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逛章丘绣惠女郎山山会,非遗活起来
大众新闻客户端 段婷婷
2024-05-03 14:57:28原创
为进一步做好非遗保护工作,宣传展示章丘大地上红红火火的非遗传承实践活动,5月2日上午,章丘区文化馆通过微信视频号,对章丘绣惠女郎山山会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直播,收到良好社会反响。
章丘绣惠女郎山山会依托济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女郎山庙会而举办。2006年,女郎山庙会与千佛山庙会、商河梁王冢庙会共同被济南市列入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女郎山山会的举办,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让非遗融入当地文旅产业,服务章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女郎山,据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女郎山不大而清秀,峰不高而壮观,山南为老章丘县城(现绣惠街道驻地)。女郎山庙会,亦叫城北山山会,是章丘最早的庙会。据清康熙三十年《章丘县志》载:“南北朝时,佛教传播日盛,城北山一带大兴庙宇,香火不断。”各地游人、香客纷纷沓来,后渐有商贩加入,遂成为祭神、贸易和游乐的盛大集会。庙会时间也逐渐固定于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八日。
为保护女郎山的生态环境,今年的章丘绣惠女郎山山会,在原女郎山庙会原址(附近)举办。山会组织得接地气,贴近群众生活,很受百姓欢迎。在沃泰龙山瓷会场区,有诸多龙山瓷文创产品,广大游客流连忘返,纷纷观赏选购。龙山瓷让石头变成玉瓷,填补了章丘有陶无瓷的历史空白,当地人戏称“精美的石头会说话”。龙山瓷烧制技艺也是章丘区级非遗项目,非遗匠心的吸引力可见一斑。汉服展示区、陶瓷绘画区、文艺演出区,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与体验。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女郎山山会游乐会场区,有丰富多彩的游乐设施、网红美味应有尽有,热热闹闹的场景,再现当年女郎山庙会人山人海的盛况。
之后,沿着攀登女郎山而向上推进,便来到了金牛广场。女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前山,西高东低,像一头牛,传说明朝朱洪武小时在此放牛,后来他把牛杀后,将牛头埋在西山头,牛尾埋在东山头,又称“金牛山”。
在女郎山葱仙子塑像处,有凄美而励志的“葱仙女的传说”:大葱原本是天上王母娘娘后花园药圃中的一种“药花”,有一天,王母忙着筹办蟠桃会,众药花姐妹拨开云雾,看到人间遭受着瘟疫的折磨。葱仙女洒血化雨,战胜瘟疫婆。她变成一株大葱,深翠的叶,雪白的茎。叶顶上长着一团淡绿色的绒球花。花谢后,长出了一粒粒小黑籽。染上瘟疫的人只消用鼻子嗅一下大葱溢出的芳香,身体马上就会健康起来。女郎山下,长出一片片葱秧。人们把葱秧带到各地种植起来,再也不怕瘟疫婆逞凶了。
在大葱文化博物馆,可以了解章丘大葱的前世今生:公元1552年,明世宗将章丘大葱御封为“葱中之王”;老舍先生笔下《一些印象》一文中对章丘大葱的描述“比画图用的白绢还美丽……”;国礼大葱;为何独有章丘能种植出小树模样的章丘大葱,那是因为章丘的“五好”:好土、好水、好气候、好品种、好管理……
“女郎山庙会”之所以能留传至今,足以说明其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使绣惠街道及章丘区的知名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促进章丘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推动非遗活化利用,促进非遗在拉动经济发展、促进文旅消费、加强交流传播中发挥更大作用。
据悉,章丘绣惠女郎山山会会期从4月30日——5月5日,欢迎广大游客前往古城赶山会、品美食、开心购、嗨翻天,“打卡”千古名山,体验原汁原味的老章丘乡土味道,感受非遗的魅力与风采。(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段婷婷 通讯员 孟凡庚)
责任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