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民营企业、企业家3年捐款超亿元,家国情怀澎湃慈善之城——滨州:“一米阳光”助力托稳民生底线

姜斌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2024-06-06 22:03:19原创

六月的滨州繁花似锦、生机盎然。

6月2日下午,2024·“一米阳光·向您汇报”暨滨州市慈善榜样发布仪式在滨州举行,向社会各界汇报“一米阳光”项目实施情况、为爱心企业颁发证书、发布滨州市慈善榜样……

慈善,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民生保障的重要补充。

近年来,滨州市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公益慈善事业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建体系、搭平台、创品牌、强公信,引导广大民营企业、企业家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义利并举,3年累计募集慈善资金超1亿元,连续五届荣登中国慈善指数百强榜。

滨州慈善,创新引领政府、社会良性互动。在全省率先建立起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慈善事业由传统型的“救急解难”向现代型、社会化的“大慈善”格局转变,相关做法获全省、全国推广。

筑梦添翼,托起未来的希望

又到一年高考季,对于已经步入象牙塔的李倩、张晓、张璐(化名)来说,怎么也难以忘记:一年前,是那份来自“一米阳光”爱的接力,托举起她们的梦想。

2023年7月,经历了十年寒窗的3人,如愿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然而,家境的贫寒,却使手中的大学学费明细单显得格外沉重。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惠民女孩李倩,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同乘一辆三轮车的爸爸、妈妈,因天太晚、出了车祸,没能回来;一夜之间、一场意外,让李倩和姐姐成了孤儿,只好跟着奶奶生活。无棣县张晓、张璐姐妹,五年前,因爸爸突然患病离世、妈妈因病致残,开始相依为命,苦苦支撑起了家庭的艰难。

就在3人为学费而担忧时,一份意外的“暖心红包”——滨州“一米阳光”慈善助学项目,给她们送来温暖。

据惠民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主任马焕震介绍,李倩姐妹父母去世后,当地民政部门及时把两个孩子纳入了保障范围,每月2002元的孤儿生活费,一直供应孩子完成学业。李倩高考以后,又接续给她办理了孤儿助学政策,一年一万块钱资助,一直保障她完成学业为止。“考上研究生的话,我们这个政策会一直延续下去。”张晓、张璐的父亲去世后,无棣县民政部门也给她们母亲办理了低保,给两个孩子办理了事实无人抚养;两个孩子考上大学后,又办理了接力助学,保证两个孩子顺利完成学业。

2022年开始,滨州市民政局、滨州市慈善总会、滨州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谋划并实施了“一米阳光”系列民生项目,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对需要帮助的人们伸出援手。

“暖心红包”助学,作为“一米阳光”系列民生项目之一,保障全市困难家庭高考新生能圆大学梦。2023年4月,魏桥创业、博远重工、绿城清洁能源科技、山东昊润等企业捐款102万元,为544名困境高考新生准备了“暖心红包”。京阳科技、渤海实业、万事达控股等企业捐款150万元,为114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接力助学。去年,滨州市慈善总会共发放助学金279.9万元,助力658名困境学子实现求学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现在的投入,可能是十年、二十年后看到的成果,但这比其他任何投资都有价值!”山东渤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舒泉先说,“我们愿意帮助这些孩子们实现他们的梦想。”

崇善成为一种城市品质

慈心为人,善举济世。

在滨州,“一米阳光”映红了这座慈善之城。

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介绍,滨州历来就有崇善重德、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始终把慈善作为民生品质更实的内在要求,着力构建“民生部门提项目、慈善组织募资金、爱心企业广参与、专业机构搞服务、困难群众得实惠、慈善事业大发展”的新模式,“要让崇善成为一种城市品质”。

政企策源,引导行善。滨州在全省率先建立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衔接机制,积极推动开展“慈善文化进企业”系列活动。滨州市主要领导亲自向企业家、各类企业和企业职工介绍慈善政策、推介民生项目、普及慈善文化,引导民营企业、企业家聚焦弱势群体需求开展捐助。一方面以实施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为路径,助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推选世界500强、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波为滨州市慈善总会会长、企业家协会会长,为爱心企业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搭建桥梁,凝聚带领行业精英“富而不忘本”投身慈善。目前,滨州市慈善总会会员已发展到173家,2022—2024年共计接收爱心企业(企业家)捐赠10353万元。

