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之日 万物并秀
党报荐读 | 2024-05-05 06:46:40
卢昱 来源:大众日报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5月5日,立夏,此后天气逐渐炎热,齐鲁大地也由萌绿的春色转入葱茏的夏景。
古人认为,“立夏,四月节……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夏”的“假”,有非真实、非本质之意,可以用热胀冷缩原理来理解,此时万物借助天时以生长壮大。《礼记·乡饮酒义》说:“夏之为言假也,养之,长之,假之,仁也。”夏的“假”,是养育万物,使其生长壮大,这就是“仁”。正如明人《遵生八笺》中说:“孟夏之月,天地始交,万物并秀。”同时,这场盛大又似乎是假象,万物假借因缘聚合而成的壮大繁茂,是为了秋天那小小的种子,是为了一代代的繁衍生息。
“麦天晨气润,槐夏午荫清”是立夏的标志性意象。《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古籍都记载了立夏之时,青蛙开始鸣叫,蚯蚓钻出泥地,土瓜生长,苦菜抽穗。此时,早晨空气清和,阳气充足,利于麦熟。农谚云“谷雨麦怀胎,立夏麦呲牙”“立夏落雨,谷米如雨”,农人对天气的期待和需求已细致到温度、湿度和连续性等各个方面。
此时,山东大地的麦穗一排排整整齐齐,胡须一般的麦芒也逐渐长出。小麦春天返青后对水分的需求量一直很大,立夏时却怕雨水,尤其是连绵阴雨。谚语说“风扬花,饱塌塌;雨扬花,秕瞎瞎”“麦旺四月雨,不如下在三月二十几”。小麦扬花时若下雨,容易发生赤霉病,会导致麦穗腐烂。蒲松龄也记载了鲁中地区立夏时节的农谚:“立夏日,蝉鸣,稻不收;夏前鸣,来年丰。初一,风雨,米麦贵。”
为迎接炎热的夏季,人们在立夏之时已做足准备。山东民间在这天的习俗基本围绕“驱邪祛病,祈愿健康”的主题,如“秤人”、吃蛋、斗蛋、尝三新、吃立夏饭等迎夏习俗。
立夏又称“春尽日”。蛙声蝉鸣,绿肥红瘦,万物开始奋力生长,一年中最热闹的季节就要来了。在万物勃发之时,让我们与春日作别,在夏季静默生长,奋发向上。
(记者 卢昱)
责任编辑:刘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