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陶琉谋变 | 向内自诊:淄博陶琉“困”在哪里?
速览淄博 | 2024-04-23 08:25:17原创
大众新闻客户端 孙良栋
“这个琉璃小葫芦,这个琉璃手串,还有一套茶具,我都要了,给我便宜便宜。”
“我要这一组琉璃小青蛙。”
4月4日至6日清明假期期间,淄博博山区陶琉大观园、颜神古镇的游客摩肩接踵,陶瓷琉璃摊位上都围满了人,水泄不通。
孙淑娟展示刚生产出的小型琉璃工艺品伴手礼——南瓜,寓意多子多福。
“这款琉璃南瓜和‘柿柿如意’特别受欢迎。”4月5日,花间琉璃店主孙淑娟激动地说,招待客人,解说琉璃产品,她一刻不得闲。
今年,无论是八大局便民市场还是陶琉大观园,持续走红的淄博,陶瓷琉璃产品依然炙手可热,而全市陶瓷琉璃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振聋发聩,又为淄博陶琉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了蓝图。
但小饰品供不应求,大作品无人问津,一些陶瓷琉璃工作室、企业园区仍人迹罕至,甚至难以为继的现象仍然发生,淄博要推动陶琉产业高质量发展,还亟需解决哪些问题和隐患?
难点:借势引流难
春天一到,淄博又开启了今年的“人从众”模式,持续“升温”的烟火气,也让淄博陶瓷琉璃的热度不断攀升。
但淄博与陶琉相关的旅游项目不多,只有主城区的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简称“陶琉馆”)、博山的颜神古镇等,而淄川的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失去往日神采。而景德镇与陶瓷相关的旅游景点较多,古窑民俗博览区、御窑厂遗址公园、陶溪川文创街区、景德镇民窑博物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等都是网红打卡地。
陶琉馆
“截至4月6日,陶琉馆今年已累计接待服务观众46.5万人,是2023年同期的12倍。”4月6日,陶琉馆工作人员介绍,清明假期3天,陶琉馆线上预约系统当日2万张门票全部抢空,场馆累计接待服务观众71281人,日均2.36万人,比春节假期日均客流增长30%。
而为了更好满足游客参观需求,陶琉馆从4月16日起,开放时间延长为9:00—18:00。
陶琉馆中的文物
但与陶琉馆排起“长龙”等待入场的游客队伍相比,它的邻居淄博陶瓷琉璃国艺馆(简称“国艺馆”)却门可罗雀。
在4月7日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游客表示对国艺馆“不知所以然”,“不知道它是用来做什么的,网上搜不到它的攻略”“我们应该是从侧门进去的,远远看到里面只有很简陋的摊位,以为还没完全开放,就出来了”……
“我们的展厅,因为受到淄博城市的热度影响,销售是持续向好,但平时无论是人流量还是销量,确实差强人意。”汉青国瓷总经理黄少晨说。
事实上,国艺馆同样集淄博陶琉精华于一身。
2018年青岛上合峰会元首国宴用瓷——华光国瓷“千峰翠色”系列
精美的陶瓷制品、精致的琉璃摆件、惟妙惟肖的泥塑……走进国艺馆,宽敞宏大的大厅,琳琅满目的“齐品”,让人目不暇接。
国艺馆是集陶琉研发、设计、展览、交易于一体的淄博陶琉产品研发展示交易中心,更是淄博陶琉产品的集散地,淄博遴选了43家企业及大师工作室入驻。
“我们的本意是借助淄博文化中心为淄博市优秀陶瓷企业搭建的平台,精心打造出了这处品牌旗舰店,为市民和游客提供独特的陶瓷文化休闲舞台,同时实现国瓷文化艺术的交流创作、互动体验等多项功能。”华光国瓷董事长苏同强告诉记者。
华光国瓷在国艺馆的展品,端庄精美。
不止华光国瓷,淄博陶琉代表企业均在国艺馆设有展厅,但鲜有人踏足的窘境让这些品牌陷入“寂寞”。
可以说,增加国艺馆人流如今已成为设展厅的企业、大师工作室的首位需求。
“国艺馆作为体现淄博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品位的地标性建筑,对于提升淄博城市形象,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加快淄博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强市转变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陶瓷琉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任允鹏阐述道。
如何借势“引流”国艺馆,如何有效发挥国艺馆在输出淄博城市形象,推动本地陶琉“走出去”的作用,随着“五一”假期的临近,淄博或许应尽快提上日程。
