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连优” “两连冠”!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来源:山东法制报
2024-05-11 23:17:32原创
5月11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助力共同富裕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山东聚力实施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为民民政、品牌民政、活力民政、实干民政、整体民政、忠诚民政“六个民政”建设,在2023年度民政部开展的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实现“11连优”“两连冠”。
聚焦四大领域,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助力共同富裕
聚焦“弱有所扶”,织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网。山东省民政厅联合山东省财政厅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覆盖9类困难群众的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今年的提标工作已全面完成,城乡低保标准较上年增长7%以上,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联合10部门印发《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目前纳入监测范围的低收入人口208万人,共享数据扩大至26个部门、77类数据。7个部门20类救助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和“掌上办”。在民政部、财政部组织的2023年度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绩效评价中,山东省荣获全国第1名。
聚焦“老有所养”,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去年以来,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人才队伍、老年助餐、资金补助、综合监管等政策文件7个。健全覆盖县、乡、村、家庭四级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机构床位总量达到44.8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4%,比2022年底增加6个百分点;建设老年食堂1.2万处,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5.3万户。在全国率先开展支持经济困难重度失能老年人集中专业照护服务工作,全省16市全部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为经济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等制度。发展县级敬老院156处、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155处,每年为农村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补贴共计6.3亿元。
聚焦“幼有所护”,保障特殊困难儿童多元需求。全省5.22万名孤困儿童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待遇,近1.3万例病患孤儿获得“明天计划”项目资助,3269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成年后在大中专院校就读获得每人每年1万元助学资助。在全国率先完成县级儿童福利院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6家儿童福利机构全部开通就诊绿色通道、成为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今年4月,全国儿童福利暨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工作会议在我省召开,推广了我省经验做法。”山东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庄严表示,要凝聚关爱保护合力,进一步擦亮“齐心鲁力,共护未来”品牌,让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幸福的成长。
聚焦“好善山东”,更好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近三年每年慈善捐赠金额达36亿元以上,慈善组织数量增长幅度保持30%左右,目前全省登记注册慈善组织数量1132家,居全国第3位。在全国率先出台《山东省社区慈善基金设立运行指引(试行)》,目前全省设立社区慈善基金3520支、基金总额1.83亿元,累计开展社区慈善项目2444个,受益群众1625万人次。本报记者就山东省财政厅在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助力共同富裕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及2024年预算安排进行提问
“保基本”“优供给”“增投入”,持续加强基本民生财政保障
近年来,山东省财政厅将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助力共同富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将继续从“保基本”“优供给”“增投入”三个方面聚力发力,持续加强基本民生保障。
立足“保基本”,切实兜牢基本民生底线。2024年,省财政统筹安排资金636亿元。聚焦“难有所助”,动态调整城乡低保对象等9类困难群众救助标准,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聚焦“病有所医”,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610元提高至640元。聚焦“老有所养”,连年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和全省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突出“优供给”,持续推动公共服务扩量提质。2024年,省财政统筹安排资金157亿元。立足“劳有所得”,开发10万个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力做好包括困难群众在内的重点群体就业。立足“学有所教”,落实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和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扎实做好教育救助工作,保障困难学生群体公平接受教育。立足“住有所居”,持续做好老旧小区和农村危房改造民生工程,着力守好筑牢住房保障底线。
坚持“增投入”,坚决落实财政保障责任。2024年,各级财政部门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加大保障力度,预计全省各级财政民生投入将突破万亿大关,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围绕开源节流,用足用好债券资金,与预算资金形成合力,支持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围绕重点倾斜,将财政资金向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民生领域倾斜,支持基层守牢“三保”底线。围绕科学管理,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资金安排和政策调整依据,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陈瑞阳 赵一然)
责任编辑:陈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