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匠心强技•造就未来|“山东手造”进技工院校系列报道(二)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4-06-18 12:57:31

编者按:

2024年2月,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匠心强技·造就未来”—“山东手造”进技工院校七项行动的通知》,实施“山东手造”进技工院校七项行动。各市和各技工院校立足工作实际,深入研究筹划,精心推动落实,挖掘亮点优势,打造特色品牌,涌现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为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山东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于近期开展“匠心强技·造就未来”——“山东手造”进技工院校七项行动经验做法系列宣传。通过宣传推广典型案例,旨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强化技能培训、培养技能人才,促进我省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系列宣传近日陆续推出,今天,为您带来第二期“匠心强技·造就未来”——“山东手造”进技工院校七项行动案例分享,一起来看烟台机械工程高级技工学校的经验做法吧。

厚植工匠情怀  筑技奔向未来

 烟台机械工程高级技工学校启动“匠心非遗·强技筑梦”工程培养计划

田园 济南报道

为发扬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技艺,弘扬工匠精神,研发创意产品,培养技能人才,烟台机械工程高级技工学校按照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实施“匠心强技·造就未来”——“山东手造”进技工院校七项行动的通知》要求,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启动“匠心非遗·强技筑梦”工程培养计划。该计划以葫芦烙画技艺传承为重点,采取“工作室+课堂教学+校企合作”模式,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手造匠人。

设立专门机构,搭建传承平台。该校倾力打造孙正妍创新工作室(“民艺工作坊”精品社团),工作室下设教学管理组、课程构建及教材开发组、非遗传承组、宣传组、市场开发组、物资保障组、创新创业组、工作室提升组,组织架构齐全,职责分工明确,工作制度完善。该校联合烟台市总工会、招远市总工会累计投资100余万元,建设300余平方米手造展厅、手造实践室。工作室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示范带动作用,采取以师带徒形式,传承传统工艺,深受师生喜爱,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该工作室被烟台市总工会授予“孙正妍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工作室积极参加全国职业教育博览会、烟台市技能文化节、烟台市劳动实践美育现场会、烟台文明实践现场展演等非遗交流活动,创作的作品在各类比赛中获奖17项,被国家博物馆收藏6项,获国家专利2项,被“学习强国”登载160项,被媒体专访和宣传报道近20次。


强化教育教学,注重传承创新。该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日常教学中,将传统文化与美育教育有机结合,在美术专业教学基础上,开设“第二课堂”即手造兴趣社团,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将传统工艺与创新创造有机结合,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对葫芦烙画传统工艺进行升级改造,使老工艺焕发新生机,新工艺已成功申报两项国家专利。

深化校企合作,赋能产业发展。该校充分发挥师资、技术、设备、场地等优势,联合当地专业合作社,打造集“葫芦种植——葫芦工艺品加工——电子商务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培育葫芦种植特色产业。与有关企业合作共建文创产品研发基地,研发特色文旅产品,打造葫芦画文旅品牌。与有关企业合作建立葫芦烙画技艺传承基地、产教融合基地、专业实践基地,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截至目前,已有100多名学生考入华中师范大学、天津美院、大连艺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刘振已成为山西省吕梁市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杨启航已成为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非遗传承人。

下一步,该校将“山东手造”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组建优秀教学团队,加强“山东手造”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实训载体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育人才、提技能、促就业、强支撑,为推动“山东手造”产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