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发展诉求!青岛出台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

薄克国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2024-06-05 17:27:24原创

6月5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主题是“打头阵 当先锋 青岛市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重点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有关情况。

青岛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发海介绍,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会同相关部门,对青岛市新一轮营商环境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组织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共7部分,提出52条政策措施。

第一部分:全面优化惠企服务平台。聚焦解决惠企服务平台多头分散、惠企政策落地难、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提出优化惠企政策发布兑现平台,健全闭环式惠企政策落实机制;优化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提供精准供需对接;优化企业诉求办理平台,强化过程管理,提高问题解决率和服务满意度等3条措施。

第二部分: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聚焦解决政务流程不够优化、企业群众办事“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提出深化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在青岛•青易办”政务服务品牌,深化青岛都市圈政务服务合作,拓展增值服务领域,健全企业疑难业务定制化服务机制等8条措施。

第三部分: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聚焦解决重大项目落地过程中存在的“中梗阻”等问题,提出健全重大项目服务推进机制,围绕项目从产业研究到招引落地到投产运营全周期,推行标准厂房“拿地即开工”、工业项目“竣工即投产”、区域评估“免评即享”等6条措施。

第四部分: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聚焦解决经营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高、办事便利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构建“一企一照一码”服务体系,降低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强智慧税务建设,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服务水平和海铁联运特色服务能级等6条措施。

第五部分:着力增强要素保障能力。聚焦解决要素供给能力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强化融资、用地、用工、用电、创新创业等方面要素保障,加强市级层面招商引资统筹,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等8条措施。

第六部分:依法平等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聚焦解决行政执法不规范、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围绕进一步提升法治化水平,提出全面推行市场监管柔性执法,推行“四新”经济企业包容审慎监管,健全政务诚信履约机制,高水平建设青岛中央法务区等16条措施。

第七部分:强化协同共建推进机制。聚焦解决政企沟通机制不健全、“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社会基础不坚实等问题,提出搭建常态化政企沟通交流平台,建好用好营商环境“三支队伍”,深化护航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等5条措施。

他说,《若干措施》是落实国务院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和省营商环境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5年),在对标先进地区做法的基础上,立足青岛实际,强化改革创新、加强系统集成,形成了52条政策措施,这也是去年“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的制度性成果。概括来讲,主要做到了“四个坚持”。

——坚持问题导向。青岛市经营主体总量较大、活跃度高、诉求多样,大企业有大企业的发展诉求、中小企业有中小企业的发展诉求、个体工商户也有个体工商户的发展诉求。《若干措施》努力聚焦各类经营主体急难愁盼,强化精准施策。全面梳理了“12345•青诉即办”,营商环境“三支队伍”座谈会等多渠道收集的问题,对反映比较集中、突出的问题,逐一研究改进措施。如,针对青岛市惠企服务平台分散、多头的问题,在全面整合政策发布兑现平台、融资服务平台、诉求办理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优化提升措施。

——坚持对标先进。学习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杭州等第一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做法,并吸收借鉴了有关营商环境智库组织的调研成果。如,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学习外地经验做法,探索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等措施;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优化青岛国际商事法庭涉外法律服务,健全完善“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坚持企业视角。通过召开座谈会、到一线调研等方式,广泛听取了青岛市企业联合会等重点商协会组织、重点产业链企业、中小微企业等意见建议。如,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探索“综合查一次”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等措施;针对部分商协会组织关于加强政企沟通交流的建议,提出搭建常态化政企交流平台“矩阵”,特色化、精准化、长效化开展政企沟通交流活动等措施。

——坚持改革引领。各部门、各区市对标最高标准、最优水平,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推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做法。《若干措施》坚持以改革的思路破解优化营商环境难题,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将深化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等纳入政策措施,推动改革成果制度化、长效化,进一步放大改革创新成效。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薄克国 报道)

责任编辑:薄克国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