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还充电宝之路,怎能比马拉松还长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4-05-30 17:59:19
5月27日,广东一女子发布视频吐槽,借了一个“来电”的充电宝,归还时,跑了50多公里,都没有找到一个有空余的机器。一怒之下,砸了充电宝。此事引发关注,视频显示,女子拍摄了一个位于餐馆里的“来电”共享充电宝机器,显示每个孔位都插有充电宝。“跑了50公里,都没有找到,每一个都是满的。”女子一气之下,将充电宝砸了。
相比以往很多案例中的“归还难”,上述用户“跑50公里还不了充电宝”,有过之而无不及。马拉松全程42.195公里,很多人无法跑完全程,而用户为还充电宝跑了50公里,比马拉松还要长,可见归还充电宝之路是多么漫长和曲折。难怪该用户一怒之下将充电宝砸了,这是在向提供充电宝的企业表达极度愤怒。希望用户的这种情绪表达和舆论关切,能够引起相关企业重视。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用户跑50公里还不了充电宝呢?虽然小程序上显示有的归还点可以归还,但用户赶去后,要么关门要么下架了,仍无法归还。该用户总结为,“不是满的就是虚假站点。”用户在线下无法归还的情况下,联系人工客服将充电宝寄回,无疑也是一种选择,然而,客服电话一直显示排队繁忙,无人回应。官网的客服电话,也无法转到人工,同样不配合归还。
这显然很折腾用户。究其原因,首先是对客户服务不到位。譬如,由于系统更新滞后,有的归还点已撤销,但系统仍显示存在;其客服电话不能提供人工服务,也是服务滞后。有的归还点充电宝已塞满,导致其他用户无法归还。这充分暴露出相关企业在服务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疏漏,与用户基本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其次,“归还难”或是企业刻意为之。有的充电宝没有归还,就处于继续计费状态;用户想联系客服申请暂停计费,但客服电话处于排队状态,无法暂停计费;有的充电宝即便停止计费,但如果不能限期归还也有扣费罚款等措施。这意味着不能及时归还的充电宝,还可能继续为企业创造着效益。在充电宝新增用户难以拓展的情况下,企业有通过“归还难”增加营收的动机。
目前,共享充电宝存在收费贵、充电慢、归还难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让企业信誉受到影响,行业形象也受到连累。用户维权较麻烦,更助长了某些企业的骄横。对此,从舆论监督到有关方面,都应施压共享充电宝企业,倒逼其服务规范化。如果企业违约或侵权,用户应当维权,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当规范市场秩序。
总之,共享充电宝作为“共享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决不能让其给共享经济抹黑。
作者:丰收
投稿邮箱:qilupinglun@sina.com
责任编辑:朱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