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了!当国风汉服遇上国色牡丹
来源:青春山东
2024-05-06 13:09:38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身穿汉服,头戴牡丹簪花,行走的“国色天香”,成为近来菏泽独特的一景。2024世界牡丹大会和第33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期间,青年志愿者们也身穿配上牡丹图案的马面裙,将汉服文化、牡丹特色、中国元素三者融为一体,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某社交媒体平台上,截至目前,“汉服”相关话题视频播放量达1128亿次之多,各种变装视频争相比美,让网友直呼“穿越”。年轻人“花式”爱上汉服的背后,存在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山东青年报·青春山东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一袭汉服
着的是中华文化的气度与精神
从汉服文化爱好者到汉服文化的推广者,菏泽职业学院学生马汝雪从未想过自己能将汉服的魅力推广给那么多人。
高中时期经常与朋友一起体验汉服穿搭,也会私下里花时间研究每个朝代服饰的变化。虽然对汉服已经有了不少的知识储备,但为了更好服务2024世界牡丹大会和第33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马汝雪依然系统地接受了两个星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识别不同朝代衣服的款式,不同颜色衣服背后的含义,发簪与服饰的搭配等。“身穿马面裙,宣传推广汉服文化,这是一种很神奇的感觉,使我更加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同时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据了解,2024世界牡丹大会和第33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期间,青年志愿者身穿的马面裙,突出牡丹特色,是由团菏泽市委特邀山东省乡村好青年、曹县汉服协会会长、曹县辰霏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春青的原创汉服团队设计制作的。
千年华服“正青春”,古为今用展新颜。无独有偶,4月初,一场唯美的曹县汉服走秀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活动现场,集中展示了曹县汉服爆款产品,发布了中国人民大学定制汉服。据悉,所有设计由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与曹县汉服协会设计师共同完成,胡春青他们负责制作生产。
其实,在2024年春节,被称为“新春战袍”的汉服马面裙就火爆“出圈”。在曹县,以马面裙为主的龙年拜年服,销售额超过3亿元,“曹县卖了3亿的马面裙依然供不应求”等话题冲上热搜。
社交媒体更是助推了这波热潮。打开小红书,马面裙这一关键词获得了超14亿次浏览,不少人更是使用常服或新中式衣服与马面裙搭配,使这一传统形制越来越日常化。
华服已然成为山东财经大学学生邹斌倩的日常穿搭。无论是“华服日”还是汉族的传统节日“花朝节”,她都会穿上自己精心挑选的汉服,到活动现场去与同袍交流。前几天,邹斌倩穿了一套唐制襦裙与朋友出游。“坐上公交时,有一个小女孩问她的爷爷,姐姐穿的是什么衣服,怎么这么漂亮。爷爷给孩子解释,这是咱们中国的汉服。”邹斌倩记得,那一瞬间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汉服是悠久历史的见证者,以独特的印记展现着绚丽多彩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汉服热潮的背后是大家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代表着民族自豪感和中国文化自信的提升。”山东尚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电商营销部总监孙妍这样说道。
沉浸式体验,汉服“服”了年轻人的心
“保护汉服的最好方式就是穿出去。”以前邹斌倩和朋友穿汉服大多是选择在特定的节日或者是特定场景,现在她们更倾向于把汉服穿到日常生活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愿意将传统文化元素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关联起来,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姚驰行是山东曹县洛如嫣汉服品牌的总经理,除了公司的日常管理,出镜直播带货也是她工作的一部分。“每个女人衣橱里都要有一件马面裙”是姚驰行向外界一直传达的理念。在她的网店里,各式各样的马面裙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和网友见面,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的结合相得益彰。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现代人钟情于马面裙等汉服?姚驰行分析,马面裙等汉服既日常又兼具特色,平凡中又略带华丽,也许这正是马面裙等汉服出圈的“必杀技”。目前,她们设计的马面裙每周最多有十多个款式上架,可以做到款式常新。此外,当大家穿上马面裙,也相当于把“缂丝”“织金”“螺钿”等传统工艺穿在身上,仿佛和非遗技艺有了一个零距离接触。
每年四五月份,在菏泽各大牡丹园,都能看到身穿中国传统服饰的人群,不论是旗袍还是汉服,他们在牡丹花前拍照打卡,充满了自信。他们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让人看了是自然的,是从心底认可的,并不是因为它时尚或这一阵比较热就特意去穿,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除去新鲜感、流行之外的因素,在姚驰行看来,以马面裙为代表的汉服火爆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既好看又好穿,性价比高,时尚又百搭。姚驰行说,“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净面的针织衫、白色T恤,还是V字领的衬衣、中式的盘扣服装都可以搭配马面裙,而且看起来很时尚。”在她看来,马面裙在搭配上推出很多新意,正是这种创新搭配提升了其时尚度。
汉服正逐渐融入日常生活,不断激活着青年人胸中那颗为千年中华文化跳动的心脏。
汉服如何从“火一阵”到“一直火”
从圈内到圈外,汉服等为消费市场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汉服等传统文化如何更潮?除了有年轻人“血脉觉醒”,对传统文化自信增强之外,汉服热的持久需要生产、推广等各环节合力。
曹县云龙文化产业集团总经理、有爱云仓汉服基地创始人、曹县电商直播协会会长李字雷表示,他希望汉服文化能持续走红,但也要看从业者如何从中把握和引导,以及如何规划。在他看来,汉服文化需要在推广中积极引导,在交流中寻求精进。“一方面可以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通过复古妆造、汉服体验、沉浸互动等方式增强宣传,进一步提升大家对汉服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产品的更新迭代、创新与研发,将传统中式元素与现代时尚巧妙融合,不断提炼传统文化的独特印记,体现适应时代风貌的元素,让汉服文化融入人们的生活、走进人们的心中。”
近年来,曹县将传统文化融入汉服设计,皮影成了马面裙的花纹、柳编做成配饰、木雕融入发簪;与抖音、B站主打古风的UP主合作,拓宽销售渠道,联合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为曹县汉服产业注入了新活力。
如今,汉服已成为曹县移动的“名片”。2022年,曹县成立汉服协会,200多个会员中,25岁左右的年轻人占到70%。协会成立后,当地共青团开展了汉服文化沙龙、联谊会、节庆展等系列活动,越来越多年轻人穿起汉服走出门,行走在高楼大厦、绿水青山间,主动普及汉服文化。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江苏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王蕾表示,菏泽马面裙的“出圈”离不开我国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大背景。在她看来,汉服的火爆,背后反映的是国家层面的文化认同。“青年对于民族文化的精神需求不断上升、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以及传统审美与当代审美的结合,让汉服复兴成为必然。”
“牡丹是传统纹样,与传统服饰代表马面裙的结合相得益彰。”王蕾建议,传统汉服应从文化角度切入,加强形制研究和设计,同时提高设计师对中国文化历史渊源的认知,让大家在服装上“读懂”中国美学的雅致,打造出属于中国时尚和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流行趋势。
互联网经济具有不可比拟性,一旦产生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会大范围流行,进而暴露出相关原材料、产业链、配套设施等方面的不足,无法跟上骤增的市场需求,这也是互联网经济和经济发展升级的一种表现。
王蕾建议,在发挥最大限度竞争市场资源的同时,应冷静分析产品是临时现象还是长久需求,借助抖音、B站、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延伸汉服文化受众群、延长相关产业链。
责任编辑: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