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交通行业企业在行动
来源:大众日报
2024-06-28 09:49:54
山东高速集团
“数字绿通”助力鲁东樱桃速达万家
樱桃上市旺季,烟台特产大樱桃受到了全国消费者的青睐。山东高速集团自主研发的绿通车辆预约抽检系统,通过优化查验流程,实现了车辆的高速路出口快速通行,有效提升了运输效率,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三农”发展。
绿通车辆预约抽检系统针对运输时效性强的樱桃等水果,推出“前置查验”模式,通过优化查验流程和预约通行服务,实现了绿通查验环节的流程优化再造和数字平台赋能。申请前置查验并预约通行的车辆,在出口免去逐车开箱查验环节,仅需通过简单的封签核验后即可快速通行,每辆车通行效率提升90%。今年樱桃上市旺季,可完成樱桃专项运输约28000吨,为车辆累计节省通行时间约500小时,切实保证新鲜水果的快速送达。
下一步,山东高速集团将持续以“山高·行”服务品牌为引领,进一步提升物流运输服务水平,助力山东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烟台机场
——“樱桃航班”保鲜达全国
□张洪瑾 司守昱
6月,烟台本地樱桃大量上市。为及时将烟台大樱桃送达全国千家万户,满足其对运输时长、温控条件等的运输要求,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烟台机场依托航网体系,积极构建“樱桃航班”全链条运输服务保障机制,确保“鲜”达全国。
周密安排部署
强化协同联动
早在樱桃上市前夕,烟台机场便组织召开专题保障协调会,积极与相关航司、驻场单位进行沟通调研,提前了解今年樱桃运输形势,制订樱桃航班运行保障方案,确保樱桃航班运行保障科学、合理、有效;成立“樱桃航班”党员先锋队,厘清责任分工,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激发一线作业人员的劳动热情;持续加强与航空公司、货运代理的信息共享,及时掌握樱桃航班运行动态信息,确保“樱桃航班”运行保障信息畅通;组织运输作业单位召开动员会,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相互补台,形成合力,切实做到任务、时间、人员、责任四个方面“全面落实到位”。
抓实应急管理
守牢安全防线
为有效提升樱桃航班保障人员的作业能力,烟台机场狠抓人员资质能力建设,持续开展“樱桃航班”腹舱码货培训、平板车防脱销培训,B767、B757大型全货机装载理论培训,并结合行业典型安全作风问题,以案促治、以案明纪;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对航班保障车辆及相关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樱桃季”设备运转高效、顺畅;建立轮值巡检制度,每日对库区、机坪作业区等重点区域开展安全生产监察行动,对各类违规违章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切实将压力传递到基层单元,筑牢“樱桃航班”安全防控集体防线。
优化保障举措
践行真情服务
优化提升货运服务链条,推出多项针对“樱桃快件”的运输保障举措。充分发挥“鲜速达”品牌效应,开通“樱桃季”专用入货通道,开启24小时收运模式,确保新采摘的樱桃“即到即入”;“樱桃快件”装载方面,合理安排舱位,统一骑缝码放,全面提升“樱桃快件”的腹舱装载率。此外,针对烟台地区6月份雷雨较多的情况,制定恶劣天气专项应急预案,确保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第一时间发现并消除隐患。截至目前,烟台机场高峰期间单日樱桃全货机数量达9班,其中5班为B767宽体机,“樱桃航班”夜间运行呈现一片繁忙景象。
下一步,烟台机场将依托“樱桃航班”品牌效应,进一步拓宽“互联网+鲜果”“互联网+海鲜”等生鲜产品运输范围,在满足本地市民对优质水果需求的同时,也为本土农产品开辟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山东港口烟台港三步打通“致富路”
□王景
鲜活的福建蛤苗,甜美的烟台大樱桃,成批的江苏收割机……每年春末至深秋,山东港口烟台港客滚码头上,农副产品和农机用具运输繁忙有序,汇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作为中国北方客滚运输体量最大的水路运输港口,烟台港拥有芝罘、龙口、蓬莱三地共五个客运站,年进出口航班近万艘次,是连接鲁辽两地的重要海上通道,被誉为“黄金水道”。为助力“三农”发展,烟台港开通农机、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等运输服务绿色通道,以“专属优惠政策、专项服务人员、专业运输方案”的专项供应链综合服务方案为农副产品等运输提供最优质的客滚运输服务,全力保障农资供应链、物流链畅通稳定,打通农副产品车辆登船过海“最后一公里”。
提前谋划,下好“先手棋”
