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众观|是时候重新打量山东县域了

捞舆 | 2024-05-08 10:54:06原创

李岳岳   来源:大众日报

为讲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山东故事,在省委财经办指导下,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举办的“2024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行”5月6日在潍坊寿光启动。

深入基层发展一线,聚焦县域创新实践,调研行打开的,将是一幅齐鲁大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讲述的将是山东向绿向新向未来的生动故事。

(图为寿光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

摊开山东县域经济版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故事竞相涌现。

号称“全国蔬菜之乡”的寿光,构建起“从一粒种子到一盘好菜”的蔬菜全链条发展模式,国产蔬菜种子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年交易蔬菜900多万吨;

曹县跃升全国最大的汉服生产基地,今年一季度网上销售额达到19.8亿元,同比增长90.75%;

平度掌控全球爱美人士的“大眼秘密”,美妆睫毛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带动就业6万余人。

一个个鲜活的小城故事,展现着山东县域经济的进阶之路,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观察样本。

(图为曹县有爱共创直播基地的汉服展厅)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山东县域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在全国一直处于第一梯队。

近年来,坚持试点先行,加快转型发展,深化扩权强县改革,山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省辖的136个县级单位中,13个进入全国百强名单,领跑的胶州、龙口、荣成、邹城、寿光迈入全国千亿县行列,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但也要看到,对比昆山、江阴等超强县的发展模式,我省县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滞后、创新驱动作用不强、内部发展水平不均衡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

只有对标先进、认清形势,统筹功能定位、比较优势,让各县实现竞相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才能讲好新时代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小城故事,探索更多壮大县域经济的新路径新模式。

(荣成俯瞰图)

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和“绿”的内涵不可或缺。

当前,县域经济已经进入到稳增速、多挑战、重质效、促升级的新阶段。谁能立足新变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谁就能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突破。换言之,县域经济,单靠守成是守不住的,必须不断开拓创新。

怎么创新?像海阳一样向“新”发力,瞄准高精尖领域,布局遥感卫星、星箭制造等新兴产业,是一种创新;像邹城一样向“绿”而行,提升工业企业绿色化水平,推动传统煤化工产业向清洁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方向延伸发展,也是一种创新。

县域类型本就千差万别,产业也无高低优劣之分。我们既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也不必以“别人有我也要有”的思维打量自身,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困境。说到底,发展县域经济,立足优势才能特色鲜明,因地制宜才能百花齐放。

(2024年1月11日13时30分,引力一号运载火箭在海阳附近海域首飞成功)

讲好县域高质量发展故事,讲的不仅是产业故事,更是人的故事。

衡量县域经济发展,GDP不是唯一指标,还要看其各项社会功能是否完备,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能否跟得上。群众就医上学方不方便?消费场景丰不丰富?物流交通是否便利?要素资源够不够用?这些都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丰富的章节。

放眼齐鲁大地,成武打造县域医共体,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东平强化生态治理,让沙鸥翔集的画面照进现实;汶上建立多元养老服务模式,让老有所养更有保障。

应该说,山东的县域高质量发展,对人的关注始终被摆在首要位置。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价值追求。

以更优质的基础设施、更普惠的公共服务、更稳定的要素保障能力,更可持续的居民收入增长机制,着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高地,形成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我们就能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更多“县域”力量。

责任编辑:李岳岳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