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失眠!什么程度的失眠需要就医?10道题自测一下
来源:北青网
2024-06-21 15:19:09
《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受访者平均在零点后入睡,夜间睡眠时长普遍偏短,总体睡眠得分为75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其中,28%的人群夜间睡眠时长不超过6小时,64%的人睡眠质量欠佳(<80分),其中睡眠质量较差(<70分)的人群占比22%[1]。
受访者的情况,侧面呈现了每个个体的睡眠困境以及未被公众察觉的隐性睡眠障碍。
睡不着觉是一种病吗?什么情况无法自己调整,需要寻求医生帮助?关于这些睡眠的问题,今天与您详细聊一聊~
睡不着≠失眠
考试、汇报前睡不着?加班、熬夜后睡不好?这是不是失眠了?
根据《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定义: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满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2]。
可见,失眠是一种主观体验,没有主观睡眠质量下降,也不存在影响学习工作、伴随健康问题等日间功能损害,便不能视为失眠[2]。
日间功能损害不是小题大做!
当你感觉疲劳、情绪低落或激惹、躯体不适、注意力不集中、认知障碍等……
这种影响身体,打乱生活节奏的症状,就不要自己扛着了。
与感冒、发烧一样,在必要时医生的帮助能加快痊愈的脚步。
如果还是犹豫,做10道题来测试下自己的失眠等级吧。
注:下面 10 个问题是了解您睡眠情况的 ,请您在最符合自己的每个问题上选择一个答案 (√), 时间限定在近一个月内。
1.您觉得平时睡眠足够吗 ?
①睡眠过多了
②睡眠正好
③睡眠欠一些
④睡眠不够
⑤睡眠时间远远不够
2.您在睡眠后是否已觉得充分休息过了 ?
①觉得充分休息过了
②觉得休息过了
③觉得休息了一点
④不觉得休息过了
⑤觉得一点儿也没休息
3.您晚上已睡过觉,白天是否打瞌睡 ?
① 0~5 天
②很少 (6~12 天)
③有时 (13~18 天))
④经常(19~24 天)
⑤总是(25~31 天)
4.您平均每个晚上大约能睡几小时 ?
①≥9小时
② 7~8 小时
③ 5~6 小时
④ 3~4 小时
⑤ 1~2 小时
5.您是否有入睡困难 ?
①0~5 天
②很少 (6~12 天)
③有时(13~18 天 )
④经常(19~24 天)
⑤总是(25~31 天)
6.您入睡后中间是否易醒 ?
①0~5 天
②很少(6~12 天)
③有时(13~18 天)
④经常 (19~24 天)
⑤总是(25~31 天)
7.您在醒后是否难于再入睡 ?
①0~5天
②很少(61~2 天)
③有时 (13~18 天)
④经常 (19~24 天)
⑤总是 (25~31 天)
8.您是否多梦或常被恶梦惊醒 ?
①0~5天
②很少(61~2 天)
③有时 (13~18 天)
④经常 (19~24 天)
⑤总是 (25~31 天)
9.为了睡眠 , 您是否吃安眠药 ?
①0~5天
②很少(61~2 天)
③有时 (13~18 天)
④经常 (19~24 天)
⑤总是 (25~31 天)
10.您失眠后心情(心境)如何 ?
①无不适
②无所谓
③有时心烦、急躁
④心慌、气短
⑤乏力、没精神、做事效率低
参考分数:仅做参考不做诊断标准。
睡眠好:22及以下
轻度:23-29
中度:0--39
重度:40-50
[评定注意事项] 本量表由评定对象自己填写,在自评者评定前,一定要把量表的填写方法和每条涵义都弄明白,然后作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此量表有10个题目,请仔细阅读每一条,把意思弄明白,然后根据您近一个月内实际情况,在最适合您状况的答案序号上打一钩(√)。每个问题都分5级评分,分数愈高说明睡眠问题愈严重。一次评定在20分钟内完成。
这个量表是目前东城中医医院失眠专病门诊常用的睡眠自评量表之一,但不是诊断的金标准,仅作参考使用。
轻度失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中重度失眠并且明显影响日常生活的,建议及时就医。
失眠的治疗并不可怕,通常根据严重程度和不同病因,来决定治疗方式,常见的有:
心理治疗[3-4]
失眠的定义是一种主观体验,可以通过认知行为治疗,以理性、正确的观点认知失眠,缓解焦虑。通过刺激控制疗法引导,改善不良睡眠习惯,建立规律的生物钟以及睡前放松疗法等。
药物治疗
为了让帮助受失眠困扰人群尽快恢复到正常生活中,西医会开具一些安眠类药物,用来镇静助眠、缓解焦虑、改善睡眠结构[5-6]。需要注意的是这类助眠药物不要自己随便买来用,网上一些褪黑素、偏方等,建议咨询医生后使用 。
中医药口服方剂以临床辨证为原则,需根据患者个体的证型有的放矢,临证加减。
针灸治疗
针灸是目前临床治疗失眠非药物疗法的重要手段。
《灵枢经》记载:厥气客于五脏六腑,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暝。外邪客于五脏六腑,致使卫气行于外而不得入于阴,阴阳失调,发而不寐。
可见,阴阳失调是不寐的本源。而如何调阴阳?
《黄帝内经》中云:“用针之要在于调阴与阳”。以此可见针刺调节阴阳平衡的重要性。临床上可通过针刺穴位,调节阴阳的“平秘”状态,使阳入阴,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即,刺激大脑神经系统表达兴奋、抑制状态,调节兴奋-抑制神经递质表达量动态平衡。
拔罐治疗
《论证治则·不寐论治》指出: “阳气自动而静,则寐;阴气自静而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
《难经》曰:“背为阳,五脏俞皆在背,故云俞在阳,内脏有病则出行于阳,阳俞在背也。”
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故通过膀胱经背俞穴拔罐,可将经充斥于体表或深层组织器官内的风寒、瘀血、脓血等病理因素,经过在皮肤上的吸拔而排出体外,从而达到邪出正复、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引阳入阴,促进睡眠之功。
针灸、拔罐虽好,但是没时间经常去医院
别担心,几千年文化传承下来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
古人发现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射区,于是用胶布将药豆贴于耳穴处,自己随时可以通过揉、按、捏、压等刺激穴位,以达到镇静安神目的。
除了自己按揉耳朵,为了让患者尽快康复,医生也会留置皮内针。
由医生可根据不同证型选取不同穴位,埋入后可留针2-3天给予穴位持久的刺激,使卫气有规律的出阳入阴、营卫协调运行,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
以上就是调整和改善睡眠的方法啦,最后,祝大家今天、明天、后天,每一天睡够每一觉! 来源:北青网
责任编辑: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