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老乡鸡公开预制菜占比,专家认为“带了个好头”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2024-04-10 20:02:14原创

见习记者 胡玲玲 记者 王开智

4月8日,连锁餐饮品牌老乡鸡在官网公示所有正餐菜品的加工方式分类,其中“餐厅现做”占比70.6%,“半预制”和“复热预制”分别占比27.7%、1.7%。

“老乡鸡公开预制菜占比,可被视为行业内明示预制菜的积极开端。”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南昌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王鹏认为,尽管此前通知中的内容是鼓励性的,而非强制性,但老乡鸡的举措可能会引发其他餐饮企业效仿,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透明度。

餐饮行业资深从业者陈青告诉记者,此举是企业首次公开菜品制作全流程和供应链信息的尝试,透明化是连锁餐企未来的必走之路,也是未雨绸缪,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给企业带来致命一击。

《老乡鸡菜品溯源报告》部分内容  

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将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通知发布一周后,记者曾探访济南的两座大型商场,并未发现有“明示预制菜”的情况。

“预制菜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一位店主曾向记者透露,自家餐馆40%的菜品均为预制菜,担心消费者对餐品有所误解,在非强制规定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沉默”。他的担忧在于,行业内一些劣质生产商的售卖价格不及正规生产商成本的一半,坚持做好品质的商家,总会被这些“反面案例”波及。

有从业者表示,商业综合体中内并非不能使用明火,而是餐饮店大多背靠连锁品牌,为追求投入产出比,品牌希望保持出餐快、口味标准化,后厨面积越小越好,翻台效率越高越好。

王鹏认为,预制菜公示落地缓慢涉及消费者认知、企业自身利益考量、行业规范等多方面影响。预制菜与传统饮食文化相悖,以及消费者对预制菜生产过程的疑虑,导致长期积累的不信任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这进而引发了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担心过多的信息公开会暴露自身的市场策略或弱点,需要在保护商业机密和满足消费者知情权之间找到平衡。由于缺乏统一的生产和销售标准,市场上的预制菜质量差异很大,这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也让企业很难沿用统一的标准去描述不同产品的质量。

“大众对于预制菜的认知误解一时半刻无法消解,需要消费者、餐饮行业、社会的共同推动。”在陈青看来,老乡鸡公示预制菜的举动会倒逼餐饮行业供应链改革,生产出更多“短保(质期)鲜配”的产品,在口味和效率中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责任编辑:胡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