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灾害可持续治理技术国际交流会在山东济南召开
周桐 任治安 来源:农村大众客户端
2024-06-03 16:53:32原创
蝗虫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全球常年发生面积近5000万平方公里,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6月3日,山东省农科院主办的蝗虫灾害可持续治理技术国际交流会开幕式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会议以“蝗灾可持续治理的新技术和新理念”为主题,旨在促进国际蝗虫防治技术交流,提高蝗灾可持续治理水平,落实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御蝗于境外、备战于境内”的防范策略。
蝗虫灾害可持续治理技术国际交流会开幕式。
本次会议邀请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直翅目昆虫学家协会、法国、德国、墨西哥、毛里塔尼亚、埃塞俄比亚、日本、老挝、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哈萨克斯坦、泰国、伊朗、中国等2个国际组织、五大洲的17个国家蝗虫防治领域的100余位专家参会交流。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作主旨报告。
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东亚飞蝗发生区,在历史上,东亚飞蝗曾给山东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山东省一直很重视对东亚飞蝗的防控,省农科院近些年在蝗虫防治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院植保所张龙研究员在会议上全面介绍了蝗灾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提出了全程生物治蝗的理念,还专门展示了其研制的对飞蝗成虫高效的治蝗生物制剂米曲霉。
与会嘉宾进行参观交流。
据了解,未来几天国内外专家将到微山湖蝗区现场,考察参观山东省蝗区生态治理的成效。微山湖区域是山东省重要的东亚飞蝗蝗区,近些年对蝗虫孳生地进行生态改造,把易孳生蝗虫的湖区荒地变成了鱼池抬田和湿地,形成了“上粮下渔”“藕虾生态共作”模式。“上粮下渔”模式主要是对蝗区滩涂、荒地采取挖土培地的方式,分别建设耕地和鱼池,在建成的耕地里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和水稻等粮食作物,在池塘中混养虾、蟹,亩收益8000—12000元。“藕虾生态共作”模式主要是把地势较低的涝洼地改造成藕田,在藕田中放养小龙虾,实现藕虾共生共养,亩收益12000元左右。
近些年邻国经常发生蝗灾,蝗虫会跨境迁飞进入我国造成危害。巴基斯坦的沙漠蝗、老挝和越南的黄脊竹蝗以及哈萨克斯坦的意大利蝗都曾跨境进入我国造成危害。通过召开本次大会,与邻国专家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联系,更为顺畅地交换了蝗灾发生与防治信息,有利于实现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御蝗于境外、备战于境内”的防范策略,同时对提高山东省蝗灾治理技术的国际影响力,在山东省农科院建立国际蝗灾治理技术交流平台也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国际直翅目昆虫学家协会前主席大卫·亨特作主旨报告。
在本次大会上,与会嘉宾形成共识:建立跨国跨地区联防联控机制对于蝗灾可持续治理非常重要,在未来将会建立这种跨国跨地区的蝗虫防治技术联盟。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周桐 任治安 通讯员 徐笑
责任编辑:刘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