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书摘|从“你当”变成“我要”,90后小小逆风飞扬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4-06-28 17:35:16

自幼父母离异,跟随打零工的父亲在城市的边缘辗转流离;13岁时被迫辍学,做过餐厅服务员、网吧收银员、快递公司客服;18岁时无意中得到网友的善意指点,参加自考获得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学历;后考取香港理工大学,完成硕士学业,如今博士在读,以交流学者身份前往芬兰学习。90后女生小小的人生经历,曾经被很多媒体报道,最近,她将自己的励志故事写成了《小小浮浪人》一书。是什么力量让她抱着碾碎命运的决心,实现自己的飞跃式成长?或许,我们能够从她的书中找到答案。

《小小浮浪人》

小小 文

华章同人|重庆出版集团

文|小小

客服的工作并不忙碌,所以我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和网友聊聊天。机缘巧合之下,我认识了一位上海的出租车司机,我们平时聊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比如,我今天和同事吵架了,明天晚上要加班,今天有个投诉的客户素质很低,等等。他的受教育水平也不高,我记得他应该没有上过大学,但他讲话很有逻辑,可能平时开出租车能遇到很多有意思的人,也算是见多识广了。

有一天,我正坐在办公桌前面,和往常一样盯着电脑屏幕,处理客户投诉。突然屏幕右下角开始闪烁,点击后收到了他发来的一则消息:“你很聪明,应该继续接受教育,可以了解一下成人高考。”

那一刻,我的整个世界都好像被点燃了,我浑身上下往外冒着火光。刹那间,我仿佛看到未来的颜色不太一样了,也许我想活出个名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尤其是未成年时期,我基本没有得到过正面的肯定和支持,生母是缺席的,父亲是沉默的,继母是冷血的。那是第一次,有人这么直接地夸我聪明,也是告别学校之后,第一次有人从正面肯定了我,还告诉我如何可以变得更好。那句话就像是照进无尽黑暗里的一束光,那么亮眼,且充满力量。也许他觉察到了,我是可以靠自己改变命运的人,他就像一个引路的司机,帮我把路标注出来,而我的敏锐和行动力则帮我走上了命中注定要走的这条路。

我立刻上网搜索,最终在北京教育考试院的官方网站找到了有关成人高考的信息。但仔细了解后发现,参加成人高考被录取后,上课时间与我上班的时间有冲突。所以,另外一种形式的考试引起了我的注意——自考,可以自己看书学习,然后报名参加考试,只要各科成绩全部合格就可以拿到学历,自考分为自考本科和自考大专,分别有十七八门课程。但这些数字丝毫没有让我觉得艰难,反而让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毫不犹豫立刻开始行动。

快速且理性地分析完自己的优劣势后,我认定我的强项是文科,因为以前在学校我就是语文课代表,老师经常把我的作文当范文朗诵,虽然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但依然在此时给了我信心。

在排除了一些需要大量计算的专业后,我选择了北京大学的心理学专业,这个专业没有数学,在备考过程中我才发现这门学科也需要做数据分析,要学习统计学,但已经不能回头了,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学。之所以选择心理学,是因为我的潜意识里也想认识自己。从小离开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一直让我有很强烈的自卑感,我想通过学心理学来认清自己。同时,我也想更多地了解父亲、继母以及生母,我好奇他们的选择和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会那样对我,想为我所遭受的一切寻找一个理由。

人生中第一次为自己做出的重大决策令我非常开心,它给了我从未有过的强烈的目标感和方向感。当时我摘抄了一个句子来形容那里程碑式的一刻:

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重新开始,但谁都可以从现在开始,书写一个全然不同的结局。

——2011年7月25日

那时我刚满十八岁。至此,我的生活基调从原来的“你当”变成了“我要”。前方的路很清晰,再辛苦也要走下去。

我把自己要参加自考的信息发到了客服工作群里:“我要参加自考了,可以拿本科学历。”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想得到身边人的鼓励,另一方面也想告诉大家这是一个取得学历的渠道,因为他们几乎都没上过大学。在2011年,我身边的大学生是很稀有的。但他们的回复充满轻蔑:“自考很难的,你绝对考不过。”“你以为是个人都能考?”

