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博山区博山镇:村村都有特色产业 铺就乡村振兴之路

速览淄博 | 2024-04-25 11:09:38原创

来源:鲁中晨报

“我们今年将产量低、适应性差的榛子品种都移除,换成了适应性强、产量高的品种,现在已经发芽了,五年树都完成授粉了,就等7月底成熟丰收了。”近日,在博山区博山镇上瓦泉村,该村党支部书记王金成兴奋地说。

王金成兴奋的背后,是博山镇产业发展布局的悄然变化。

今年,博山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村级增收、农民致富”的发展目标,在去年发展“一村一业”的经验基础上,以立足资源现状,因村制宜、择优发展、提档升级、连片打造的发展思路,不断夯实农业基础、调优农业结构,38个村(社区)谋划“一村一业”项目55个,整理土地2316亩。

向土地要效益,向土地要产量,博山镇立足“一轴两片”产业发展布局,发展早春玉米、大榛子、中草药、红薯等种植项目,不断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源头活水。

挖掘“土”资源 拓展产业类型

“我们利用气温回升、土壤墒情适宜等有利因素,抢前抓早播种,并且进行覆膜,能够保温保湿,5天左右就能出芽,有效缩短了生长周期,早成熟抢占市场;这个覆膜机是今年村上新购置的,一个人就能操作进行覆膜、封土,省下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正在播种玉米的南中村两委成员马桂芳说。

南中村在去年“一村一业”种植80亩丹参和50亩猕猴桃的基础上,决定拓展产业类型,增加收入渠道,新流转20亩土地种植早春玉米,多产业促进村级增收。不只南中村如此,北邢村今年红薯种植扩增到了100亩,并且新增15亩丹参和10亩早春玉米两个项目;邀兔村在种植25亩中草药的基础上,新流转60亩土地种植红薯和玉米;下瓦泉村今年新增40亩红薯种植……

放大“特”优势 榛子红薯并肩前行

上瓦泉村,作为榛子种植先行者,今年又新栽种了260余亩榛子苗,全镇榛子种植面积接近2000亩,形成了博山镇特色的大榛子产业区雏形。

此外,“订单农业”让红薯继续以优势产业引领农业提质增效,不愁销路的订单红薯成为各村争先发展的产业,全镇新增种植面积1000余亩,进一步推进“红薯小镇”的建设,是博山镇的又一大特色产业。

提高“产”效益 深挖土地潜力

日前,在郭庄西村,田地里绿油油的小麦随风飘荡着,正在用水肥一体化设施喷灌的郭西村党支部书记马兆强说:“我们今年种植了220亩的小麦,又流转了40亩土地,等到六月小麦成熟收割后再播种上260亩玉米,采用轮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土地潜力。”

西瓦峪等种植大榛子的几个村,采用套作的方式在榛子园中套种土豆、红小豆、红薯等作物,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增加种植收入,能有效度过榛子成长的空白收益期,保障村集增收有途径。

在一村一业全面起势的基础上,博山镇将继续从规模化、标准化上求突破,充分挖掘“土”资源、放大“特”优势、提高“产”效益,不断夯实农业基础、调优农业结构,以大榛子、红薯为支撑产业铺就乡村振兴之路,打造出博山镇集群特色农业产业,积极促进农业增效、村级增收、农村繁荣。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丽 通讯员 乔立强 徐晗

责任编辑:李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