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邹平市高新街道:精准规划让“孝善助老食堂”走出村庄发展新路子

来源:鲁中晨报

2024-05-24 10:51:42原创

“再也不用羡慕别的村了,咱也能上村里食堂吃饭了。”5月22日,随着孝善助老食堂正式运营对外开放,89岁老人陈玉平发出这样的感慨。邹平市高新街道邢马村陈玉平老人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见惯了移风易俗的大锅汤,对这样的村内“桌餐”大聚会感到十分的新鲜。

邢马村孝善助老食堂是继小刘村、山旺埠村、大刘村、徐毛村孝善助老食堂投运后高新街道第五家正式对外开放的孝善助老食堂。5家孝善助老食堂的建成运营为有效改善辖区老年人“做饭难、吃饭愁”的问题提供了空间支撑,为提高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供了有力保障。

精准动员、合理布局打造老年人生活港湾

为实现“一社一食堂”建设目标,高新街道通过社区调研、到村走访等形式对“孝善助老食堂”建设的相关要求、政策进行传达和解释,动员有想法、有能力、有场所的村积极开展建设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动员邢马村、高新村、东石村等7个村开展“孝善助老食堂”建设,全部建设完成后,街道孝善助老食堂可达11家。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利用村委空地开展了孝善助老食堂建设,内设餐厅一间、厨房一间,建筑面积100平方米,餐桌椅,餐具柜、消毒柜、炊具和电视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能够同时容纳50余人就餐,也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邢马村党支部书记段元昌说。

和邢马村一样,街道11家“孝善助老食堂”将充分结合各村实际,合理选址,全部按照“设备齐全、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原则进行标准化和特色化建设,切实打造适合老年人的生活港湾。

真诚细致、贴心服务烹出老年人“满意餐”

“张大爷,咱餐厅每周一到周五中午11:30开饭,明天按时来啊。”邢马村志愿者卢风岭对用餐的老人说。

在邢马村“孝善助老食堂”,几乎桌桌都能看到热情周到的志愿者。像卢风岭一样,志愿者们一早就来忙活,洗菜、顺菜、烹饪、分发餐具、端菜肴、收拾卫生……周到的服务为村内老人提供了美味可口的饭菜和舒适卫生的就餐环境。

自“孝善助老食堂”工作开展以来,高新街道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积极参与,自主分工、主动认领,实行“志愿值班、按时到岗”制度,真正将食堂变成了让群众获得幸福感的“服务台”,也成为了志愿者践诺奉献的“初心站”,让辖区老人“食”有所依,在家门口享受幸福生活滋味。

高新街道将积极探索“孝善助老食堂”“服务+”模式,加入理论宣讲、文化文艺、移风易俗、美德健康等元素,实现“为老”服务加水平、加质量。

规范运作、长远谋划走出村庄发展新路子

美味可口的营养餐、热情周到的志愿者、干净整洁的环境、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为“孝善助老食堂”的长远运作奠定了坚实的阵地基础、制度基础、服务基础和发展基础。

“我们的孝善助老食堂不仅满足了村内老年人的就餐需求,也已经和相关机构签订了早餐供餐协议,同时还自己研究制作了油条、馅饼、汉堡、馄饨等食品对外进行销售,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高新街道徐毛村党支部书记徐运富说。


为实现“孝善助老食堂”的规范化运作,高新街道围绕“建设、运营、前景”三个方面对“孝善助老食堂”的发展进行了系统规划和研究,积极探索“共享食堂”“共富食堂”经营模式,在丰富村民青睐的菜谱、提升就餐体验的同时,逐步实行对外经营模式,实现群众和村集体双受益。

“‘孝善助老食堂’的建立有效解决了村内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年人自己吃饭存在的安全隐患。”高新街道办事处四级调研员李斌说,“高新街道将把‘孝善助老食堂’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长期工程来抓,切实把食堂管好、用好,不断探索完善养老助餐服务体系,让‘小食堂’发挥‘大作用’。”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潘理溱  通讯员  李 聪

责任编辑:田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