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话发展丨李锋:永安镇合力赋能助发展产城融合谱新篇
孟令洋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2024-07-12 18:31:10原创
7月初,大众日报枣庄记者站“枣庄高质量发展镇街调研行”第五站来到市中区永安镇,采访中永安镇党委书记李锋讲起永安镇发力产城融合之路。
当前,永安镇以创建全国产城融合示范镇为契机,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以项目带动、产业培育、乡村振兴为工作主线,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着力强化工业支撑、完善城镇功能,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提质增效。
①今年以来,永安镇取得了哪些成绩,请简要介绍下?
李锋:2024年以来,永安镇认真贯彻“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战略部署,精准聚焦区委“十大跨越赶超攻坚战”任务要求,蓄势发力大抓产业、主攻工业、育强企业,全力推动镇域经济社会发展跨越赶超。永安镇连续两年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全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一等奖;在今年一季度“三比三亮”考核中,位列全区第一名。
今年,永安镇着力构建“3+6+21+N”重点项目矩阵,即3个省级重大项目、6个市级重点项目、21个区级重点项目、N个新招引落地项目,全方位、多层次跟进永正汽车城、万达广场等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1—6月完成投资23.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2.32%。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新增“专精特新”企业4家。助推企业发展壮大,新增“四上”企业9家,总数达到128家,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98.46%。
②乡镇作为联城带村的关键节点,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统筹推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重点项目建设中,永安镇如何激发产城融合发展新动能?
李锋:一是聚力招引,构建招商链条。围绕“6+3”产业布局,先后赴郑州、广东、深圳等地招商洽谈项目6次,重点对接生物合生素制造、饲料添加剂生产、重卡设备维保运营、产供销一体化智慧工厂等项目,紧盯高价值招引信息,全力以赴促签约、增投资、上项目,着力引进一批强龙头、补链条的优势产业项目。目前,已签约并开工项目5个,总投资24.2亿元;新签约项目3个,在谈项目6个,形成开工一批、储备一批、招引一批的蓬勃发展态势。
二是强化保障,推动项目建设。按照“强化招、保障落、加快建、服务好”的工作定位,高效完成附着物清理、土地征占用、规划审批、现场施工等要素服务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城市西进战略,围绕万达广场、花海、文化西路等项目,聚力攻坚,全部完成供地。聚焦济枣高铁市中段建设任务,保障土地要素,一期已开工建设。全力保障泉为二期项目建设,已完成拆迁清表278.57亩,顺利开工建设。投资1.2亿元的津川肉制品项目,盘活开发区内闲置土地33亩,“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创造了从签约到投产仅用180天的“永安速度”。永安镇牛郎山森林公园已列入2023年山东省生态旅游区创建单位名单,争取今年通过评审创建成功。坚持有解思维,攻坚克难,累计保障项目用地2010余亩,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实施,实现项目投资量、实物量、工作量“三量齐增”。
三是改革创新,提升工作质效。打造产城融合示范镇是永安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需要完善有效的制度保障,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聚焦群众身边小微诉求,创新实施物业服务“1+2”工作机制,设立永安“微民生”资金池,确保民生领域诉求及时有效办理。健全完善“732”基层社会治理联调化解机制,近年来推进化解了106件群众诉求案件,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建立督查专单,实施“8+N”守牢底线工作制度,明确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14项任务目标,确保镇域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③在产城融合发展中,永安镇如何培植产业增长点?请详细介绍。
李锋:一是强化虹吸效应,打造新节点。以“打造永安产城融合示范片区”为抓手,扎实推进城市西进,加快商业综合体、人居环境治理等项目建设,提升人口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造连接老城与新城的靓丽节点。围绕东海路、衡山路违建,坚持有解思维,拔钉清点,完成21间房屋、9600余平方米拆除工作。强化要素保障,福朋喜来登酒店、东海路小学等项目开工建设,万达广场、朱子埠支流综合治理工程正有序进行。改造完成老旧小区4个,新建安侨书香门第、东湖丽景水岸、中汇园等小区16个,新入驻居民3万余人。
二是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新高地。全力推进市中新区商业服务中心建设,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博览中心、弘阳家居生活广场、贵诚购物中心等商贸中心、商业综合体运营良好。大力推进特色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一甲动漫打造的52集动画片《丝路》在央视少儿频道首播,2024年第一季度动画片类全国收视率为2.277%,居全国第一。注重发展电商贸易产业,丞诺电商、百味轩、五籽登壳等电商企业在淘宝、拼多多等平台销量长期排名上游。
三是坚持城乡统筹,打造新品牌。在南部山区推进红色旅游生态小镇、牛郎山省级森林康养基地、省级党员教育现场教学基地等项目建设,持续提升薄板泉生态小镇AAA景区配套设施建设。串联4家省、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建成拾光小院、自在居等网红打卡点22个,培育“悠然南山、慢城永安”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一批集文化、娱乐、购物、美食和休闲于一体的商业街区,在北部城区建设“弘阳夜市”“永安特色美食街”“安侨啤酒街”等特色鲜明的主题街区,举办永安商贸节,新设乡村集市,擦亮“吃喝玩到永安”品牌。
④党建引领、营商环境、精细管理这些都是发展的“硬底板”。请问永安镇在构筑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是如何做好这些“硬底板”的?
李锋:一是抓党建引领促融合。大力发展“共富公司”、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吸纳6个村联建农业旅游“共富公司”,推动11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创建农业特色产业村14个、文旅特色产业村3个、特色商贸村9个,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村18个、占比100%,2个村顺利实现“破百”。积极探索党建与经济融合发展新模式,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多方合力,推进“楼宇经济平台联盟”建设,盘活辖区内9栋闲置商业楼宇,引进伴点笙活科技、丞鸣知识产权咨询服务等11家企业,带动就业500余人,实现产值约3300万元。为喜雁之约、麗枫酒店等项目盘活楼宇2.5万平方米,麗枫酒店项目预计8月份投入运营。
二是抓营商环境促融合。提升党群服务中心大厅建设,设立办公区、帮办代办区、24小时自助服务区等区域10个,开设劳动保障、个体营业执照等窗口16个,打造集信息与咨询、管理与服务、投诉与监督为一体的镇级综合政务服务平台。深化“枣安之星”政务服务品牌,在大厅内部设置了“典型案例之星、突出贡献之星、服务之星、惠企服务团”4个版块,推树一批经验做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印发永安镇“枣安之星”政策服务包4000余份,宣传解读惠企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开展项目报批、向上争取政策,全力化解企业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三是抓精细管理促融合。创新实施“枣解决·枣满意”平台 “361”办理工作法,打好未诉先办、接诉即办、办就办好“组合拳”。新聘选社区工作者12名、党建助理员17名,下沉 30 名机关干部专职到社区工作,增强社区治理人员力量。为全镇23个村居开通“有事找小安”热线,构建“一公里”政务服务圈,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满意度。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品牌,《永安镇擦亮“三联五统”品牌 解锁“民生幸福密码”》相关经验做法在《光明日报》刊发。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孟令洋 策划 张环泽 报道)
责任编辑:孟令洋