痛点:人才缺口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人”的问题,不只存在于国艺馆。
“在我们馆中,也收藏着一副‘富春山居图’,只不过它是立体的。”
4月8日,在淄川区的刘永强陶瓷艺术博物馆都瓷苑,淄博市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博物馆馆长刘晔轩向记者展示了用鲁青瓷拼成的“富春山居图”,鲁青瓷釉色温润,晶莹透亮,色泽翠青,用它做成的山峦拼瓷有一份独特的美。
都瓷苑的展厅
位于淄川的都瓷苑
都瓷苑“富春山居图”拼瓷
鲁青瓷作为世界四大青瓷之首,一度失传。上世纪70年代,鲁青瓷这门技术在淄博“复活”。
“而都瓷苑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了让鲁青瓷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刘晔轩坦言,可即便如此,鲁青瓷仍然面临着“后继无人”困境。
淄博市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博物馆馆长刘晔轩向展示鲁青瓷制作。
都瓷苑有一处青年陶瓷艺术创客基地,这里组织吸纳青年陶瓷艺术创客,通过选拔筛选,与其签约为平台创作人,为其提供免费工作室、包装宣传、艺术指导,解决青年陶瓷艺术作者前期创业及人才上升的一系列难题。
可就是这样一个优质的“孵化”场所,却寥无几人。“无论是从业数载还是学艺几月的人,都陆陆续续退出了。”招工难、手工技艺后继乏人,缺少年轻一代的技艺工匠,这让刘晔轩十分痛心。
不只是都瓷苑,如今,人才培育、技艺传承上的短板普遍存在于淄博陶琉业界。
淄博职业学院的师生文创作品
“景德镇至少聚集了年轻、时尚、懂艺术、有品位的这样5批人。一批青年创客,一批手工艺人,一批艺术大师,一批自媒体人,一批资深游客。”这是淄博调研组景德镇之行的深刻感受。
景德镇有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学院、景德镇陶瓷技师学院等多所陶瓷专业院校,在校大学生近10万人,再加上师徒传承及各类外来人才,形成了一支庞大的人才队伍。此外景德镇市的各类孵化基地,为有陶瓷情怀的青年人追求理想、实现梦想创造了有利条件。淄博仅山东理工大学、淄博职业学院、淄博理工学校等院校设有陶琉专业,在校学生不足景德镇1/10,学生就业创业环境欠佳,人才留淄率不高,产业人才青黄不接现象较为突出。
淄博职业学院的师生文创作品
在3月23日全市陶瓷琉璃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淄博职业学院陶瓷琉璃艺术系主任高蓓也提到:“就淄博传统手造行业来说,缺乏中生代、新生代的国内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琉璃灯工、吹制热塑、内画技师人才老化、断层严重。而在机械化企业中,生产制造环节、工作环境和劳资待遇对青年人没有足够吸引力,再就是小微企业无力负担设计师费用,自主品牌建设能力不强、附加值不高……”
“而且淄博陶琉职业教育的整体投入不足,设备老旧、实训场所不足等基本办学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高蓓说,作为供给端的陶琉职业教育,办学十分“坎坷”,存在争取到的各级平台资源也不能很好利用,师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使用,继续教育、社会服务、创新研究等工作无法开展等一系列影响发展的问题。
抓住了“人”就抓住了生产力。如何平衡匹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健全陶琉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陶琉公共实训平台,优化陶琉资源配置,改善陶琉人才培养环境,解决青年人留淄就业创业困难问题,毕业季和招生季就在眼前,留给淄博陶琉的时间越来越紧迫。
堵点:“内卷”竞争激烈
“只见坐在工位前的匠人师傅,左手紧握铁管,右手拿着铁剪,将铁管上火球般的琉璃圆球,像纸片般轻而易举地剪下来,场面十分震撼。”
4月14日,东营游客刘雪瑞在淄博算是涨了“见识”,他在领尚琉璃看到了琉璃烧制加的“现场直播”。
领尚琉璃
领尚琉璃的匠人正在制作琉璃。
气势恢宏的琉璃作品
领尚琉璃作为淄博的省级非遗琉璃工坊,园区手工热塑琉璃规模为世界之最,开放式的制作车间正是它的特色。
