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民营经营主体超211万户!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来源:风口财经客户端

2024-06-14 15:04:59原创

风口财经记者 白菊

6月14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在行动”主题系列发布会第四场,本期发布主题是“聚力惠企利企 优化营商环境 助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民营经济局局长郭振栋,党组成员、副局长江长海,副局级领导干部史凤隆,一级调研员、融资与合作处负责人何玉莹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郭振栋介绍,截至今年4月末,全市实有民营经营主体211.4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8.4%。今年1-4月份,全市民间投资增长7.0%,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0.4%。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1921.1亿元,占同期全市外贸总值的68.5%。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464.3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63.7%。全市民营经济新吸纳就业9.7万人,同比增长6.1%,占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的89.0%。在2023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青岛市位列副省级以上城市第8位,在市场环境方面,青岛市位列副省级以上城市前5名。

政策赋能,展现营商环境新面貌

青岛市依托“青岛政策通”平台搭建青岛市惠企政策发布兑现统一平台,浏览量破730万次,汇集惠企政策超2.7万条,政策环境更加公正便捷。

今年3月1日,《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正式施行,赴区市、进园区、入企业开展巡回普法、府院联动、府检联动、政策宣贯、法律体检等系列活动,法治环境更加规范健全。2020年以来,我市实施融资担保补助政策发放奖补资金1.3亿元,撬动融资担保额度456亿元;实施贷款风险补偿政策累计为银行机构置换不良贷款2.02亿元;实施融资租赁业务奖补政策,累计发放奖补资金1152.6万元,租赁资产余额增长超88%,融资环境更加优质高效。

培优育强,释放企业主体新动能

一是专精特新活力迸发。建设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构建多层级培育库,摸清底盘、做大基数。目前,青岛市现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835家,位居全省第一,累计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190家,位居副省级城市第八、全省第一。

二是“四新经济”跃升发展。累计认定雏鹰企业826家、瞪羚企业343家、独角兽企业17家,现有独角兽企业14家,位居全国第五、北方城市第二。

三是数字化转型加速布局。2023年,青岛市以全国第七位的成绩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获得中央1.5亿元资金支持。目前制定了资金管理办法,成立了城市试点专家委员会,面向全国遴选出了108家优质服务商,征集256家企业纳入第一批改造试点范围。

四是标杆企业突破领跑。印发《青岛市领军标杆企业三年培育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2023年,16家企业入选全省民营百强,12名企业家入选省优秀民营企业家“挂帅出征”百强榜,居全省第一。

要素集聚,打通创新协同新路径

着力构建共生共融产业链条,高规格举办青岛市2024年“一起益企”中小微企业服务行动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链固链建链常态化行动启动仪式。制订《青岛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链固链建链常态化行动工作方案》。着力打造创新发展赋能平台,2019年以来,青岛市小微企业技术改造累计扶持企业3270家,奖补资金14亿元,撬动投资超80亿元。截至目前,已培育41家省级、302家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

此外,着力链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深入开展“千校万企”活动,积极组织企业与高校院所对接洽谈。与多所高职院校达成战略合作,推动近30家企业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着力推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帮助更多企业实现“产学研金服用”落地,目前,青岛市拥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4家、省级8家。

渠道畅通,构筑亲清政商新生态

2023年,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党组会议创新设立“民企时间”议题,面对面与企业家沟通,听建议、解难题、办实事。截至目前,已举办37期活动,80名民营企业家参加。举办2023年青岛企业家日暨企业家宣传周活动,通过举办一会、一展、一秀、一讲堂、一专刊、一联谊的“六个一”活动,全面营造弘扬企业家精神、致敬青岛企业家的节日氛围。加强政企恳谈会、政企面对面、青岛营商环境会客厅等平台协同联动,努力实现“解决一类问题、受益一批企业、助力一个产业”的目标。

据介绍,2024年,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将继续聚力“培育、赋能、服务、保障”四项主责主业,不断培优育强、强化供给、创新机制,激活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动力,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