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一周市县观察丨拥抱数字化,企业收获了什么

徐超超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2024-06-17 06:29:19原创

拥抱数字化,是企业催生新动能、增创新优势的关键之举。在数字化的道路上,既有浩浩荡荡的大企业,也有穿梭其中不断试探的中小企业。

山东制造业基础雄厚,传统产业改造空间大,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极为丰富。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加持下,山东越来越多企业大力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塑强竞争新优势。

潍柴高端发动机数字化工厂第15000台发动机产品下线,标志着该厂全线达产;世界造船业首个“黑灯车间”在威海炼成;山东章鼓传统车间拥抱“数智化”,智能化升级改造让产能提升逾七成……记者梳理上周16市党报发现,不少企业尝到了从制造向“智造”转型的甜头。

芜船(威海)海工科技产业园项目投产当天,不少国外船东直接敲定了订单,并表示该工厂把“高效”两个字写进每一个细节中,在威海看到了“世界造船业的未来”。一系列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的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让客户吃下“定心丸”,拓宽产品市场。此外,通过数字化技术,企业还可以实现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和定制服务,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数字化转型,不但是原有业务与模式的数字化,还可以创造出传统模式下做不到的新的产业价值。一些传统制造企业依托厚实的制造业“底座”,通过产业数字化转型赢得先发优势,在实现自身价值重塑时,也能同步形成对外输出解决方案的能力,不断探索向上生长的广阔发展空间。除了鼓风机,山东章鼓还在智能制造、环保水处理、新材料开发应用、低空经济等领域寻找机遇,扩大拓宽业务范围,打造更加紧密的产业链生态。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为支撑和赋能经济绿色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成为加快推动绿色化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加速剂”。潍柴高端发动机数字化工厂除了“智能”还“节能”,厂房使用光伏发电、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余热回收利用、储能等技术,力争实现园区用能自给自足,“零碳”排放;生产过程中,采用切削液再生、绿色喷涂、废气废水先进处理技术等“绿色”技术,将污染物降低65%,实现全过程绿色生产。

虽然拥抱数字化已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实现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企业持续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建立起完善的技术和运营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面对转型周期长、见效慢、组织成本高等各种挑战和困难。能否在数字化浪潮中站稳脚跟,搏出一番天地,还需要企业整体部署,不断探索。

(资料来源:济南日报、潍坊日报、威海日报)

责任编辑:徐超超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