由于农副产品对运输时效要求极高,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将货物安全运送至目的地成为运输关键。客运公司市场营销人员组建专项业务团队提前布局筹备,提早联系往年客户及潜在客户,积极走访调研周边市场及往年客户,分批走访周边市场,与司机面对面沟通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全面了解运输需求,设计最优进港路线。通过建立微信客户群,24小时解答司机疑惑,及时掌握车辆行程并协调船公司预留舱位,确保农副产品运输车辆多拉快跑。
专项方案,打好“服务牌”
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客运公司专门开设农副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车辆到港后,畅享全程专人引导、专设区域、专属通道及专设窗口服务,司机可迅速完成车辆申报、安检、登船等流程,确保车辆完成安检第一时间登船。一条龙的专项服务方案最大程度压缩办理时长,提高运输时效。针对不同农副产品特点,公司还提供差异化特色服务。对时效要求极高的蛤苗车,公司根据海鲜类货物长途运输保鲜、制冷需要,及时提供加水、加冰服务,确保蛤苗在运输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精益求精。
科技力量,尽享“智慧行”
客运公司立足于智慧港口建设,全面启用货车电子安检单。当车辆到达码头滚装安检通道后,系统将采集的安检数据同步上传至安检后台,图像分析员结合司机的货物申报信息,对货物安检图像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生成电子安检单。司机只需在安检窗口进行信息确认,便可凭身份证、车票登船。登船时,滚装交接员和船方工作人员通过手持智能终端设备调取查看电子安检单,并对车辆信息进行再次核查,到此登船流程便全部完成。不断优化升级的智慧登船系统,使货车司机安检和检验票手续办理时间缩短30%,农副产品运输车辆登船更加“丝滑”,客滚运输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打造“三农”致富路,四海通途惠民生。后续,烟台港将依托“鲁辽黄金水道”客滚优势,立足群众生活需求和“三农”发展,不断夯实农产品专项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季节性货源运输市场占有率,助推农村电商发展和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农副产品绿色通道”优化升级,为樱桃、蛤苗等农副产品持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客滚运输服务,助力打通农特产品“走出去”物流通道,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生活消费需求,助力“三农”高质量发展。
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助力打造济南东部医疗新高地
□陈磊 李盖
从高空俯瞰,通体素白的医院外形呈“Y”字样,似医疗航母静卧于交通要道之间,其婉转起伏的柔美曲线为这份厚重平添一份灵动韵味。这是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承建的唐冶(三甲)医院项目。作为山东省重点民生工程,省公建医院名片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济南东部规模最大的高水平三甲医院,进一步均衡优质医疗资源布局,服务城市发展新格局。
“现代化国际医学科学中心”
揭开面纱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500张,包含门诊医技楼、急诊楼、病房楼、传染楼、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以及配套设施。目前主体工程、二次结构工程、初装修工程已完成。
走进施工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外形似机翼的门诊医技综合楼。综合楼设计布局遵循高效、开放的原则,继承了济南“泉水园林”空间精神,医疗街贯通东西,南北按功能划分为医技区、门诊区,形成独具特色的空间体验。在综合楼四周,外科病房楼、内科病房楼、妇儿病房楼、急诊急救综合楼等依次环绕而建,简直就是一座“现代化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唐冶(三甲)医院的建成将极大提升济南东部地区群众看病就医的便捷性,并为唐冶片区引入国际医疗中心、辅助生殖、泌尿外科等特色学科,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
打造“金刚钻”
矢志建设打通生命线
项目建设总结大型综合性医院快速建造经验,以“分片区、降高峰、强穿插”思维进行整体施工部署推演,大幅缩短工期,为后续工程施工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紧张的建设周期内,项目施工内容点多面广,为平衡解决工程造价与保留环基坑施工道路之间的矛盾,项目采取“分级放坡喷锚+支护桩”设计方案,并会同勘察、设计单位对基础湿陷性黄土进行鉴定分类,根据抗震等级及结构形式不同采取区分性处理方式。此外,还通过智能弱电机房模块3.0将供电、制冷、监控、机柜、通道和布线系统有效融合,全模块化构架快速部署、柔性扩充,保障业务快速上线,并利用“720云管综”技术实施交底,对已完成管线检查复合,避免转业间交叉、拆改,达到一次成效。
