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上榜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入选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济南市历城区如何塑造新优势 站稳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
大众新闻客户端
2024-06-22 12:40:22
□王金
日前,济南市历城区获评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从2020年到2023年4年内该区3次获此殊荣;前不久,我省发布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名单,历城区入选“引领发展试点”名单;2023年历城区再次入选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列全国第34位、全省第1位;2023年度济南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历城区取得区县、经济开发区综合绩效考核“双一等”的好成绩……
曾经的历城,是农业大区、重工业大区;如今的历城,成为县域经济的“潜力股”,综合实力站稳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历城区如同一匹“黑马”,冲锋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等赛道上,焕发出强大的发展活力。
塑造产业发展优势
创新引领 持续转型迭代
过去5年,历城区地区生产总值从982.7亿元增加到1327.8亿元,连续跨越5个百亿大关。这背后是历城区直面区域发展特点,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的成果。
历城区曾经是济南乃至山东的重要工业基地,传统工业GDP占比在2004年时高达61.8%。随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全面实施,辖区内89家传统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全区面临着实体经济“空心化”的风险。房地产业占比偏高、实体经济规模偏小等现实问题又一度困扰地区发展。
调结构、促转型成为过去一段时期历城区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发展县域经济,应积极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持续迭代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历城区委书记张军表示。
近年来,历城全力推动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贸易物流和新兴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建成启用了济南传感器产业园、生物医药港、国际陆港等一批高能级产业载体,引进了南砂晶圆、国药器械、前海数贸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持续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聚焦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产业等领域,发挥临港经济开发区制造业主阵地作用,扎实抓好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加快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培育一批绿色工厂、无人工厂、高端工业园区。
聚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挥超算创新圈产业创新引领作用、国际陆港开放平台作用,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头号产业”、生物医药“地标产业”、贸易物流“王牌产业”、现代服务业“优势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过去3年,历城区房地产开发投资、税收和占GDP比重分别下降8.7%、15.2%和3.8%,制造业、贸易业占GDP比重分别提升2%、1.6%,初步构建起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如今,在历城区,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在多个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
以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科技园为例,5年前,在一片荒地的济南东部彩港片区,济南超算科技园拔地而起,一出生便拥有“济南最强大脑”。5年后,科技园周边已经汇聚起近20家科研院所、30余家科研平台,90余家企业,集聚110余支科研团队、4000余名科研人员。5年时间,历城区为科技园量身打造的“济南超算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布局“两心四区六园”,不断集聚产业、人才、配套资源,生产、生活、生态齐头并进,形成带动全市乃至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不止于此,正在建设中的济钢防务空天信息产业基地二期项目,是济南打造空天信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成功落户临港经济开发区的齐鲁光谷,助力济南打造“中国激光第三极”;成功举办的2024年穿越火线职业联赛春季总决赛,助推历城打造“北方电竞第一城”。
产业结构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与新质生产力“破圈”互为助力。据悉,今年历城将全力以赴推进总投资576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41亿元的495个重点项目建设,其中包含了年度计划投资134.8亿元的57个亿元以上工业及高技术项目。
紧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三大关键,历城正在努力成为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县域高地”。
塑造城乡融合优势
立足特色 各区域分类施策
“半城半乡交织共存”是历城区独特的区情。历城区自1987年撤县设区以来,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逐渐由传统农业大区成为济南市主城区之一,但辖区内还有266个村,近20万农村人口。
进入新时代,如何既提升老城区服务功能,又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同时统筹城乡融合,实现共同富裕,是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历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强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分类谋划老城更新、新区提升、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四项重点工作”,其中,老城、新区、农村各规划了4个片区,立足地域特色、山水特征、城乡特质、产业特点,全力推动城乡空间、要素、产业、配套全面融合,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过去3年,历城区全体居民、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8%、5.9%、8.1%,城乡收入比由2.27∶1缩小至2.12∶1,好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被评为全省唯一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共富”先行示范区。
来到历城区老城区核心位置,经营46年的洪楼百货大楼以及经营24年的大润发历城店近期被拆除。
告别,是为了更好地新生。洪楼商圈,是有着数十年历史的老商圈。坐落在寸土寸金的老城区,发展空间受限是商圈升级的重要阻碍,因此通过城市更新为发展打开空间是必然选择。
拆除之后,新补充业态将定位于高端,引进国际知名品牌,比如超五星级酒店、酒吧、咖啡厅、科研所等,形成与周边商业错位发展、业态互补的格局。同时,结合轨道交通洪楼广场站、洪家楼站建设,将步行街与周边商业互联互通,打造集休闲娱乐、逛街购物、网红打卡等于一体的现代时尚国际步行街区。
