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烟青州卷烟厂:同心吹响“先锋号”
大众新闻客户端
2024-05-06 11:27:18
同心吹响“先锋号”
——记“全国工人先锋号”山东中烟青州卷烟厂卷包车间生产班组
走进山东中烟青州卷烟厂卷包车间生产班组,这里有经验丰富的技术能手,有满怀激情的创新人才,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新锐,新老携手,团结奋进,不畏艰险,不惧挑战,用汗水和智慧攻克无数难关,先后获得“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山东省质量信得过班组”“山东省工人先锋号”等一系列荣誉。如今,他们又在春意融融的4月,同心协力奏响了一曲“全国工人先锋号”。
党建铸魂 谱好基层“主题曲”
党建工作始终是国有企业的独特政治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卷包车间生产班组以党建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厂党委和车间党总支要求,深化落实企业“1+3+N”党业融合模式,凝聚集体智慧,打造“众赢”党建品牌。坚持党建带工建,树立“一名党员一个榜样”的旗帜,在生产现场创建“党员示范线”,实行挂牌监督,紧盯生产指标落实,将党建工作触角延伸进生产一线,推动党员在工作生活中亮身份、亮承诺、亮作用,不断提升班组软实力和硬实力。
“夏天炎热易上火,咱班组的便民小药箱为大家准备了防暑药。”“来,饭前先用血压计量量血压,看看身体怎么样。”这些是班组常态化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的几个场景,车间通过深入了解员工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凝聚员工力量,提高幸福指数,以饱满的热情投身生产工作。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更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为了树立共同价值观,凝聚向心力,班组将企业“一甲”文化理念融入车间生产、管理全过程,营造“事争一甲”的工作氛围。在“一甲”文化构架下,探索打造“微著”子文化,从细微处入手,知微见著,积微成著,充分发挥制度、先锋、创新“三个阵地”作用。
通过一系列小而具体的措施,推动生产管理工作的优化和提升,团结带领全体员工不断激发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生产保障 奠定一线“奋进曲”
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和管理单元。为强化生产组织保障,卷包车间生产班组构建起“1234”班组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倡导“一线工作法”,依托“线长制”实行层级网格化管理,以问题处置为导向,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等待浪费。
2024年春节开产后,节日的欢快气氛尚未消散,卷包车间生产班组就已迅速进入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
为更快更好响应企业新制定的生产指标考核要求,卷包车间确定了以降低生产消耗为核心、同步提升生产效能和产品质量两项要务的工作主线。车间牵头,班组召开例会,扎根生产一线,翻找交接班记录,和操作工、维修工详细分析每项数据产生问题的原因,进一步梳理难点、痛点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量身制定相应管控措施,通过反馈机台征求意见、不断修改,最终形成《卷包车间提质降耗工作方案》。《方案》囊括产量专项、消耗专项、产品质量等考核,在以激励为主的策略下,生产效率明显提升,生产过程安全受控,物料消耗持续下降。“盒条件”关联操作标准化、ZJ112综合性能提升项目推广与应用、多元化提升青年员工技能水平等工作有序推进,为持续改善生产状况再添一份保障。
产量、质量、效率、消耗、安全、现场……对班组生产来说,一项都不能少。依靠问题导向、闭环处置,班组在提质降耗的路上“无往不胜”,先后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山东省企业文化建设先进班组”等称号。
创新进步 激活质效“发展曲”
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班组坚持问题导向,鼓励从解决“急、难、新”问题入手,从实际工作出发,利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TRIZ、QC、六西格玛等工具,在日常生产中寻求创新思路,将创新成果在生产一线转化应用,开展全员创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小包条透工宋林对此深有体会,在车间创新达人黄刚的带领下,他走过了一条跟随创新、参与创新、主持创新之路。
一次,宋林在工作中发现,泰山(望岳)生产机组的包装一次合格率偏低。经过调研分析,他主动请缨,将这一问题作为“海燕”QC小组的攻关项目。设计活动计划,找到主要缺陷,设定活动目标,通过头脑风暴和现场试验,小组找到了小盒透明纸供给刹车片磨损和静电消除不良等重要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一次次灵感,一次次推翻,一次次验证,创新能力就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改进后的上机验证,包装一次合格率有了明显提升,有效保障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物料和能源消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消费者满意度。由此诞生的成果《提高泰山(望岳)包装工序一次合格率》,在第48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ICQCC)上获得“金奖”。
多年来,班组先后开展QC课题、六西格玛项目600余项,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优秀项目、全国六西格玛项目研修活动专业级技术成果、山东省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班组项目在各级发表平台获得多项佳绩,成立的“追梦泰山”QC小组被中国质量协会授予“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人才培养 巩固青年“育才曲”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班组构建“矩阵式”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组织骨干成立“薪火班”,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模式,多因素量化考评,建立人才培养、创新创效和评先评优激励考核标准,提供技能学习平台,重视青年员工全面发展,不断夯实人才储备。
“端封折叠挡块通过往复运动实现小盒透明纸端部折叠……”在工匠创新工作室里,“潍坊工匠”王林鹏正在讲解YB55型小盒透明纸提升通道折叠工作原理。围坐的青年员工或聚精会神,或奋笔疾书,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的授课不断激发着他们学习操作技术的兴趣。这是“匠心讲堂”的一个画面。
班组根据不同员工的技能需求和兴趣爱好开展“匠心讲堂”,每期制定相应主题,邀请劳模、工匠或厂外教师授课,充分发挥技能人才优势,帮助青年员工全方面提升综合能力。
同时,班组利用工匠创新工作室平台,开展师带徒“一对一”教学、翻转课堂、岗位技能比武等活动,将业余和工作时间统筹规划,明确青年员工的职业发展道路,激发员工活力,铺设出一条快速提升技术能力的跑道,畅通由“工”到“匠”的高技能人才育成路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梯队建设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班组职工有1人当选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多人获得“山东省劳动模范”“齐鲁工匠”“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荣誉。通过先进带动,厚积薄发,形成了一支“高、精、尖”人才队伍,为班组工作水平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班组中,勤恳朴实的实干家,脚踏实地将青春奉献给了生产事业;创新创效的先行者,用天马行空般的创造拓宽提质降耗之路;朝气蓬勃的新青年,用魅力四射的创新活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卷包车间生产班组广大职工脚踏实地,志存高远,聚沙成塔,积微成著,合力奏响嘹亮的“先锋号”。(通讯员 祝芳 刁立鹏)
责任编辑: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