从开工到现在,在项目建设者的坚持不懈、合力攻坚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拦路虎”迎刃而解,成为他们在医疗施工领域淬炼出的又一个“金刚钻”,让类似项目建设拥有了自己的“独门绝技”。
打造“智慧大脑”
用科技说话
走进项目现场,丝毫没有印象中的嘈杂工地的“大老粗”感觉,项目将智慧工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使得一栋栋建筑鳞次栉比,地面整洁干净,多个流程大量运用了智慧建造技术,“科技范儿”十足。
位于现场的“神奇”大屏——智慧工地云平台神秘“出圈”,该平台集中应用了项目进度、视频监控、人员档案、安全和质量管理、物联网、BIM展示、现场连线、数字档案等模块,现场实况尽收眼底,智慧化、科技化让项目实时监管更具可视化。
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擦亮医疗工程“金名片”,中建三局将持续深耕医疗设施建设领域,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与疗愈环境提升,矢志打造济南东部医疗新高地。
东营市河口区交通运输局党建引领 助企强企
□韩晓亮
近年来,东营市河口区交通运输局秉持党建引领、用心服务企业的信念,积极打造“和谐交通”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破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打造“服务有温度、服务有成效”助企强企新格局。
加强党建引领
畅通助企通道
河口区交通运输局积极探索机关党建与企业党建融合新方式。一方面,设立助企24小时服务专员。派出2名年轻党员干部担任助企联络员,专门同企业进行对接,收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类。充分发挥局党组在对外沟通协调方面的优势,动员有关部门对收集到的问题共同探讨,分类施策,切实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自2023年派驻助企专员以来,共对接企业20余次,收集及协助解决问题5起,切实打通了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开展机关党委、企业党委主题党日结对共建活动。加强机关党组织与企业党组织的沟通交流,共同学习上级政策文件精神,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将党建引领内植于企业文化,内植于企业管理,内植于生产经营。截至目前,共开展共建活动2场,传达学习有关营商环境政策5条,形成了党建引领、组织带动、全员奋战的生产格局。
依托部门职能
做好政策解读
河口区交通运输局依托部门职能积极开展政策宣讲工作。一方面,积极走访服务企业,对企业在原材料输入和产品外运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期望进行沟通交流。向企业介绍全区道路基础设施、铁路、港口的规划发展远景,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高效物流运输新思路。截至目前,局主要领导先后6次前往有关企业开展调研、宣讲,为企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助企专员“小喇叭”功能。对惠企政策特别是交通领域惠企政策,进行宣传解读和落实。协助落实省“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变被动等政策为帮助企业主动找政策。截至目前,先后向企业传达包括《关于实施道路货运企业奖励政策》《2024年“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一批)》等在内的惠企政策10余条,将惠企政策及时传达到有关企业。
针对企业堵点
持续精准发力
按照助企不“烦企”的工作要求,尽量减少助企行为对企业生产的影响。一方面,紧盯已存在的问题,持续精准发力,尽可能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问题。目前,聚焦企业招工难问题,该局依托助企工作队,先后协助企业发布招工招聘信息5条。同时,积极开展进农村、进社区宣传工作,帮助企业引进人才。另一方面,面向生产一线持续发力。开展经常性进厂区、进车间活动,以着重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小问题为抓手,推进助企问题化解。
下一步,河口区交通运输局将继续探索党建、业务工作融合新模式,以“助企强企”活动为抓手,全面做实做细“助企”工作,培育企业新质生产力,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责任编辑:王子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