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在青岛,遥望沈从文波澜壮阔的一生——刘宜庆新作《坐看水云:沈从文别传》在青首发

孟秀丽   来源: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2024-03-31 17:56:45原创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

一部独特的沈从文传记《坐看水云:沈从文别传》日前由领读文化策划推出,半岛都市报文体新闻中心副主任、作家刘宜庆在青岛遥望沈从文波澜壮阔的一生,通过多年来收集的大量民国老报刊等一手资料,以温润的笔触走进沈从文在青岛的人生经历,潜心打捞他在青岛的旧时光,并以其为线索,赏析沈从文经典作品,考证其上世纪30年代交游史,揭示1949年转型之谜,探幽沈从文的精神世界,将之连缀成一部独特的沈从文别传,呈现了一位作家与一座城市的交互关系,织就了一部幽微的沈从文心灵史,也描绘动荡时代一众文学名家的群像。3月30日、31日,刘宜庆在青岛书城城市课堂、如是书店中山路店举行新书首发式和分享会,与岛城读者分享了他的创作历程和感悟心得,周海波、戴升尧、周蓬桦、庄莹作为嘉宾出席了活动。

>>>以青岛时光为线索

讲述沈从文人生传奇

刘宜庆以西南联大三部曲、百年中国三部曲、《青岛风物》和《山大的故人们》等名世,作为资深媒体人,他专注于研究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研究人文青岛。活动现场,刘宜庆表示,自己是沈从文的超级粉丝,一直喜欢沈从文,之所以创作这部沈从文的“别传”,首先是沈从文在青岛待的时间特别长,青岛是沈从文人生旅途中重要的一个驿站。1931年8月,沈从文来到青岛,在国立山东大学执教两个学年。1957年、1961年、1962年,沈从文三次来青岛创作和休养。沈从文在青岛留下的著作非常多,写出了《从文自传》等重要作品,游览崂山时获得了创作《边城》的灵感,短短两年时间创作了6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

其次,沈成文的性格特点深深吸引了他,“他害羞,内向,内心里有点自卑。其实沈成文年轻时的这个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和我年轻的时候特别相像,让我感觉到能在他身上能找到一些共鸣、共情。”刘宜庆坦言,是沈从文和汪曾祺师徒二人把他引到了西南联大这个领域,“我来到青岛之后,发现上世纪30年代一大批文人在青岛,全面抗战爆发之后,他们到哪儿去了呢?我后来发现他们在昆明,他就把我引向了西南联大这块,于是就有了西南联大这三本书。”

刘宜庆介绍自己创作这部作品“最初的设想”,“是在沈先生诞辰120周年的时候出一本书。我太喜欢他的作品了,几乎我的每一本书中都可以看到一篇或者两三篇写沈从文的,甚至好几篇。我想把散落在每一本书中的沈中文集中起来,然后再新写上几篇,做一个集子出来,以示对沈先生的纪念。”后来在整理材料过程中,刘宜庆发现这样的集子缺少特点,而“沈从文20世纪30年代在青岛的朋友圈”这一个话题很值得挖掘,于是调整方向,“将之前的文章作为素材,然后重新构思,就生成了眼前的这一本《沈从文别传》。”

《沈从文别传》中,刘宜庆通过多年来收集到的大量民国老报刊等一手资料,以温润的笔触走进沈从文在青岛的人生经历,以青岛为窗口,遥望其波澜壮阔的一生,讲述沈从文人生重要事件、人物、经历、思想,探幽沈从文的精神世界,为读者奉献这本兼具文学之趣味和史料之丰赡的沈从文传记,同时描绘了动荡时代一众文学名家的群像,展示一段关乎理想的挣扎与坚持。

书稿完成后,刘宜庆寄给张新颖教授看,他是学界公认的著述沈从文传记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著有《沈从文的前半生》《沈从文的后半生》。“张先生写了一个简短的评价,说是可以丰富对沈从文的研究,丰富读者对沈从文的感知和认识。他的鼓励让我感觉非常幸运,”刘宜庆表示,“这本书出来,对沈成文的研究来说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成果。因为它毕竟是以咱们青岛的时光为线索,上下求索,经纬编织,然后就形成了一本独特的沈从文传记,也可以说是一部幽微的沈从文心灵史。”

>>>延续一贯创作风格

还原不为人知的沈从文侧面

刘宜庆以他已出版图书中的沈从文文章为素材创作《沈从文别传》,整理稿件恰逢新冠疫情的第三年,刘宜庆坦言当时很苦闷,爬梳史料编织文字的过程,可谓搜集逾千万字资料,披阅数载,从文献中寻找蛛丝马迹,还原那些被历史忽略的、不为人知的沈从文的侧面。活动现场,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青岛文联原副主席周海波表示,刘宜庆新作中的有些史料他也是第一次见,是对沈从文研究的一大贡献。

周海波在大学里为学生讲授“沈从文精读”课程多年,对沈从文研究颇深,他曾在北京居住多日寻访沈从文居住过的地方,但发现大都已不在了,庆幸青岛市福山路3号仍保留沈从文故居。读过《坐看水云:沈从文别传》后,周海波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新作延续了刘宜庆一贯的创作风格,选材上基本上是两条线索,“一条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他写了西南联大,包含当年青大、老山大的一些人物;另一条实际上是这条线路之上的另外一条,就是现代文化名人,这些文化名人又以青岛居多。”周海波表示,“这两条线路可以说一个是纵向的坐标,一个是横向的,沈从文恰恰就是这个纵和横交叉点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点,非常具有代表性。”

其次是题材非常有价值、有意义。“他着重写的是沈从文在青岛的这一段,所以这个书叫别传,就是特别的、和一般的传记不一样的,宜庆的这部新作,把沈从文在青岛的这一段专门拿出来,作为他人生历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段落,所以他把它称之为别传,非常有意味。标题非常巧妙地改‘坐看云起’为‘坐看水云’,用了沈从文的作品《水云》的名字,也是写青岛的,写当年他在青岛的一段故事,实际上把渗透在青岛的这一段给突出来了。所以从纵和横这两个方面来看,这部书有它非常重要的价值,有很重要的意义。”周海波表示,“刘宜庆着重写了沈从文工作、生活的朋友圈,和他交往的朋友圈,让我们知道沈从文在青岛跟哪些人交往、怎样交往……我在读这个作品的时候,在阅读这些人物、这些故事的时候,感到特别亲近。因为教学的时候,我未必能看到这么多,看得这么细,对沈从文生活中、社会上的交往关注度不够。这本书恰好弥补了我这方面的落差,对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收获。”

青岛市作协副主席、市南区琴岛作协主席戴升尧表示,自己是写小说的,对沈从文的小说特别敬仰,其创作也受到沈从文很大影响。“小时候主要读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接触沈先生的小说之后,感觉耳目一新,冲击特别大,因为他是写爱的,写人性、人情的,所以影响特别大。”戴升尧对刘宜庆的作品给出了很高的赞誉,认为他创作非常勤奋,“很多关于上世纪30年代的作家、文人的故事、逸事,我是看他的作品了解得更深一些,他的作品好看,可读性强,史料性也强,跟一般学者的作品不一样。”


责任编辑:孟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