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风口财报 | 净利创5年新低,飞鹤被困高端局?

王贝贝   来源:风口财经客户端

2024-05-30 19:37:23原创

风口财经记者 王贝贝

曾经有多辉煌,如今就有多凄凉。

婴幼儿行业上市企业财报显示,国内头部乳企大部分都出现了营收增速放缓、净利润同比下滑,其中飞鹤是百亿乳企中唯一一家“双降”的上市公司,2023年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8.35%、33.5%,其净利润规模更是创下了5年来的新低。值得一提的是,飞鹤营收、利润“双降”已经两年,净利润更是连续三年下降。

与此同时,作为婴幼儿配方奶粉领域全球领航者,飞鹤2019年-2023年,在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不含港澳台地区)连续五年位居第一,在全球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连续三年销量第一。

一边是市占率的持续领先,一边是业绩持续下滑,国产奶粉之光飞鹤,到底怎么了?

销售费用连年增长难挽业绩颓势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中国飞鹤的营收分别是137.2亿、185.9亿、227.8亿、213.1亿、195.3亿,2021年,营收创下高点后就连续两年下滑;而这五年来的净利润分别为39.35亿、74.37亿、69.15亿、49.48亿、32.9亿,连续三年同比下滑,且2023年的净利润水平创下5年来的新低。

与不断下滑的业绩相反的是,飞鹤的销售费用却屡创新高。年报显示,2019年至2023年,飞鹤的销售费用从38.48亿元一路增长至67亿元,四年增长了74%,且近三年均维持在65亿元以上的高位。

不仅如此,销售费用占同期营收的比例也是一路走高,从2019年的28.05%增长至2023年的34.35%。飞鹤2023年销售费用率为34.35%,较伊利的17.89%、蒙牛的25.54%、光明的12.01%这些头部企业要高出不少。

然而,拿出营收的三成以上搞销售,却没能带来飞鹤业绩的增长,反而拖累了飞鹤的利润水平、推高了存货货值,飞鹤的经营能力受到了质疑。2019年至2023年的五年间,中国飞鹤的存货越积越多,分别为6.86亿、12.84亿、17.22亿、19.94亿、22.58亿。

1d06e6bb-185811.jpg

业绩表现差有机构下调了飞鹤预期,如汇丰因业绩不及预期下调中国飞鹤目标价至3.95港元,而中银国际更是将飞鹤评级下调至卖出,目标价3.10港元。

对此,飞鹤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飞鹤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在做长期努力,2023年,飞鹤研发投入6.1亿元,同比增长24%。而长期的努力也让效果初现: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贯标评估结果进行公示,飞鹤乳业获最高评级三星认证,成为全国首批获得认证的单位之一,也成为乳品行业唯一获得该最高殊荣的企业。

“拆分来看,2023年下半年飞鹤营收环比增长0.6%,净利润环比增长3.2%。”该业务负责人说。

高管拿千万年薪远超同行

盈利能力一年比一年差,但飞鹤的高管却拿着天价年薪。

2023年年报显示,飞鹤CEO冷友斌的年薪高达1416万元,总裁蔡方良的年薪达1131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中国飞鹤的高管降薪后的收入。冷友斌和蔡方良在2022年的年薪更是高达1503万、1231万。两人分别同比降薪了5.7%、8.1%,但和同期33.5%的净利润降幅相比,降薪的幅度并不大。

飞鹤2019年上市当年,飞鹤高管薪酬暴涨。2018年,冷友斌年薪为906.4万元,2019年其薪资飙升至5702.8万元,涨了5倍有余。飞鹤意识到了高管年薪过高的问题,2021年起开始下调高管薪资。冷友斌2021年—2023年三年年薪分别约1691万元、1503万元、1461万元,但在食品饮料高管中依然位居前列。

横向比较来看,7家百亿级乳企中,仅有伊利、飞鹤和蒙牛三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或总裁年薪是超过千万的,其中伊利的董事长兼总裁潘刚薪资最高,2023年拿到了2179万元的薪酬,不过伊利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在业内都是第一。

而飞鹤董事长和总裁的薪资,虽然经历了降薪,但仍然高于蒙牛,排在行业第二。而其他乳企高管的薪资,甚至连飞鹤的零头都没有,比如光明乳业,据财报披露,光明乳业董事长黄黎明2023年年薪为159.26万元,其余高管平均薪资均在100万元左右。

相较于高管,飞鹤员工们的薪资却平平,去年人均薪酬为15.32万元。而营收紧跟飞鹤之后的光明乳业,去年人均年薪高达33.96万元,平均每位光明员工年薪较上年增长了5.94万元。

人口红利消退,被困高端局

随着我国新生人口逐年下滑,母婴赛道所享受的人口红利正在逐年消退。欧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为1572亿元,同比下降4%,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下滑,市场规模尚不及2018年水准。

赛道缩水之下,婴配粉市场处于存量竞争阶段。有分析指出,随着新国标后小奶粉企业的逐步退出,预计2024年行业集中度还会进一步提升,头部品牌会持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乳业专家宋亮认为,目前婴配粉市场集中度已很高,前十家企业市占率达到70%以上,二次配方注册相当于优中选优,一些中小企业主动退出配方申请,龙头企业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在行业总量萎缩、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飞鹤仍稳居行业第一。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认证信息显示,2019年-2023年度,飞鹤奶粉在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不含港澳台地区)连续5年位居第一,在全球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连续3年销量第一。

据2023年业绩交流会透露的信息,飞鹤奶粉超高端、高端和普通类产品销售额分别出现了大约1%、24%和32%的下滑。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在超高端市场,飞鹤还拥有着绝对领先的优势,但是在高端市场,其市场份额正在大幅流失。

2023年业绩交流会上,飞鹤公布了一组数据。2023年,超高端产品占其整体收入约为62%—63%,高端系列占比为22%,普通奶粉为7%。换算下来,其高端和超高端产品营收占比在85%左右。而在2018年,中国飞鹤的这一数据仅为64%。5年时间,中国飞鹤已经完成了产品结构转型。专攻高端和超高端市场,不仅让其营收猛增,也让其利润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飞鹤的起势,不仅仅是因为遇到过人口红利期,更在于大胆的高端战略。2015年砍掉低端产品线飞惠,开始大力发展星飞帆、臻稚有机等高端、超高端产品。2019年—2021年其综合毛利率均在70%以上,远超一众奶粉企业。

如今,飞鹤高处不胜寒的窘况渐显。目前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进入存量空间,伊利、美赞臣、达能等品牌都在布局高端市场寻求新增长点,飞鹤的市场空间将面临进一步的挤压。

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内消费分级越演越烈,这也导致奶粉市场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超高端和中低端市场会成为婴幼儿奶粉赛道的两个热点,飞鹤在超高端市场已经做到行业第一,如何让超高端市场业绩持续增长,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对此,飞鹤不断丰富产品阵营,形成孕妇婴儿、儿童青少年、成人营养、健康食品4大业务领域,打造从出生到成长、从成年到长寿的全年龄周期功能化产品家族。目前,飞鹤旗下儿童奶粉品类全渠道份额排名第一,成人营养品牌爱本荣膺“高端成人奶粉全国销量第一”。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