洪楼片区是今年历城区城市更新四大片区之一。为推动片区开发提质增效,推动城市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历城区构建了“4+8+N”城市更新体系,“4”即洪楼广场、宋刘、东风和全福四大片区,“8”即8个城市更新单元,“N”即多个重点项目,打造济南市城市更新的样板。
离开老城区,来到唐冶北片区。去年投入使用的济南国际贸易中心中央公园已成为济南市新的网红打卡地。黄河之源水景广场、开放草坪、林间慢跑道、极限运动场、丝路贸易主题无动力乐园及足球场等一系列景观空间,将中央公园塑造成为集休闲、社交、运动、文化展示、服务配套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公园。
作为连接济南国际陆港和自贸试验区的战略纽带,济南国际贸易中心以贸易及“贸易+”产业发展为目标,聚焦总部经济与商贸展会,发展文商旅游、数字贸易、医疗康养等产业。项目总体布局规划为“一心+两轴+五组团”,以中央国际商贸区为基础的超级总部核心,以南北生态商务轴和东西城市魅力生活轴构建新城脉络,打造中央国际商贸区、医疗产业、中央公园文商旅、高端生活配套、优质教育“五大功能组团”。
唐冶北是历城区新区提升的重要部分。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的原则,历城区高标准推进唐冶北、新东站、彩港、郭董等片区开发,重点发挥超算创新圈、国际陆港、国贸中心等重大工程支撑带动作用,加快导入科技服务、贸易物流、区域总部、特色金融等高端业态,打造多组团竞合发展的区域新格局。
走出城区,走进农村。在荷花路街道,一片小稻田凭借稻田画和野生白鹭栖息地,引流20万人次。这是“水美乡村”示范区建设的一瞥。该片区通过加快建设“足球+菌菇采摘”“水美稻乡”等农业主题公园,实现一二三产和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区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通过示范片区带动,历城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城乡深度融合。
历城区坚持“规划引领优先、集中连线成片”的原则,精耕细作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推进港九美丽乡村先行区、彩石“五朵金花”、荷花路“水美乡村”、唐王“种业总部基地”等四大示范片区建设,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
下一步,历城区将老城、新区、农村3个板块的12个片区打造成引领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在经开区、超算片区增强科技创新的带动性,在唐王“种业基地”、港九美丽乡村先行区等提升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性,保护好南山北水的自然生态,进一步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全域发展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塑造发展生态优势
人才为要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只有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找准自身定位,培育主导产业,形成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才能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历城区牢牢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济南都市圈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机遇,蹄疾步稳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国资国企、财税管理等改革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先后获评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
今年,历城区对标市委“项目深化年”安排部署,全面实施“片区开发、项目招引、结构优化、要素支撑”四大提升工程,逐步构建起“互促互融、接续滚动”的发展闭环,奋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紧抓“人”这个关键要素。事业发展,关键在人才,关键在干部。历城区一方面抓实抓细人才工作,着力实施“智汇历城”人才集聚计划,成立“稼轩人才”集团,创新出台济南首个数字经济“1+433”专项人才政策,探索建立“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6家,累计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700余人。历城区被评为“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成功入选山东省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试点县。另一方面,抓紧抓严干部队伍,常态化开展干部无任用考察,创新“4+2”调研法,发掘优秀干部499人。深入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年轻干部培养“5300”计划,在全区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全面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持久活力,有效提升干部服务产业、服务发展的能力。
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营商环境。近年来,历城区以创建“全市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服务企业为宗旨,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全力当好企业发展的“及时雨”“店小二”“合伙人”。坚持系统集成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最快用时17分钟完成企业开办全流程登记;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和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出台《固定资产投资“拿地即开工”“开工即纳统”工作实施方案》,实现供地、建设手续审批、提前开工、入库纳统“四个并联”;做好涉企公共法律服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完备的企业发展生态。
提升要素供给保障能力。土地、资金等是确保县域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要素,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历城区聚焦市场主体全周期、全过程发展,从土地供给、融资保障等多维度发力,有效破解企业发展要素瓶颈。一方面,管好用活每寸土地,积极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通过简化供地流程、盘活低效用地、集中供地等措施,最大程度保障土地供应。2021—2023年3年间,全区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75万亩、处置闲置土地4120亩,均居全市第1。另一方面,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建立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设立“金融管家”4个,开辟创新型企业绿色信贷审批通道。建立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产业基金25只,总规模超130亿元,累计投资23.6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6亿元。
项目有增量,产业有能量,科创有分量,群众的幸福感有重量,县域经济发展才能实现高质量。
征程万里风正劲。如今的历城,正乘风而上,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破难题、扬优势、启新程。
责任编辑:张晓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