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智能时代的人类创作”主题论坛在济举行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4-05-26 16:14:12

5月23日,2024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海洋科普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山东省科普创作协会学术年会分论坛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长清校区成功举办。本次分论坛主题为“智能时代的人类创作”,山东省科普创作协会科学与艺术专委会委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顾群业教授、美术馆馆长林宇峰教授、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教研室主任田金良副教授、山东管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范振坤教授等各领域学者参加本次论坛并进行学术报告和研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现代手工艺学院副院长惠岩教授、摄影教研室主任丛海亮副教授、影视摄影与制作教研室主任林晓杰副教授与来自各专业的研究生及本科生3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的深度融合预示着科普事业的崭新时代,图像生成技术应用前景广阔,给科普创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次论坛的学术研讨围绕运用智能技术践行文化两创、智能时代的科普创作路径、构建创新生态等议题展开。


顾群业作“语料、语境与图像生成:构建中华传统工艺语料库的探索与展望”学术报告。他指出在图像生成的框架中,语料与语境占据了核心地位。目前的图像生成平台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料库,无法生成具有中华深厚文化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图像。为满足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以及艺术市场与产业发展的需求,积极构建中华传统工艺语料库,这对于树立文化自信、践行文化两创具有重大意义。他就中华传统工艺语料库搭建的需求与挑战、文化语境理解与图像生成的探索、图像生成在设计领域的应用与影响等核心问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田金良作“人工智能改变艺术的创作方式”学术报告。他从技术演进的历史维度论述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AI的前世今生”、何为AI艺术,这是理解智能时代人类创作的重要先导知识储备。并介绍了人工智能如何改变艺术创作,探讨了智能化对艺术媒介本体以外的观念延伸,分析了人工智能艺术家对艺术创作边界的推动和影响。


林宇峰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视阈下—科普创作的路径与方式”学术报告,旨在推动智能时代的艺术设计为科普活动助力。他对什么是科普以及科普创作路径作细致解析,以丰富的科普设计案例阐述了利用数字智能技术进行科普宣传类、科普制作类、科普展项类艺术创作的路径与方式,并对如何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兴趣提出了建议。


山东管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范振坤作“专创融合驱动艺术学科创新创造”学术报告。他指出在数字智能技术的辅助下设计艺术教研要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通过价值导向,将创新创业作为学科融入社会的切入点。只有把新知识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创新驱动创业,以创业反哺创新,才能使学科建设实现良性循环,从而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分论坛的设立与运行理念,旨在倡导科学与艺术融合,输出高质量的科普作品,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参会学者和学生共同探讨智能时代的科普创作路径与方向,科普创作热情得到了激发。探索开放协同的科普创作体系也作为本次论坛的一个目标,与会者献言献策,有助于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科普事业的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