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这个新生事物,就是新一代文盲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2024-07-10 09:02:38原创
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发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7月6日下午,我参加了济南藉书园书店主办的童童聊AI沙龙,我这个60后,与90后、00后坐在一起,显得很另类。“智能体”“文字工具”“绘图工具”“会议神器”“导航网站”“账号定位”“投喂”……还有一大堆英文单词,听得我一头雾水。
AI已经来到身边,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接受它带来的革命性冲击。有专家说,AI时代,如果不了解这个新生事物,就是新一代文盲。有点危言耸听,但有一定道理。AI给人类带来的挑战,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藉书园书店AI学习主理人童童给了两道思考题:哪些岗位会被AI取代?会引起大规模失业吗?我感觉好多职业都岌岌可危。比如我们记者写稿子,小说家写小说,都有可能被取代。你挖空心思写一年的小说,AI可能几分钟就搞定,有的地方甚至比你写得还精彩。又比如,懂语境的翻译工具,让翻译这个岗位找不着北。AI强大的学习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你无法想象。
过去的不可能,现在变得可能。比如一张陈年老照片,人物是模糊的,静止的,AI能让他动起来,活起来。比如过世的著名作家,按照人给定的主题、人物和故事线索,AI能让他活起来,写出新的作品。这些新“作品”让你难辨真假。未来的变化真的不可预料,科幻电影场景或成为现实。据法新社报道,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5月13日发布了性能更佳、更像人类的人工智能(AI)模型,该技术是其流行的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GPT)的基础,并向所有注册用户免费开放。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在一篇文章中说:“新的语音(和视频)模式是我用过的最好的电脑界面,感觉就像电影里的人工智能。”奥尔特曼之前曾表示,美国科幻电影《她》中由斯嘉丽·约翰逊配音的人工智能角色是他的灵感来源,他希望与人工智能的互动能变得像电影中那样。
AI真的在改变世界。新技术的巨大潜力带来一系列新问题,冒出一些新难题,必须一一面对和一一解决。我注意到,刚刚发布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呼吁各国秉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原则,并指出,“加强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与理解,提高公众对人工智能安全性的认识。开展科普活动,普及人工智能知识,提升公众的数字素养与安全意识。”我的数字素养很差,真的需要恶补一下。就目前来看,人工智能还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助手,不能完全代替人,但未来我真的看不透。
参加完沙龙,觉得很兴奋,深深感到了自己的局限和无奈。我说了自己的困惑,文友笑着说:“有啥可困惑的?人工智能,能什么能?你把电源拔了。什么都不能了。再能也是人控制。停了电,接着就瘫痪,机器就是一堆废铁。”想想也是,这世界还真离不开人。比如小说写作,那充满人间气息、带有人的血脉跳动的战栗发烫的文字,人工智能无法完成;比如记者像蜜蜂采蜜一样东跑西颠,走进现场采集到的独一无二的细节,人工智能也是无法完成的。所以,我们还不能恐慌。
人工智能,智能向善。保持敏锐度,接纳拥抱变化,通过输出倒逼自己输入,缩短信息差,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增加生命长度。这应该是我们的态度。
沙龙结束时,年轻的童童老师鼓励我说,年纪大不是问题,人工智能最快的学习方式是啥?用。
(大众新闻客户端 逄春阶)
责任编辑:吕晗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