在政府保障政策落实后,精准定位依然需要提供帮助的特殊群体。

无棣县72岁的五保户吴大爷,身子骨一直很硬朗,然而2023年6月的一天,因身体突感不适,被确诊为甲状腺癌。高额的医药费让老人一度想放弃治疗,没想到滨州市慈善总会为每位困难群众购买特殊医疗保障——“医惠保”,让老人的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全力保障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基本医疗救助水平。“医惠保”源自“一米阳光·惠民医保”慈善项目。2023年,滨州市慈善总会向社会募集善款170万元,为全市7.2万余名特困人员和1700余名孤困儿童全额购买了“滨州医惠保”。吴大爷共20余万元的医疗费,在新农合报销以后,又获两次救助,大大减轻了个人的经济负担。

吴大爷不知道的是,这笔购买“医惠保”的资金,全都来自山东鲁北企业集团的捐赠。“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高兴,能够帮助这些困难群众、低收入百姓,能够履行社会责任,为我们公司当初做的捐赠感到欣慰。”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总经理钟磊自豪地告诉记者。

救急纾困,给落难人一份安心

沾化区居民穆金香,原本有一个殷实的家,丈夫在一家企业上班,她在城里开了个水饺馆。虽然起早贪黑很辛苦,但一家人日子过得还算红火。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穆金香正在上高三的儿子查出一种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无效造血,白细胞减少。北京、南京、沾化,几年间,一家人不断的辗转住院,不仅掏空了家底还欠下了巨额外债,而孩子的病情却并没见多少好转,医院还建议做干细胞移植。

治病花钱如沙漏,正在穆金香感到山穷水尽之时,一次到民政局的救助申请,又让这家庭重新看到了希望。刚刚下发不久的滨州“安心”纾困基金方案,为穆金香家提供了23万元救助,使孩子获得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迎来了新生。

这救命的23万元,正是来自滨州市去年成立的第一支“救急难”慈善基金——滨州市企业和企业家联合会“安心”纾困慈善基金。基金由张波倡议成立,善款全部来自滨州市部分企业家的个人捐赠。以“扶弱济贫、救济助难”为原则,对因大病、天灾、事故等原因致使家庭(个人)支出大、负债多,在落实各类保险、救助政策后,仍十分困难的滨州市户籍的家庭(个人)或在滨州辖区内企业工作的职工积极开展救助工作。

目前,基金总量达884万余元,最高救助额度达50万元,有效构建起强有力的社会救助支持网络。

“为什么叫‘安心’?我们想要给滨州400万人民群众一份安心,给党委政府一份放心。”张波如是说。

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介绍,滨州广大企业家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在“助老、助困、助学、助残”中充分展现了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行善为乐成为滨州企业的共同追求,善行天下成为滨州企业家的自觉行动。希望广大企业家在当好社会财富创造者和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同时,多献爱心、多伸援手、多行善举,努力实现企业发展与慈善事业的互动双赢。

打造慈善之城,人人心怀慈善

涓涓细流,汇聚善的力量;

共同前行,筑起爱的城墙;

滨州,以一座城市之力,托起无数新的希望!

滨州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得益于众多爱心企业(企业家)、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近年来,除了鼓励企业、企业家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滨州市还积极拓宽募捐渠道,打造“主题党日捐款、群众慈心一日捐、企业认捐慈善基金、村(社区)设立互助基金、网络捐赠”五大慈善品牌,开创了慈善事业多元增能的新格局。

通过主题党日等党员教育活动,鼓励引导全市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党员带头行善,引领带动身边人进一步认可和参与慈善捐赠;通过创新推动社区基金的设立,让“小基金”发挥在社区治理上的“大作为”。社区基金以社区内部互助形式为主,立足解决群众身边的“小急难”。

截至目前,滨州共设立社区基金146支,开展项目328个,受益群众达23.26万人次。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加入慈善行列,慷慨奉献爱心,让慈善之树枝繁叶茂,涌现越来越多的凡人善举。

与此同时,一手抓培育发展,一手抓监管规范。

滨州实施“阳光慈善”工程,推广慈善中国信息平台应用,推动形成综合监管、全过程监管的工作体系。通过实施慈善组织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深化“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机制,对慈善组织内部治理、信息公开、年度工作报告、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全面提高慈善组织管理运作水平。

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指出,要让向善成为一种精神力量。品质滨州建设需要更多的慈善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持续营造热心慈善、参与慈善、支持慈善的良好环境,各级慈善组织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做好工作,社会各界要推动实现滨州大地“处处有善、时时可善、事事行善、人人慈善”的生动局面。

滨州,正以善的巨流,澎湃一座城市的温暖!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姜斌 通讯员 王长青 裴庆力 李淑霞)

责任编辑:姜斌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