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观察|“社区微业”托起每个家庭的幸福明天
渤海眼 | 2024-04-29 17:47:24原创
都镇强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每月“逢十”的日子,走进潍坊市奎文区潍州路街道北王社区大食堂二楼居民活动中心,都能看到人群熙攘、热闹非凡的画面。一个个圆桌前坐满了前来求职的居民和前来招聘的企业,现场招工信息展板随处可见,城市服务、餐饮酒店、物业服务、家政公司等“家门口”就业岗位应有尽有,双方面对面交谈,很快就达成了就业意向。目前“逢十岗位项目对接沙龙”已帮助116名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50余名残障居民、全职家庭妇女实现居家工作。
北王社区只是奎文区“社区微业”行动计划的一个缩影。
2022年底以来,奎文区创新实施“社区微业”行动计划,发挥社区党委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作用,精准提供“微就业”“微创业”“微服务”,用社区小循环促进“家门口”就业创业,打造有奎文特色的新就业形态。
“精准化”破解难题 搭建供需匹配新体系
有就业需要的人,一般面临几个困境:“我适合干什么?”“想干但不会”“有技能但不知道哪里需要”“空闲时间零散但又想挣钱”“想创业又怕风险大”……奎文区对有需求的社区居民,开展劳动力全员就业大调研活动,调查走访全区2417名低收入、低技能、高预期、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群体,详细登记就业者可工作时间、拥有技能、工作经验等情况,让就业者“量才适用”。
锁定需求群体的基础上,如何深挖开发可就业岗位?奎文区搭建起区—街—社区—管家“1+8+70+1000”分级覆盖的人社管理网络,全方位摸排社区公共服务短板,从居民生活需求中挖掘就业空缺,依托社区食堂、养老托育、医疗陪护、便民维修、健身器材养护等公共服务载体,与行业部门共同开发就业岗位1031个。
为进一步提升人岗匹配效率,奎文区还创新“颗粒化”拆分组合方式,将原有工作岗位根据用工时间、技能需要、生产流程进行细化拆分,对只有零散时间和不同技能的人员进行组合,多人一组承接一项生产任务,调研分析金鼎社区、东上虞社区等6个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内1800余家个体工商户经营状况后,拆分340余家商户用工需求,提供就业岗位560余人次。
“微创新”激发活力 拓宽增收致富新路径
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助力社区居民从实现就业向增收致富转变。奎文区发挥“组织化”引领集聚优势,创立劳务用工合作社、市场主体联合会等就业创业组织,形成打造一批“社区工厂”“社区工坊”,常态化联系提供就业岗位。开发线上运营模式,依托零工客栈设立线上销售平台——“能工巧匠手工制作”淘宝店铺,对居民手造作品统收统销,组织专业团队策划运营,提高居民手工产品附加值,开拓就业赋值新格局。
劳动技能需求和供给的有效衔接是实现持续就业增收的必要条件。奎文区打破传统职业技能培训模式,设立“社区微业”线上培训小程序,收录56大类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依托奎文区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在全区70社区开设社区大讲堂、社区夜校,定期组织居民学习电商、家政、维修、花样面点等各类技能知识,实现就业技能储备的常态化,让人人拥有“适合技能”,累计组织技能培训170余场次。
在奎文,金都社区“匠心工坊”、樱园社区“惟爱助残公益文创工坊”的30余种居民手造陆续通过销售平台上线;残障人士肖岚的创业项目——“天使助残创业手工坊”获得了进阶创业的机会,25名残障人士制作的40余种串珠手工制品走到线上,走出潍坊,人均月收入增加500-1000元;赵疃社区“社区工坊”里的花样面点培训按时开课,人均月增收860元……
“微改革”推陈出新 打造就业服务新模式
奎文区持续完善服务功能,丰富“融服务”“融资源”“融应用”“融发展”的微业场景,打造服务人民、促进就业、致富增收、赋能青春的“社区元工场”,初步构建起“区街居”纵到底、多部门横到边、市场化广覆盖的新型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归纳居家就业、组合创业、电商直播等24种新型就业路径,累计实现“两低两高”人群就业963人次,总结村改社区、商居社区、楼宇社区等8种社区服务类型,形成集四大场景十大功能的“就业家”服务品牌。
现如今“社区微业”在全省已经成为共识,经验做法被写入全省2023年就业工作要点,为山东省实施“社区微业”三年行动计划提供样板支撑,起草全国首个“社区微业”地方标准并获立项,获评山东省2023年就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入选全市改革典型案例,先后为省、市两级推进会提供观摩现场,在全省公共就业服务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上做经验介绍。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的背后,是一个个想要通过拼搏实现理想的创业者,是一户户期盼安居乐业的家庭。奎文区通过“社区微业”,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精准、高效、便捷高质量就业。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开发就业岗位9867个,促进就业4524人次,为3.2万余人提供就业体验,多家媒体多次实地调研,用社区“小循环”打开了“家门口”就业大市场,创新打造出中心城区独具特色的就业新形态。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都镇强 通讯员 张茜 张文姣)
责任编辑:都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