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2024全国重点新闻媒体调研行走进青岛科技大学,感受新质生产力的“青科力量”

薄克国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2024-06-02 09:09:51原创

5月31日,2024全国重点新闻媒体调研行走进青岛科技大学举行,40余名全国重点新闻媒体记者走进“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青岛科技大学,共同探寻新质生产力的“青科”力量。

座谈环节,学校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介绍了青科大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橡胶品格”育人、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方面的情况。

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吕万翔介绍,学校有三大办学特色,一是“中国橡胶工业黄埔”的化工材料学科特色。青科大74年的办学史,是一部围绕橡胶、研究橡胶、发展橡胶、得益橡胶、融入橡胶,与中国橡胶工业相互成就的历史,全国橡胶企业领军人物70%出自该校。学校突出“橡胶品格”应用创新人才培养。形成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甘于奉献,同心协力、勇承重载”的“橡胶品格”,打造了“橡胶品格育英才”品牌。

二是“青科大模式”的政产学研融合特色。40余年的改革实践中,“青科大模式”的深刻内涵体现在:“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截至目前,通过学校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上市的公司达到9家,孵化了相关产业链公司300余家,创造产值超过1000亿元,校友担任负责人的上市公司36家。近三年成果转化总额达到11亿元。

三是“北青科南同济”的中德合作办学特色。先后同25个国家和地区的140所国(境)外高校签订友好合作协议,获得1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德科技学院被誉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典范,历经近30年的发展,学校培养了2500余名国际化、复合型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据介绍,青岛科技大学将继续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引领行业进步”的战略定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建设“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的高水平大学。

座谈会后,大家走进校园,实地调研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学生智慧体测中心、帆船教学基地、山东省深空自主着陆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深海装备智联网重点实验室、低空飞行智能服务保障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橡塑材料与工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地。

走进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调研产学研特色及最新科研进展,中心主任汪传生教授介绍,中心聚焦“四个面向”,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实施及解决行业“卡脖子”问题为目标,为橡胶行业赋能,以促进橡胶轮胎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主要在橡胶新材料、轮胎智能装备、高性能轮胎、橡胶循环利用、橡胶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方向实现突破,建成橡胶新材料、轮胎智能装备、高性能轮胎三条产业化应用示范线以及面向橡胶轮胎行业的分析测试中心,搭建起了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化应用之间的桥梁。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是学校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时代新人,担负起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使命而设立的教育教学和实践机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褚庆柱介绍,学院下设“三创中心”,由学校与企业共建,总面积超过 5000 平方米,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三创中心”建设了元宇宙空间等前沿工坊,拥有创客空间、智慧教室等创新创业服务教室,设有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苗圃,并通过“企业家驻校”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和指导。

他说:“学校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把创新创业思维融入学生日常平常,学校还建成‘空间+苗圃+基地+园区’多层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致力于为创新创业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帮扶。”

青岛科技大学开展体育综合改革,制定改革实施方案,确立了“以体为本 出彩人生”体育综合育人新理念,明确了“两提高一服务”育人目标,打造“爱体育 兴科大”品牌。体育学院院长张霄介绍,学校建设了目前全省面积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智慧体测中心,基于人工智能 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搭建智能体测软硬件场景,实现了环境搭建和设备配置标准化、体测服务简单化和常态化、体育教育评价数据化、教育管理规范化,实现了体育综合改革以及体育教育全方位赋能。

2012 年学校将帆船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建立了帆船项目由帆船课程、帆船社团-帆船俱乐部-帆船运动队的特色发展模式。依托该模式学校近年来在帆船项目运动成绩方面始终处在全国高校前列。在近日举行的2024第五届中国大学生帆船线上赛上,青岛科技大学帆船队获得冠军。这是继2023年中国大学生帆船联赛,青岛科技大学成为全国首个获得帆船赛事大满贯高校后该校帆船队取得的又一成果,这也使该校成为全国首个包揽线上线下帆船赛事双冠军的高校。

水声智能通信、深空自主着陆总体技术与仿真验证、飞行环境视觉感知技术……山东省深海装备智联网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深空自主着陆技术重点实验室、低空飞行智能服务保障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本实验室或中心的科研最新进展及成效,并回答了大家的提问。

“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可以定制什么。”在橡塑材料与工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校橡塑微孔发泡新材料张振秀教授团队的于振博士展示着青岛科技大学服务橡胶轮胎产业链特色及最新的研究成果。“根据客户及行业需求,通过我们现有技术,可以实现将橡胶材料融入更多的特性,使其具有减震、防火等诸多特性。”

于振用一颗小铁球展示着青岛科技大学最新研制的阻尼橡胶材料,该材料可实现良好的减震以及阻尼效果,在运动防护、房屋减震等方面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走进分析测试中心,青岛科技大学科技处处长于立岩介绍了学校仪器设备共享工作亮点及特色。“学校对存量仪器设备进行资源整合,集中统一管理,并实现信息化管理。 测试技术人员中 6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者,50%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于立岩说。

青岛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是学校的直属单位,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按照国家实验室资质要求进行管理,中心不仅作为校级科研服务平台承担学校各类科研项目的分析测试研究任务,还按照“市场思维、专业思维、开放思维、生态思维”对社会相关行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测试服务。

最后一站来到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调研学校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特色。

国橡中心以“让橡胶工业站上世界新高度”为使命和努力方向,确立了“以产学研用融合为基础、以全产业链为发展模式”的战略发展路径,通过多年不懈努力,打造了一个从上游化工原材料、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智能装备与软件到下游轮胎生产、轮胎全球销售、废旧橡胶循环利用的全产业链闭环,已经形成了 10 大产业板块,业务遍及全球各大洲的产业发展格局。

国橡中心以国际橡胶领域知名专家王梦蛟博士为学科带头人,目前已汇聚了国内橡胶与轮胎行业近半数的专家、学者,同时与外部优势研发资源有效整合,同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创新体系。

截至目前,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1 项、中国工业大奖 1 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87 项。拥有专利 5700 多项,其中发明专利 1800多项,拥有软件著作权约 550 项;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9 项、国家标准 209 项、行业标准 102 项。

“一群人,一条心,一辈子,一个目标,做一条好轮胎。”国橡中心将践行持续创新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助力我国橡胶轮胎行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我国橡胶和轮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助力中国橡胶工业站上世界新高度。

本次活动由山东省教育厅指导,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海报新闻举办。5月31日,40余名中央及全国各省市主流融媒体记者走进青岛科技大学,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感受独具特色的“青科大模式”升级版。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薄克国   报道)

责任编辑:薄克国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