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沂蒙|西山前村民英勇抗敌
故事里的沂蒙 | 2024-05-02 11:58:17原创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1941年9月30日,日伪军 1000 余人突然袭击临沭县岌山区西山前村。在山前乡乡长、村自卫团团长张作洪率领下,西山前村村民同仇敌忾,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等与凶恶的敌人激战一天,击毙日伪军100 余人。西山前村民铁骨铮铮、视死如归,用鲜血和生命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
西山前村坐落在沭河西岸、岌山前怀。抗日战争爆发后,村中以张作洪为首的青壮年秘密组织起来,每到夜晚或农闲时,在打谷场上操拳弄棒,演习武艺,时刻准备着抗击日寇,保卫家乡。
1940年1月,八路军115 师东进支队第二大队、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第三大队挺进鲁南、苍山、马陵山地区,先后攻打郯城、李庄敌据点,继而解放了国民党顽固派郯城县政府秘书陈冠华部所盘踞的郯东北重镇南吉庄,开辟、创建了临沭县抗日根据地。
在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饱受封建地主阶级压迫和剥削、国民党政府苛捐杂税压榨的西山前群众,认清了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才是真正打鬼子救穷人的军队。在共产党和民主政府的领导下,西山前人民纷纷组织起来,先后成立了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儿童团等,抗日斗争十分活跃。
与此同时,为了打鬼子、保家乡,在岌山区武委会的支持下,西山前成立了自卫团,推选张作洪为团长。1940年下半年,山前乡成立,张作洪又被任命为乡长兼岌山区自卫团山前乡分队队长,同时还任岌山区青抗营第三营(山前营)营长。乡公所常驻西山前村,因此,乡分队队员 30余人与西山前村自卫团合在一起训练,站岗巡逻。
本着“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力出力”的原则,自卫团筹集资金,先后购置了 “汉阳造”“土压五”“单打一”等步枪、子弹一宗和大小 200 余台“五环”、两台“生铁牛”土炮及炸药一宗,并将乡公所驻地西山前村的围墙予以整修加固,修筑了 20座炮楼,在村子北面对着岌山山口修筑了两座岗楼,围绕村庄开挖了纵横交错的地下交通沟。
自卫团实行 “劳武结合”,白天下地,夜间守庄,一手拿锄,一手拿枪,敌人不来就种田,敌人来了就打仗。在乡长、自卫团长张作洪的率领下,配合区中队和县大队作战,多次打退敌人的进犯。西山前成为临沭县抗日斗争前沿的坚强堡垒,一度是滨海至鲁南根据地秘密交通线上的必经之地。许多来往于滨海、鲁南的抗日干部都在此休整后再起程。乡分队和村自卫团还多次配合八路军主力,胜利完成护送高级领导干部过境赴延安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对西山前觊觎已久,盘踞在大哨一带的伪军许兰笙部,更把西山前村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是他们进犯抗日根据地的一大障碍。他们派出大批密探,化装进入根据地刺探消息,伺机向根据地发动进攻。
1941年9月中旬,我军主力部队向沂南青驼寺一带转移。许兰笙得知这一情况后,连夜窜到临沂城,密报日军顾问川本。30日拂晓,川本带领日寇一个小队,纠集沙墩、陈家埠、里庄、大哨等处据点的伪军数百人,携带小炮数门、重机枪10余挺、轻机枪20余挺,占领了岌山,做好了进攻西山前村的准备。
黎明,村北两个岗楼上的民兵发现敌情,立即发出警号,全村父老兄弟闻警即起,手持大刀、长矛奔赴自己的岗位,张作洪见大家都已作好战斗准备,便率领乡分队和村自卫团共 100余人,沿着地下交通沟,跑步来到村北岭顶,迎面碰见一股伪军向这边奔来。张作洪急命“散开”,大家“一”字排开卧倒。
