子大典”,山东邹城和浙江诸暨走在一起,可以多地联动发展孟子文化,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多贡献。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周学泽 吕光社)
责任编辑: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