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亭|智能汽车时代,车内隐私安全需重视
热点新闻 | 2024-04-16 22:18:48原创
大众新闻客户端 苏月鹏
最近,高合汽车和理想汽车相继陷入了所谓的“车内不雅照泄露”事件。具体来说,有传言称这两家公司的车内摄像头拍摄了不雅照片,并在网络上传播。有网传消息称,涉事车型分别为高合汽车的HiPhi Z以及理想的mega。作为目前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两大高端车型,他们的售价均达到了50万元以上。
不过,针对上述的不雅照片事件,高合汽车于4月9日凌晨在其官方微博回应称,关于近日车主群和社交媒体中,散播的所谓“高合车内摄像头拍摄照片泄露”,绝不存在高合官方获取或泄漏相关图像的行为,高合车机后台从技术和法律上都无法远程调取摄像头本地影像。高合会始终保护好用户隐私及信息安全,车机端数据在技术链路上满足国家信息安全要求,车内摄像头记录的本地图像数据不会上传云端。对于造谣或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已经报警并将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保护高合品牌和用户声誉。
同样,理想汽车法务部也在4月15日针对该事件发表声明,称其收到举报,有不法分子传播所谓理想汽车车内摄像头拍摄的不雅图片。理想汽车也表示,已经交付的超70万辆理想汽车中没有任何一辆车的车内传感器具备远程查看和储存图片以及音频视频的能力,理想汽车尊重保护用户隐私安全,对于不法分子的抹黑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
目前,随着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配备了车内摄像头,大部分车型都会标配主驾驶的驾驶员监测摄像头,而部分高端车型还会有车内观察摄像头和后排娱乐系统摄像头。虽然这些摄像头为驾驶安全提供了保障,但也带来了隐私泄露的风险。一旦车内摄像头捕捉到的图像数据被不当使用或泄露,将对用户的隐私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高价高配的高端车型为车主们带来了智能化的驾乘体验,但与此同时,车内的摄像头所造成的隐私泄露隐患也在此事件过后成了消费者热议的话题。智能化的体验是否意味着隐私安全的牺牲?车企是否有能力调取车内的影像数据也成了关注的焦点。
2021年,国家网信办发布了《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旨在规范汽车数据的采集、传输、使用,并对汽车数据处理者的责任和权利进行了划分。这项规定强调了车内座舱数据、车外人脸、车牌等敏感数据和个人隐私告知的重要性。尽管从技术上来看,远程查看车内影像是有可能的,但是法律法规也对汽车制造商在处理车内数据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保护用户的隐私权。
为了保护车内隐私安全,汽车制造商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首先,应加强车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定期更新软件以修补可能存在的漏洞,要为用户提供系统内的车内摄像头关闭功能选项。其次,应为车主提供清晰的隐私保护指南,告知他们如何设置和管理车辆的隐私设置。此外,制造商还应与政府机构和第三方安全专家合作,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以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水平。
其实,早在笔记本电脑大规模普及时,摄像头所造成的隐私安全泄露隐患就已经受到了关注,曾经不少人选择用胶布来遮挡摄像头,也有厂家推出摄像头关闭功能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在这一方面,国内某新能源汽车领军品牌做得也算是可圈可点,该品牌是国内最早使用车内摄像头盖板的新能源品牌,为其车内摄像头提供了物理关闭的功能,同时也在其软件系统内设置了摄像头关闭选项。
车内隐私的安全,不仅事关用户的权益,同样也是对于车企人文关怀的一种检验。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车内隐私安全问题需要制造商、监管机构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个人隐私得到妥善保护。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苏月鹏)
责任编辑:韩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