被泼冷水也丝毫没有动摇我的决心,反而激励我一定要考下来,证明自己。后来我写下这段日志:

小的时候,常常愿意讲述理想、梦想、愿望……这些词看起来遥远,却给人许多希望和动力。而长大以后,很少听到周围的人谈论理想、梦想这些让人心生力量的东西。这确实是一个奇怪的社会,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嘲笑并且打击别人的梦想和坚持。因为嘲笑别人的时候,他能获得些许可怜的优越感。实际上他们嘲笑的往往是他们所不具备的。而那些嘲笑他人梦想的人,是因为他们已经老啦,对青春、激情、梦想心生嫉妒。老,与年龄无关,只是因为人有了一颗世故的心,被蒙上太多的怯懦、狭隘和成见。那些时常认为不可能的人,他的人生就是一个巨大的不可能。

有人问我:你靠什么保持这股拼劲?

我觉得,是梦想。梦想和专注,是这个世间让人忘记一切困窘的力量。梦想,也许是人生中最最遥远的路,却也是最最接近你的地方,值得我们用一生为之努力。

——2012年

为了尽快拿到学历,我随时都把备考的书带在身边,不忙的时候就一边看书一边工作。我能自动隔绝这些小的噪音,庆幸的是,史经理和王姐也不管我,他们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让我有了更多的学习时间。下班后,我就趴在床上或坐在床上学习。没有窗户的房间、昏暗的灯光、捧着书专心学习的女孩……那一刻,时间好像停止了流动,空气也在瞬间凝固,宇宙把能量都汇聚到了字里行间。

自打初一辍学后,书本就在我的生活中消失了。所以刚开始备考时,我心里很忐忑:我能做到吗?拿到教材后,一开始确实看得很吃力,因为我不理解内容。那些陌生的词汇我闻所未闻,它们就像神秘的符号一样。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我反反复复看同一本书,把重点全部标记出来,反复地背诵和抄写。一段时间后,我抄书的本子堆得比我还高,本就不大的房间变得像一个快递中转仓。我用的都是笨办法,就像俗话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因为收入低,我也没有别的兴趣爱好,每天除了上班就是看书、准备考试。看书和备考成了我的娱乐活动,对此我并没有觉得痛苦或费力。十八岁的我已经离开学校将近五年,能再次有机会学习、考试,体验当学生的感觉,这样的生活,每时每刻对我来说都是幸福的。

很快,第一次考试来了。

天还没亮,我就起来了,摸着黑坐公交早早地到了考点,拿着打印的资料,坐在门口的马路牙子上做最后的复习和巩固。早起的不止我一个,考场大门两侧的人行道上坐满了自考生。我们都很专注,没有人玩手机。

考试地点一般都在中学,就使用学生的桌椅板凳,桌子上面贴着考生的名字。第一次考试时我非常紧张,生怕自己显得很笨拙,因为我对所有的流程都不清楚。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看见答题卡。我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名字和考号填好,手有点抖,既兴奋又害怕。

这是我另一段人生征程的开始,这次我掌控自己的命运,手中的笔就是我的钥匙,帮助我打开那一扇扇通往更高台阶的门。

虽然很生疏,但第一次考试的四门科目我全部都考过了,分数也远远超过及格线。成绩公布后,我把成绩单截图发在了公司的客服群里:“你看,我考过了吧!”

这次没人理我,群里一片沉默。那一刻,我又懂了,人生是自己的,无须证明给任何人。

第一次考试获得的正向反馈给了我极大的信心,也验证了我的学习方法。我体会到那种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感觉,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天,我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前进,无所顾虑地前进。

(作者本名武秀秀,香港理工大学在读博士。本文摘选自《小小浮浪人》,内容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