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众观局|兵不厌诈?美西方在“争吵”中深度介入俄乌冲突

武宗义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2024-06-04 13:33:08原创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6月3日,荷兰国防大臣奥隆格伦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荷兰允许乌克兰通过其输送的F-16战机越境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

无独有偶,当地时间5月31日,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表示,丹麦提供的F-16战斗机将很快交付给乌克兰,乌克兰可以在乌境外使用丹麦武器以达到军事目的。同日,德国联邦政府发言人表示,德国政府允许乌克兰使用德国援助的武器攻击俄罗斯境内的军事目标。

此外,当地时间6月2日,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证实,美方已同意让乌克兰使用美国提供的武器打击俄境内目标,但仅限出于防卫哈尔科夫地区的目的。

换句话说,眼下,美西方正逐渐放弃俄乌冲突之初尽量置身事外的做法,开始不加掩饰地介入俄乌纷争。

公开谈论出兵乌克兰,法国率先“试水”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众所周知,在俄乌冲突前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法国总统马克龙扮演的都是冲突调停者的角色。但进入2024年以来,马克龙突然“转调”。2月26日,马克龙首次打破禁忌,公开谈论“出兵乌克兰”,说“随着局势变化,不排除任何可能性。我们将竭力确保俄罗斯无法赢得这场战争”。

此话一出,美国、英国、德国、波兰等国随后纷纷否认打算派兵,试图“压下热搜”。

但“诡异”的是,3月1日晚,网上突然曝光了一段时长38分钟的录音,内容是德国联邦国防军4名高级官员讨论如何向乌克兰交付“金牛座”巡航导弹、如何将其用于袭击克里米亚大桥以及难度。

随后,德国媒体说录音内容真实。德国国防部证实相关网络会议遭窃听。很快便有报道说,录音中的会议是在美国思科公司的一个商业非加密的在线会议平台上进行的。换句话说,如此重要的会议,参会者竟然忘了保密。

马克龙会见朔尔茨

更耐人寻味的是,在此之前的2月26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解释为何拒绝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时,暗示英国和法国军人正在乌克兰直接参与部署和操控援乌远程导弹。

朔尔茨的“失言”受到英法批评,甚至被舆论批评为“出卖队友”。英国国防部出面否认说:“使用(援助的)‘风暴阴影’导弹及其目标锁定程序是乌克兰武装部队的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3月5日,马克龙在访问捷克时再次表示,他“完全支持”上周所发表的争议言论,即不排除向乌克兰派遣部队。

小步快跑,美西方“切香肠”式介入俄乌冲突

众所周知,俄乌冲突爆发后,在英国的带动下,曾经被马克龙批评为“已经脑死亡”的北约重新发动,一方面先后接纳芬兰和瑞典“入约”,对俄罗斯而言,北约事实上已经兵临城下。另一方面,美西方采用“切香肠” 战术,渐进式支持乌克兰。除了名目繁多的对俄经济制裁外,起初所谓的援助都是小打小闹、小心试探,德国人甚至公开表示只支援一点头盔而已,而且各国之间因为彼此想法不同还时常“争吵”不断,给人以内部“分裂”之象。但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北约国家加入援助队伍,开始不惜重金乃至重武器支持,援乌力度不断加码。

以武器援助为例,截至目前,北约向乌克兰提供了高性能主战坦克、装甲战车和装甲汽车、野战火炮,还有现代多管火箭系统和防空导弹系统和无人机,等等。眼下,越来越多的F-16战机即将投入战场。如,当地时间5月28日,比利时外交大臣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首批F-16战机将于今年年底前交付乌克兰,到2028年时,交付数将达30架。

另据报道,除了武器援助,北约还在“看不见”的层面上支持乌克兰,即向乌克兰提供情报支持。凡此种种,都给俄方造成了重大伤亡和潜在威胁。

由上可知,北约的援助策略是谨慎而有计划的,一方面采用“添油法”“切香肠”等方式支持和武装乌克兰,以确保乌克兰能够有效应对俄罗斯的进攻,并配合经济制裁慢慢消耗俄罗斯的国力。另一方面,又试图避免因“动静”过大,激怒俄罗斯从而遭到报复。

美国大选结果或影响俄乌冲突走向

近来美国、荷兰等国的种种迹象表明,美西方国家深度介入俄乌冲突已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已有实质性举措。

目前,俄乌冲突已进入第三个年头。此前一段时间,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乌军事援助放缓,乌军前线部队严重缺乏武器弹药和兵力,结果在俄军连番攻势下节节败退。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月26日以来,马克龙关于“派兵”的表态引发了极大争议。有舆论认为这明显是对乌克兰的支持和对俄罗斯的明确警告,也有人担心这可能加剧紧张局势,甚至引发更大的冲突。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

但美西方政客最关心的其实是正在“热身”的美国大选。因为一旦特朗普卷土重来,其与众不同的外交风格和对待盟友的态度,可能对北约成员国的安全和稳定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俄乌冲突的走向。比如,前段时间特朗普公开表示,如果俄罗斯攻击不履行北约义务的成员国,他将鼓励俄罗斯进行军事行动。还有特朗普多次表示,自己当选总统后可以立即结束俄乌冲突。凡此种种,都引发了美欧多方的质疑、批评和不安。

也许正是在这种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形下,马克龙关于“派兵”的再三表态、德国军方的“泄密”,还有美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允许F-16战机等武器进入俄乌冲突的表态,给了国际舆论很大的想象空间。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武宗义 据央视网、新华网、人民网、澎湃新闻等)

责任编辑:韩雨婷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