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牌集换、拆卡直播……有孩子甚至花费上万,“卡片社交”监管需跟上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2024-05-28 21:13:30原创
“男玩奥特曼,女玩小马宝莉”,近期,动画《小马宝莉》的收藏卡牌风靡校园,小卡片正成为小学生群体社交的“硬通货”。
卡牌出圈 唤醒“IP第二春”
作为由美国孩之宝公司出品的经典动画片,《小马宝莉》曾于2013年登上央视少儿频道等国内电视平台,讲述了一群憨态可掬、性格各异的小马学习魔法守护家园的故事。动画播完,小马逐渐淡出孩子们的视线,并未引起强烈反响。然而,十余年过去了,这一动漫IP却随着其周边产品小马宝莉卡的热销而爆火。这个爱集卡的圈子被称为“马圈”,“圈里人”热衷于购买、收集、交换,有人集卡多达几百张,为此花费上千元。
在上海、北京一些谷子店,陈列着一整面小马卡牌货架,单价在数十元不等。相关经营业者指出,小马宝莉卡主要受到小学、中学女生的喜爱。此外,在多所学校附近的文具店中,摆在店内C位货架上的也是五颜六色的小马宝莉卡。不少店主表示:“热衷集卡的孩子们给学校周边的文具店带来了不小的客流量”“虽说每单利润比较少,但买的孩子相当多,因此带来的总利润较为可观。”
小马宝莉卡不仅在线下实体店形成购买热潮,线上热度也居高不下。在电商平台,小马宝莉卡带动单店最高200万件月销量,登上淘天垂类热卖榜,不少店铺小马宝莉卡牌月销量上万;小红书“小马宝莉卡”相关笔记多达94万(近一周增长约35%),商品超15万件,话题浏览量超2.5亿。
不仅如此,社交平台还有“小马拆卡博主”“小马卡牌直播间”等,拆卡主播娴熟地用剪刀拆包,查看卡面,把最稀有的卡片摆放在置物架上,展示完毕后迅速撤下打包,整个过程只有几十秒,一波接一波的操作让看客们沉迷其中。
集卡“烧钱” 卡游曾陷“氪金”风波
“一张小卡片能贵到哪里去?”不了解这种卡片的市民通常会“小觑”它们的“身价”,但家里有娃爱集卡的市民则很清楚这些卡的“含金量”。
据了解,小马宝莉卡通常按包出售,有趣影、彩虹、辉月、暮光等多种包装,每包售价从2元至10元不等,最贵的暮光包50元一板,每板4包,每包只有五六张卡,卡牌还分为R、SR、SSR等不同等级。整盒购买卡牌则要上百元,这在“马圈”是一件“很有面儿”的事,这种行为甚至还有专属名词,叫作“端盒”。
同样是小马宝莉卡,售价为何会差几倍?事实上,不同价位的卡包中抽出卡牌的稀有程度会不同,价格越高、抽到等级高的稀有卡的概率就越大。为了获取稀有卡,孩子们就会不断购买。在社交平台“你为小马宝莉卡砸了多少钱”的话题讨论中,花费几百元、上千元的很常见,有些家长甚至吐槽孩子为了买卡已经“豪掷”上万元。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曾陷入“氪金”风波的卡游有限公司(下称“卡游”)了。卡游成立于2011年,并于2018年推出首个卡牌系列,作为中国集换式卡牌领域的开拓者,2022年,卡游获得红杉资本和腾讯投资,以71.0%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集换式卡牌行业第一位。据港交所网站,今年1月,卡游递交招股书,拟在主板挂牌上市。
卡游的营收十分依赖集换式卡牌。2021年和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卡游集换式卡牌收入分别为21.7亿元、39.3亿元和16.75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4.4%、95.1%和85.8%。其中,奥特曼系列贡献了大部分收入,报告期内,奥特曼系列卡牌数量占集换式卡牌系列总数的65%。
此前,红星资本局曾报道了奥特曼卡牌风靡小学生群体的现象,在当今“10后”的世界里,奥特曼卡牌无疑是一种社交货币,孩子们不断地买卡、抽卡、凑卡,为其疯狂“氪金”。“北京某家长花费200万元给孩子抽卡仍未集齐”的相关话题也备受关注。2022年8月,卡游方面就此事回应称,“理论上不存在这类家长”。招股书中也指出:“我们致力于通过管理可用的卡组保持游戏机制的平衡。对不同稀有度的卡牌的属性值设计、产品系列发布周期和产量进行严格控制。”
三寸小卡迷人眼 监管需跟上
继盲盒、刮刮乐之后,被称为“抽抽乐”的拆卡直播间成为直播界新宠。在社交媒体实时搜索“拆卡”,“就算不买都被硬控”“一看到拆卡就走不动道”“做梦都在拆卡”等言论颇为常见,虽然拆卡直播间总会摆上“未成年人禁止下单”的牌子,但未成年人对小卡的消费热情却难以阻挡,“孩子玩家长手机在拆卡直播间花费上千甚至上万元”的事件时有发生。
针对线下集卡,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态度,有些家长认为:只要不沉迷、不影响学习,是可以收集卡片的;也有些家长认为:收集卡片没意思,买卡片的钱不如用来买书;还有些家长认为:为了防止上瘾,一开始就不应该让孩子买卡片……
针对线上拆卡,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研究院副教授孙瑜晨表示,拆卡直播间有很大的嫌疑构成“盲盒经济”,“监管更重要的是系统性的约束,从政府的治理,到学校、家长的监督,再到自我保护,数字素养的提升要全方位进行。”
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发展部副主任吴振华指出:“营业机构本身要进行一些自律性的处理,相关平台要有监管责任,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该处罚的处罚,要有针对性地处理。”
不论是线下还是线上,集卡终究只是一项娱乐,青少年可以通过集卡获取一点“成就和社交”,但如果超出合理范围,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就应该在家长和学校的监督下,及时止损,转移注意力寻求更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
(海报新闻编辑 王乐双 综合央广网、中国青年报、红星新闻、观海新闻等相关报道)
责任编辑: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