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明村小学:践行“五维一体”,托起明天的太阳
赵玲玉 来源: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2024-05-31 18:14:37原创
半岛全媒体记者 赵玲玉 通讯员 程芳芳 刘阳
平度市明村镇明村小学地处山东省平度市明村镇,西邻风景秀丽的三合山。学校初建于1940年,至今已有8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老校。在平度市教育和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明村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贤达的热情帮助下,在全校教职工的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下,明村小学立足实际求质量,凝心聚力谋发展,努力探索适合农村学校深化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着力打造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模式,落实五育并举,学校面貌日新月异,蒸蒸日上。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青岛市文明校园”、青岛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青岛市新农村优质学校、教育部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山东省家庭教育示范基地、青岛市五星级阳光校园、山东省文明校园、青岛市体育教育融合先进单位、青岛红领巾三星章先进集体、省级卫生单位、山东省中小学星级食堂等称号。
教学楼全景图
明村小学积极推进文化育人、管理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协同育人,建构多元育人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明小红娃。
推进文化育人,实施有温度的教育
童声飞扬,梦想起航。
学校坚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快乐成长 幸福相伴”的办学理念,围绕“让每一名学生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品质,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健康的体魄”的培养目标,构建“有深度、有活力、有内涵”的明心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明村小学是山东平度红军小学,以红色文化为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确立了“赓续红色血脉,丰润生命底色”的办学特色,建立了“红砖长廊”、“党的光辉历程”长廊、“红领巾长廊”、杨明斋广场等“三廊一场”教育场地;以“德智体美劳”为主题的楼宇文化以及党建文化、科技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文化、先进文化等,使校园处处有文化,一步一景皆育人,为孩子们提供全方位、多维度、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方式。因育人特色显著,明村小学被评为“国家乡村学校少年宫”。
推进管理育人,实施有力度的教育
实施“他律+自律”的管理模式,依据《中小学生守则》制定《明村小学学生一日常规责任清单》,细化卫生制度、两操制度、路队及就餐制度,每个年级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自己的年级管理制度,并由学生自主合作制定班级公约,健全学校三级管理制度,在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中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度,探索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管理和育人模式,实现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有导师,帮助学生规范自身言行、树立远大理想,不断提升学校管理的育人效果。近年来,明村小学分别有6名和2名学生获得平度市、青岛市“新时代好少年”称号,1名学生获得“山东省环保小卫士”称号,“杨明斋中队”先后获得山东省“红领巾奖章”集体四星章中队、全国红领巾中队称号,明村小学也被评为平度市优秀少先队集体。
推进课程育人,实施有厚度的教育
学校立足于办学实际,充分发挥各学科、学段协同育人的作用,融通大单元理念与课程构建。一方面打通幼小学段链接,明村小学是平度市幼小衔接示范校,与明村镇幼儿园通过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参观访问等深入研究和落实衔接建设,编写幼小衔接课程;另一方面聚焦课程育人校本化建设,探索构建国家基础类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创新研发“劳动与二十四节气融合课程”,作为青岛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积极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方面重点打造“红色基因 代代相传”红色校本课程并辅之以红色教育课程手册贯彻实施,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由骨干教师编写的红色校本课程获得青岛市优秀德育课程二等奖;坚持推进寒暑假作业课程建设,每学期结束,各学科教研组为孩子们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学科作业课程,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推进活动育人,实施有效度的教育
快乐六一,放飞梦想,学校开展庆六一活动。
学校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级四维五节”为基本路径深化活动育人,“一个中心”即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素养提升,“三级”即校级、年级、班级,“四维”即提前规划目标、主题、内容、形式,“五节”即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劳动节,各责任科室精心设计活动,育人导师及班主任协同合作、全程跟进,在活动中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拓展眼界、发展能力、提升素养。依托传统节日组织“新春纳福”、“清明祭英烈”、“端午诗会”、“重阳话家风”等活动,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借助读书节,分级部举行童瑶节、故事节、寓言节、国学节、名著节、名家节活动,形式多样,奖项丰富,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得以锻炼和展现。体育节更是各类运动小健将的大舞台,通过训练比赛,学生在市运动会上不断取得骄人成绩。
校长姜晓燕为学生们讲述红色故事。
学校借助红军小学以英雄人物命名班级、创建“红色宣讲团”、开设“讲红军的故事”、“崛起”等教育方式。小海燕电视台,根据“三合山战役”拍摄的微电影《一枚生锈的弹壳》获山东省一等奖,小海燕合唱团获得青岛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唱比赛二等奖等成果。我们将带领学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承与发扬红军精神,创造新的篇章。
学校结合实际,注重校内外劳动实践的有机衔接,课本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形成各具特色的“家务劳动清单”。各班级积极推荐实施“家务劳动清单打卡记录表”,由学生和家长共同确定内容,采用亲子或独立完成的方式,以月为单位进行反馈。此外,在级部和校级层面推行“劳动勋章”评价模式,开展“劳动模范”评选活动,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劳动课程落实与延伸、课程内容生活化做好基础夯实。
推进协同育人,实施有宽度的教育
明村小学一直坚持将家校共育作为一项主要工作。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持续进行的“请进来,走出去”共育活动,每周都邀请家长来到校园,通过护学岗导护、参与领导干部例会、走进教室听课、班级内务整理、厨房帮厨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携手并进、向明而行。
校长与孩子们心贴心共话成长。
学期间,组织多次家长会,邀请专家为家长排忧解难。特别是青春期教育、心理疏导、法治教育等专题活动,及时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大家访”活动更是深入到班级中的每个成员,关注原生家庭,相互交流沟通、信息畅通,根据学生在校和居家的表现状况,制定合理的措施。在明村小学的班级育人理念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能见面决不打电话,能打电话决不发信息。”这样可以更加直面家长,拉近距离,实现共育的高效性。
“五维一体”建构多元育人体系是明村小学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创新作为,明村小学将始终以学生素养发展为中心,充实教育教学内容,丰富活动形式,扎扎实实地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奋发作为、务实创新,力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责任编辑:赵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