见伪军进入射程之后,张作洪一声令下,各式步枪一齐开火,走在前面的十几个伪军立即见了阎王,后边的伪军掉头窜回。战场立即静了下来。大家正在纳闷儿,岗楼上的哨兵跑来报告,敌人从山上四散而下,正在向村庄迂回。张作洪立即下令全体战士撤回村里,各奔各的岗位,坚守村庄,坚持战斗。
回村后,天已大亮。张作洪站在围墙的指挥位置,见敌人已完成对村庄的包围。他走下指挥位置,身背“三八”式大盖枪,手握大刀,沿着围墙走了一圈儿,鼓励大家奋勇杀敌,保护村庄,并不时串岗巡逻,高呼:“坚持住,不要怕,县大队快来到啦,老四团也来啦,咱们的援兵这就要到啦!”以此鼓舞大家的士气。把守围墙的民兵们也慷慨回答:“作洪,你放心吧,敌人有枪,咱们也有炮,小鬼子的肚皮再厚也挡不住咱的土大炮。敌人胆敢向前攻,咱们就大小土炮齐轰,叫他们尝尝土大炮是啥滋味。”
早8时左右,北山顶上的日寇大炮向西山前村倾泻了数十发炮弹,紧接着,轻重机枪一齐向村庄扫射。在大炮、机枪的掩护下,敌人从四面向村子围上来,发起了第一轮进攻。
敌人的大炮炸毁了数十间房屋,有多处燃起大火。炮击一结束,张作洪一面命令守围墙的民兵坚守阵地,同时将炸塌的围墙再垒起来,一面抽调部分民兵与老人、妇女一起救火,迅速将大火扑灭。伪军越来越近了,100米、50米、30米……
“打!”一声怒吼,大小土炮、各式步枪齐开火。数十名伪军当场毙命,剩下的抱头鼠窜。就这样,西山前民众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一连打退了日伪军的3次进攻,敌人始终没能靠近围墙。
中午时分,战斗异常激烈。恼羞成怒的川本,又从临沂调来大批人马和重武器,把村子围得水泄不通。枪声、炮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炮楼、围墙被炸塌多处,房屋、草垛多处起火,浓烟滚滚。面对强敌,张作洪沉着地组织防守,鼓励大家坚守阵地,不时走下指挥位置,组织非战斗人员抢修围墙和炮楼,扑灭烈火。
战斗中,北围墙的一座炮楼被敌人的炮弹击中,楼塌墙破,张作洪的长子张福明不幸中弹牺牲。张作洪强忍失子之痛,一面组织抢修炮楼围墙,一面组织火力打击即将攻到围墙根的敌人。他把满腔怒火都集中到了枪口上,接连打死十几个敌人。
下午2时,借敌人调整部署之机,张作洪派出两名村民悄悄出村,向上级请求派部队支援。很快,日伪军再次发起进攻。由于战斗激烈,村民、自卫团伤亡较大,村东南角防守力量薄弱,一时又抽不出人力支援。张作洪只身飞奔来
此,见墙根有猪圈,猪圈墙上面平放一盘耙。他站在耙上,猛烈地向敌人射击,接连击毙四名日伪军后,不幸头部中弹。牺牲前,张作洪一再鼓励身边的民兵:“战斗到底,不当亡国奴!”
张作洪牺牲后,敌人发起了更加疯狂的攻击。一阵狂轰滥炸,墙被炸开多处缺口,炮楼大都被炸毁,发疯似的日伪军从四面八方攻进村里。西山前人民没有被敌人的凶残吓倒,在老村长阚宝增指挥下,与日伪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肉搏战。
经过一整天的激烈战斗,英勇的西山前人民在张作洪、阚宝增的率领指挥下,共击毙日伪军100余人,伤100余人。在给敌人以重大杀伤的同时,西山前村也遭受了重大牺牲,50余名乡分队队员、村自卫团团员牺牲。为了保存力量、减少牺牲,老村长阚宝增当机立断,集中火力掩护群众突围。
傍晚,正当窜进村子的敌人丧心病狂地大肆烧杀抢掠之时,临沭县大队两个新兵连赶到,向敌人发起攻击。见我方援兵已到,川本急忙下令撤退。敌人逃窜时,撇下 100 余具日伪军尸体,掳走没来得及转移的群众 110多人。
1943年10月,经山东省武委会批准,滨海区武委会在临沭县岌山区曹庄东岭兴建了抗日烈士纪念塔,临沭县民兵、群众 4000 余人参加落成典礼,滨海区第二地委书记兼第二军分区政委张雄参加典礼并讲话,滨海专署授予西山前村“抗日模范村”、张作洪“抗日民族英雄”荣誉称号。
红色齐鲁·声动中国网络音频节目《故事里的沂蒙》
联合录制: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
沂蒙干部学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责任编辑:邱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