“去年以来,淄博烧烤火爆出圈,领尚琉璃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率先研发了一大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淄博烧烤’文创产品,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4月15日,领尚琉璃总经理陈京田告诉记者,今年1月8日,领尚琉璃向淄博市档案馆捐赠了“淄博烧烤”文创产品及相关档案资料,文创产品既有采用淄博琉璃烧制非遗技艺纯手工创作的“淄博烧烤”微缩场景图和各式各样的仿真琉璃烤串,也有淄博首套琉璃吉祥物“新新”“齐齐”以及淄博烧烤三件套文创伴手礼。
即使是经营“创意”的领尚琉璃,也有着它的烦恼。
“此外,尽管工匠们技艺精湛,但在创新工艺研发上还相对滞后,尤其新产品设计,同质化严重、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陈京田说,这也是淄博琉璃行业共同存在的问题。
而琉璃工艺是熔化琉璃液再高温生产,窑炉必须24小时保持高温,需要每天用电2万多度、用天然气1000m³,每天仅燃料费用就达2万多元,占总成本的25%,这让领尚琉璃颇为苦恼。
这些问题,同样在存在于淄博陶瓷行业,尤其是建筑陶瓷。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淄博产出了江北第一片瓷砖,拉开了整个北方建陶发展的序幕。随后,淄博建陶行业一路高歌猛进,产量高峰时达到近10亿㎡,一度形成了南有佛山、北看淄博的格局。
但随着行业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淄博原有200余家建陶企业300多条生产线到2021年已调整为40家企业91条生产线,压减产能70%多。
“此前改用天然气、脱硫除尘装备升级,光这两方面的成本就比其他产区高了两三成。”山东统一陶瓷科技公司总经理陈世伟此前透露。
今年开年,建瓷行业没有迎来预想中的“小阳春”,由于市场需求量的收缩叠加产能过剩加剧,许多陶企的出货量同比锐减,面临较大的产销压力。
金狮王陶瓷过硬的产品
不过,在淄博产区,进入3月中旬以来,部分陶企的产销量持续提升,这让许多陶企感觉市场似乎有转好迹象。截至目前,金狮王陶瓷、狮王陶瓷、强强建陶、新博陶瓷等多家陶企的瓷砖产销率保持在70%以上,部分厂家甚至能够达到110%。
今年一季度,淄博经开区的山东狮王陶瓷有限公司(简称“狮王陶瓷”)表现抢眼,产销率达到了惊人的110%。
“去年我们推出新产品云脉石质感砖,又吸引了大量新客户。” 3月27日,狮王陶瓷办公室主任陈钢介绍。一直以来,狮王陶瓷不断突破原有材料体系、工艺技术、功能装饰等多方面技术瓶颈,打造新型数智化车间,建设生产数字化信息系统和智能化平台,以先进的生产工艺和优质的产品品质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
建筑陶瓷生产线。(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陶瓷企业大多是生产差异化特色产品或质量稳定的高品质产品,而众多生产“大路货”、同质化产品的“小”陶企依然面临较大的成本和市场压力。
而为了刺激销量,更多厂家则是打响价格战,“以价换量”。
在新旧动能转换和“双碳”的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渐渐成为制造业主流,而对于建陶企业,要想生存发展,智能化转型势在必行。
但知易行难,建材市场规模大,“集中度不高、小散乱”现象明显,加之智能化成本过高,靠企业自身实现转型升级比较困难。
“内忧外患”之下,淄博建陶企业面临严峻考验。
陶瓷拉坯制作。(资料图)
“目前,本地行业内卷严重,我们呼吁同行求同存异,做有特色的产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减少‘价格战’等行业不良竞争,也希望有关部门支持企业数智化改造,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共同促进本地陶瓷行业健康发展。”山东金狮王陶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东峰呼吁。
规上企业数量相较2019年实现翻番,陶瓷网络零售额(测算)95.67亿元……反观景德镇,以数字赋能陶瓷创新发展,加大品牌重塑保护力度,景德镇陶瓷产业正在向线下体验、跨界融合,线上品牌宣传、销售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景德镇”金字招牌持续擦亮。
如何破局解困扼在淄博陶琉脖腕上的层层“枷锁”,淄博还得不断突破。
大众新闻客户端 孙良栋
责任编辑:孙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