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观澜亭|围观郭有才,做自己的“白日梦”

石念军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2024-05-16 14:09:08原创

郭有才火了。如网友所言,他的舞台——菏泽南站广场,以前连飞机也停得下,如今连蚊子也插翅难飞。数十万计的客流,正源源不断地为睹郭有才而来。

若说爆红者自有特质,那么,郭有才身上有哪些特质?

根据各路媒体自媒体的描述,他的身上似乎确有一些特别。

首先,坚韧不拔的精神。虽然出身平凡,经历多有坎坷,但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比如歌唱。

其次,对音乐的执着。虽然没有机会专业深造,但凭着6元钱购买的教程自学,让自己有机会用歌声打动陌生人。

第三,真实而质朴。至少就目前来看,他没有因为一夜爆红而改变,如曾经的不馁,强化着不骄的姿态。

根据影视学的“白日梦”理论,当人们在现实中缺少什么,就会愈加强烈地到“白日梦”中寻找什么。显然,“白日梦”的形式不止有影视剧、武侠小说,随着媒介形式和内容传播形态的变化,活跃在短视频上的各种人设表现,也是不同观者的“白日梦”。

以爆红的郭有才反观当下,或许,他的歌声背后有公众的共同情感吧。

快节奏、高压力的现实生活里,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为了迎合社会或他人的期待,而在某种程度上隐藏或压抑真实的自我。郭有才以其真实、质朴的形象,以及毫不掩饰的音乐才华,赢得了大家的喜爱,恰恰是因为他在大众面前展现了一个敢于表达真实自我的榜样。

物质条件愈加丰富,精神消费愈发迫切。郭有才以翻唱歌曲走红,其成功路径,恰恰激发了人们对于才华和努力被尊重、被认可的共情与共鸣。对很多人而言,对郭有才的嘉许,也就是对自我的期许。

文化多元繁荣发展的主流大势,也会造成“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单一性困境。草根阶层,如何突破阶层限制登堂入室,是社会机制问题,往往也由行业风气使然。

每一个现象级的网络蹿红案例,都是观察社会形态和大众情绪的窗口。对很多草根个体而言,讨论其走红的持续性与否,往往是虚妄的。任何一种走红,都源于公众关注的表达和聚集。因此,即便是短时走红现象,也往往暗藏着社会大众的情绪波澜。从这一角度上可以说,公众对郭有才的嘉许,实际暗藏着对自己的期许。

期许才华和努力永远不会过时。尽管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很容易被各种浮华和表面所迷惑,但真正的才华和努力终会脱颖而出。郭有才凭借自己的音乐才华和不懈努力赢得粉丝喜爱和舆论支持,很大程度上就说明公众乐见“有志者事竟成”,而越是朴素的心态往往愈加根深蒂固。

真诚朴实是永恒的必杀技。对郭有才现象的普遍表达和瞬时汇聚,也反映出追求真实和质朴的大众心态。尤其是在这个以表演和歌唱为主体的娱乐圈,重皮囊轻演技者比比皆是,假唱修声肆意横行,公众早有各种非议。与之相反,一旦人们从郭有才身上发现了至臻质朴的特质,主动点赞助其破圈走红也就不难理解。

正如《歌手2024》首期播放以后,因“全开麦”真唱而引发广泛讨论,郭有才的走红也说明,人们不是不喜欢音乐,而是不喜欢造假的音乐。公众情绪积蓄到某种程度后,总会选择某一“蚁穴”集中爆发。郭有才的走红,大概也是由此获得流量加持吧。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石念军)

责任编辑:石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